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跨越时间鸿沟 连走侯硐古道

跨越时间鸿沟 连走侯硐古道
小而美的后凹瀑布。
行山
第72期
行山

侯硐,曾是北台湾重要的煤矿产地,随着煤业的没落,人,渐渐散去;山区中几条古道,也就这样低调隐身了数十年。假日外的时间,只能期待偶有出现的登山客、单车及重机骑士带来暂时的「新鲜味」……

在日据时代之前,侯硐,曾是交通中继点,尔后更是北台湾重要的煤矿产地。但随着煤业的没落,人,渐渐散去,就像多数偏远聚落,只剩下老人与小孩。山区中几条古道,也就这样低调隐身了数十年。

还好,小区里养猫的热潮在网络上「疯传」,一到周六假日,爱猫、拍猫人士蜂拥而至,让聚落显得人声鼎沸而生气勃勃。但在其他时间,只见偶有出现的登山客、单车及重机骑士带来暂时的「新鲜味」。

旅人的脚步从清晨的侯硐火车站开始,这时脑中出现儿时随父亲搭乘北回线火车经过侯硐站的景象,那时,还能看见站区内运煤列车正在装运,如今却只剩下颓圮的洗选煤厂仍伫立在火车站外。

侯硐神社古道

迈出车站,经过两家老面店,跨越基隆河上的介寿桥,踏上怀德亭后方的阶梯,来到一处平坦的空地,眼前伫立着官方的告示牌:「侯硐神社古道」,石碑上一贯的「官方说法」,大致可一窥神社的创建典故,但消失的神社呢?旅人只能从一旁的空地及横跨石阶参道上的两座鸟居,大致猜测它可能曾驻留的所在位置。

其实旅人刚走过的路,并非神社原本的参道。正确位置还需再入聚落,有着「侯硐一百阶」指标的石阶才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石阶已改铺水泥,古味尽失,反映出古道难以照颜色的悲哀。

两座鸟居的命运也反映在未来的遭遇上,较靠近神社的木质鸟居,底部已经蛀朽,何时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另一座石造鸟居,则忠实记录着岁月的刻痕。石柱两面的「奉献」及「瑞三矿业公司产业奉公团」刻字,呈现出当时煤矿业的兴盛,才会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兴建石造鸟居。

离开神社,踏上北37乡道(牡侯公路),下山往侯硐方向前进。清早的阳光还未照射到这端,还算是健行的好时机。路旁不时出现的储水槽,尽责地将由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分到各家。如此资源共享的生活方式,或许也传承了许多世代吧!

后凹古道

行经公路转弯处,挡土墙上的指标指引旅人离开现实。随着农路往山里渐行,一旁出现颓圮的「土角厝」。穿过小溪,步上石阶,旅人进入了另一段遗忘时间——「后凹古道」。

这条于大正八年(公元1919年)开通的古道,是日据时期宜兰线铁路未开通前,过往行人通往淡兰古道的一小段快捷方式,随着铁路开通,宿命般地回归自然,若不是附近仍有居民的水源,使这段古道偶尔仍有用途,恐怕真的要隐匿在杂草丛林间了。

前行不久便有惊喜,由墙垣与古厝间穿过的路径,似乎诉说着更古老的故事。旅人不曾在野外发现带有围墙的古厝,由所在地点看来,或许在古道开通前,住民为了保安而筑起厚重的围墙也说不定。

继续前行,路旁不时出现的驳坎、废弃的耕地,似在低调诉说古道曾有的荣光。随着古道接上金字碑古道,旅人脚步声的渐逝,让后凹古道再度回到沉静的时空。

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古道」属于「淡兰古道」的一部分,用更「现代」的说法,应称为淡兰古道三貂岭段。原为平埔族人狩猎使用的山径,随着汉人往东部拓荒逐渐形成道路,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后,已成为商旅食货往返宜兰必经之通道。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冬,台湾镇兵刘明率兵北巡,感念先民开疆拓土之艰辛,于是题下「金字碑」、「虎字碑」、「雄镇蛮烟碑」等刻碑。金字碑的由来,是因为碑文嵌上金箔而得名。

