新竹半亩塘 榕树下的收冬市集

绿树遮蔽又能透出阳光的广场。曾允盈摄影
第199期
曾允盈
每年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是客家族群的传统节日,客家聚落会放下手边繁琐的农事,庆祝节日的到来。新竹半亩塘的收冬市集大抵延续传统节庆的精神。走进半亩院子,锣鼓迎宾非常热闹,许多人跟着鼓声舞动,小朋友也不亦乐乎……
▲走过门后的小径,就是别有洞天的半亩塘新竹总部所在的「若水会馆」。曾允盈摄影
 
▲土地公庙与老榕树,成为半亩塘重要地景。李唐峰摄影
 
▲建筑依着自然环境而建。李唐峰摄影
 
▲若水会馆一隅。李唐峰摄影
 
▲小妹妹对木马爱不释手。曾允盈摄影
 
 
前往新竹「半亩塘」参加收冬市集时,正值岁末,气候虽寒却有暖阳洒落。
 
半亩塘的「若水会馆」,就座落在距离高铁站步行约20分钟的地方,满是绿意的空间,是住宅的研究与展示中心。
 
步行过程中,一栋20层楼高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从建筑里长出的植物,几乎环抱了全部墙面,就像是青山一样伫立。原来这栋种满榉木和九芎的建筑,正是半亩塘的建案「若余山」,超过150%的绿覆盖率,几乎是一座垂直森林。看起来很具实验性,却是出于「回归」自然的目的。
 
一走进若水会馆,就能感受到半亩塘想要传递的精神──尊崇自然,天人共好──尤其是如何用建筑,去回应现代岌岌可危的环境。
 
▲小朋友在广场上热闹玩乐。曾允盈摄影
 
▲热腾腾的姜茶供民众自取。曾允盈摄影
 
▲小朋友们在树上爬上爬下,好不自在。曾允盈摄影
 
▲庙前的草地上,铺着放射状的几块红砖瓦,在阳光下倒映着扶疏的树影。曾允盈摄影
 
▲迎宾鼓热闹展开了市集活动。曾允盈摄影
 
 
依照节气过生活
 
这次举办的「收冬」市集,指客家传统节庆收冬节。每年黄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是客家族群的传统节日,又叫做收冬节。十月十五日前后,客家聚落会放下手边繁琐的农事,庆祝下元节的到来。庆祝活动会举行一至两天,被称作「谢平安」。谢平安是每个村庄一年一度的大事,除了准备三牲,最重要的节目就是演出「收冬戏」或「平安戏」,犒赏辛苦一整年的村民,以戏酬神,以戏同乐。
 
市集大抵延续传统节庆的精神。半亩院子里,鼓声作响,用锣鼓迎宾开场,非常热闹,不少参加的人跟着鼓声舞动,小朋友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就像走进庆祝丰收的场合,走进了一场同乐聚会。
 
土地公庙就在广场正中央矗立着。土地公庙在传统社会中,是对土地的记忆和情感,半亩塘特意在入口处保留庙的原址,和一旁的几棵老榕树,环绕出一整片开阔的草地,与天相接。
 
庙前的草地上,铺着放射状的几块红砖瓦,在阳光下倒映着扶疏的树影,把草地点缀得十分具有传统样貌。院子里有人端着热茶走来,在冷天里,暖身暖心。草地上还有炭火温热着的一锅姜茶。市集不提供任何免洗餐具,陶器、竹杯在旁自取,再自己冲洗,磕磕碰碰的缺口,是崇尚自然的痕迹。
 
▲若水会馆前的水池,绿荫下美不胜收。曾允盈摄影
 
▲现场提供竹杯、陶器,一律不使用免洗餐具。曾允盈摄影
 
▲市集来自在地小农和友善土地商品。曾允盈摄影
 
▲早期社会的「奉茶」在此透露出半亩塘的理念。曾允盈摄影
 
 
大自然中的市集
 
庙前广场放着轻音乐,还有参与民众互换理念的轻松对谈,在市集里走走看看,十分有趣。有公平贸易的织毯与手作物、原住民特色饰品、各种有特色的陶器,还有新竹有机草莓果酱、草莓酒和黑麻油等,都是有一定规模的自有品牌,富有人文色彩的小农,展现在地的活力创意。最后我带走了一捆蚕丝牙线,年轻老板娘坚定地说:「真的很好用!」果然是强韧有弹性。
 
当日印象深刻的,除了有理念的市集,还有半亩塘顺应自然环境所居的方式。明显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的设计,尽量极简,更重要的是,想将建筑和人对于环境的打扰,降到最低。大自然长怎样,就活成甚么样,居住是在自然里找到一个舒适自在的栖身。
 
草地上有风、有绿荫,有阳光、有鸟叫,还有流水。然而风从哪里来,阳光如何随时序洒落,方位如何座落,生态系统如何自然成形?在「发现」这些现象之后,半亩塘想的是,该怎么去顺应生活?
 
所以依地、依物打造出的生活空间,不是去「运用」自然环境,而是让建筑从大自然之中长出来。听起来有些抽象,但是待在这里,解答就在其间。对半亩塘而言,建筑是他们目标生活的一种展现,是理念和精神的物质依归。但是进一步怎么样实践天人都好,真正依照二十四节气或作或憩,尤其在现代,考验着理念的贯彻,确实并不容易。
 
想着这些理念,吃了半亩塘提供的餐点料理,突然有种身在桃花源的错觉,莫非真能有那样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角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卡個位」,卡出排隊服務經濟
日本連鎖拉麵品牌「一蘭拉麵」今(2017)年6月進軍台灣,開幕日就吸引超過300名粉絲排隊光顧。凌晨2點就來卡位搶得頭香的,…
【堅持完美】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五
丹尼爾(Daniel Ulrich,《看》雜誌特約攝影師)── 我們沒有馬馬虎虎,只有perfect!(《看》第24期「封面故事…
疫後進軍越南?大A越南跨境電商孵化器:落地是不二法門
2016年,台灣政府提倡新南向政策,幾年後卻因為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台商鎩羽而歸。如今疫情解封,是否還是南向前進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強勢回暖背後的隱患
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北一女創紀錄 畢業30年全班「回娘家」
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女子高中,建校至今超過一百年,培育各界菁英人才,校友遍及全世界。…
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
政府說要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特區已經四年了,但到現在還在繼續規劃,而說不出這特區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有甚麼真正的功能和必要性。…
Meyer家的老師傅與老機器
這是阿丹關於美國Meyer手工羊皮紙製造家族的系列報導之三。上一期呈現的是Meyer家的小兒子史蒂芬(Stephen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