经过金字碑后,来到棱线上的一处空地。古道在此转为下坡,越过三貂岭,经由现在的牡丹、贡寮继续往宜兰方向前进。除了贡寮端还保留部分的古道路迹(目前的草岭古道)外,其他路段已随现代公路的开发、使用率的降低,淹没在蔓草中。

这里除了有座现代访古的探幽亭,还有一座「奉宪示禁碑」。由碑文最末的「咸丰元年五月……」等字计算,树立的时间为公元1851年,内容已无法清楚辨识。旅人由网络上搜寻到的内容,大意是禁止往来旅客及行商砍伐林木,以免过往行人没有可遮荫的树木可休息。算是富有人情味、体恤人民的一块碑文,或可算是台湾最早的环保碑文吧!

而凉亭旁的旗座遗迹,亦可证明这里曾是重要的交通孔道。就如同金字碑文里所提及的眼界开、穿云十里,远至东北角的深澳渔港、基隆屿,近到瑞芳、九份一带皆清晰可见。

稍歇息后,原路折返,继续后来的行程。回到后凹古道交接处,续沿着石阶下行。现代主事者留下政绩的方式,似乎就是用所谓「现代工法」兴建步道,假以时日后,随之隐没于草木之中。旅人感悟,古道的生命力,不在于每隔几年就用水泥石砖重铺设一次,而是在于人们行走其上所产生的感动吧!

大粗坑观光步道

来到古道的起点,继续沿着产业道路上行。道路尽头立着石碑——「大粗坑观光步道」,过桥通往台湾最后一个仍在维运的升福坑矿场,从桥头上望,悬挂在山间的「菜刀仑瀑布」,陪着旅人稍微调节气息。沿着桥头的石阶往上行,十余分钟后,感动立现。虽然是座收埋及祭祀无主孤魂的万善堂,斑驳的字体,刻着几位善心人士及「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等字样。或许也奉祀了一些作着淘金梦,却不幸客死异乡的过客吧。先民崇敬天地鬼神的态度,在那个被外人统治的时代,任何可以庇佑或是得到心理上慰藉的信仰,抑或都是一种精神寄托。

继续沿着石阶往上走,路旁陆续出现废弃石厝,旅人的步伐已进入大粗坑聚落。一旁的「山腰古道」指标,是由一个名为「蓝天队」的登山团体所发现的山径,应是过去大、小粗坑聚落间的联络道。旅人先往前行,来到一处空地,这里曾是大山国小所在。

曾经繁华的矿山聚落,依旧伫立的两层楼校舍,树林内、草丛间的断垣残壁,在旅人眼中呈现独特的沧桑。过去,这里曾有「小美国」之称,如今,一旁民众开设的「大德宫」,是大粗坑唯一人家。来来往往之间,为虚无的氛围平添上些许人气。

山腰古道

回到「山腰古道」,一小段陡坡难度并不算太大。接踵而至的,是平缓的山径,此时,行走于林间,虽已近中午时分,并未受到骄阳的照射,伴随阵阵凉风,心旷神怡似乎是目前最好的心情写照。途中几处崩塌,都有山友架设绳索辅助,通行其上,安全无虞。

行经一处小溪涧的崩塌地形后,旅人遇见第一个金仔矿坑,废弃的台车轨道仍彺深邃的坑里延伸而下,寂静孤立,曾有的矿工熙攘信息瞬间在空气中飘荡又全然而逝。继续前行,经过水量「不甚丰沛」的银丝瀑布,旅人遇见了第二个金仔矿坑。此时,前方游客的嬉闹声,让旅人「重回现实」。路旁的古厝前散落着几根铁轨,这里或许曾是矿坑的事务所也不一定。

小粗坑古道

山腰古道最后衔接上「小粗坑古道」,算是陪着旅人再次完成联络聚落间信息的任务。沿着古道上行,拜访小粗坑聚落上方的山神庙,虽号称「山神庙」,供奉的却是人们熟知的土地公。

这座山神庙规模较其他山区里的土地公庙「个头」大了一些,屋檐露出斑驳的钢架,竟是轻便车的铁轨,反映出当时的荣景及台湾人勤俭、刻苦耐劳的特质。而庙宇右方的「己巳年立」刻字,透露出主体应是昭和四年(公元1929年)完成。曾经的香烟袅袅已不复见,无名氏默默地整理,使得属于聚落的记忆仍不断地延续。

原路折返,抵达步道旁的小山国小遗址。在采矿兴盛期,山下的侯硐国小在大、小粗坑聚落皆设立分班,因此也被昵称为大山国小、小山国小。穿过遗址,在校舍后方山坡上,还有另一座福德宫,少见地同时供奉了土地公、婆。

由小粗坑聚落继续沿古道下山,过溪后,一旁的水管将溪水引至此处,为旅人消除了些许暑意。续前行不远,左侧林间石砌小土地公庙,由庙前供桌一角依稀可见「昭和八年」(公元1933年)的刻字,或许旅人方才踏上的,是酬神戏台也不一定。

旅人行程终点是位在弓桥小区外的小粗坑古道起点。顶着正午时分的炙阳,牵绊旅人心思的是侯硐火车站前充满古味的面店。照例来碗干面、肝连及油豆腐。虽然只是简单的油葱酥拌面,就是能让旅人一再回味。至于哪家好吃,两家面店虽各有口味拥护者,旅人却只偏好摊位较小、较靠近车站的那家。

火车来来往往,告别周休假日,小镇又将回复寂静,等候下一个假日的人潮。侯硐小聚落,除了是个快乐的猫小区外,不论是在生理或是心理上,也是旅人身心灵的休息站。下次,再找时间来侯硐晃晃吧……

注:

〈金字碑文〉:

双旌遥向淡兰来,此日登临眼界开;

大小鸡笼明积雪,高低雉堞挟奔雷;

穿云十里连稠陇,夹道千章荫古槐;

海上鲸鲵今息浪,勤修武备拔良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鍾情紙雕創作 成若涵讓天賦飛翔
  興趣、熱情,究竟要達到甚麼程度,足以讓人捨棄頂尖國立大學畢業的光環、拒絕大企業幹部職缺? 將理想凌駕於現實之上,…
從一個陷阱到另一個陷阱
何清漣女士與程曉農先生的《中國:潰而不崩》,分析當前中國問題與前途,我有幸先睹為快。以前有個《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
大媒體小故事
22. 能者過勞   逼近下班的黃昏時段…… 「呼!最近的事怎麼老是做不完啊!」阿同伯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揮手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
希臘債台高築 恐危及歐元區
近來希臘因深陷債信危機而被稱為「歐洲經濟病夫」。更為嚴重的是,歐元區16國無不戒慎恐懼,深恐病況急速蔓延再度引發金融風暴。…
中國工人海外頻遭綁架
29名中國工人1月28日在蘇丹遭到綁架後,引發媒體關注。未料事件發生不滿一週,1月31日又有25名中國工人在埃及被綁架。…
中國真的能統治世界嗎?
由於中國過去20多年的快速經濟成長,國內外有極多討論中國崛起的文章和書籍。這些論述有些是有憑有據,有些則是憑空想像。但就算有憑有據的論述,…
尋找六四「坦克英雄」下落
王維林,這位名字其實不確定、身分不詳的男子,卻留下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畫面,也因此有人稱他為「坦克英雄」(The Tank Man)。…
對自由經濟示範區進一步的建議
上期本專欄對政府規劃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提出了批評和建議,而在付印之後,政府在3月27日提出了自由經濟示範區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