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维基解密事件成了世界上头号新闻。尽管有评论者认为,这是外交界的911事件,涉及到25万份文件的泄密将使世界各国政府尴尬不已。
我无法评述维基解密涉及到的其他国家,但读过那些有关中国的内容之后,却感到远不如我少年时读《秘密战》及与克格勃(1954年至1991年苏联的情报机构)有关的书籍吸引人。其中大多数内容其实人们早就知道,毕竟进入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保有「秘密」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至于那些没有说明文件编号的秘密文件的中文译件,内容固然很吸引人,如中国高官某人家属拥有美国高盛股份之类,因无法确证来源是否可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中国的甚么「秘密」被泄漏?
根据维基解密透露的美国外交电报,2007年,中国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的GDP数据是「人为制造」,不可靠。他只用三个数据,即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就能相对精确地评估出经济成长速度。其他数据,尤其GDP统计,仅作参考。
副总理怀疑中国据以评估经济成就与考核官员政绩的GDP数据,听起来似乎是件大事,但中国官僚系统对GDP数据怀疑并非只有李一人。从朱镕基到温家宝,以及国家统计局中级官员,都在各种场合表示过自己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朱在任时,还数次处理过不少参与做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整顿会计行业。凡研究经济的人大都知道,基层上报GDP数据,从县市到省及国家部委,需要层层「挤水分」,每一级砍两个百分点是常规。从基层一级级往上走过来的李克强如果真相信这些GDP数据,倒是奇闻。
又如,「维基解密」一份编号为09BEIJING2112的外交电报中谈到:线人说,中国最高层领导靠共识和利益形成决策。「两名交际广泛的联系人说,中共政治局的决策机制与大型公司的行政决策类似。某匿名人氏说总书记胡锦涛可以模拟为大型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或者CEO。该匿名氏在5月18日与美方官员的会晤中也用了同样的比喻。匿名氏说政治局常委的决策机制与股份公司类似,股权越大话语权越大。「胡锦涛持股最多,所以他的意见最有分量」,等级关系以此类推,但常委并不进行正式投票,匿名氏说,「那是一种共识机制,」他解释道,「每个成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
上述内容与任何「秘密」都沾不上边,最多算种分析。这种分析笔者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所谓宪法像股份公司的章程,中共管理政府就像经营一家企业,每个政治局常委将自己当作这家董事会的常务董事,等等。要知道,北京城里住了一大批这种彷佛自家就住在中南海或者与总书记、总理等高官为邻的人,有时说的话就像他们在高官家听壁脚。饭桌上只要有这种消息灵通人士在,准保热闹。
有些秘密像香港政治八卦的英文版
中国的精英选拔机制当中,血缘至今还占重要地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地位。因此太子党话题一直是北京坊间流传长盛不衰的话题,也是香港许多政治八卦杂志的主打话题。上述那份文件专门描述了中共最高层的领导格局主要由「太子党」与「店主」塑造。「在近几个月的多次会谈中,匿名氏说中国的「太子党」,共党高官的子女,建国者的子孙,为共产主义革命流血的革命者的后代」,认为他们「有权」继续领导中国并保护革命的果实。比如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和「团派」成员。他们被嘲讽为「店主的儿子」,匿名氏听到过一些太子党家庭斥责那些没有革命血统的人:「当我的父亲在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你的父亲在卖鞋带。」
这类话是「打江山」的老太子党们目前保留的唯一骄傲。早在江泽民时代,太子党就曾放出风来,认为江只是邓为他们这些大股东挑选的管家,这江山迟早得由「总经理」手里要回来。但在我个人看来,这些秘密文件暴露的内容远没有今年3月12日《金融时报》那篇〈生而为钱的中国太子党〉(China: To the money born)具体,那篇文章关于太子们的公司名称、资金来源以及新太子党与老太子党之间的矛盾都写得很具体,消息来源当然也是京城。
由此可见,美国搜集的情报内容广泛,包括许多小道消息,但搜集方式与冷战时期没有多大差别,主要还是通过权贵集团内部人物的三亲六故,包括一些游走于该集团边缘的人士的议论。
维基解密的影响不会像传媒夸张的那么大
毫无疑问,这次泄密事件将促使美国考虑保密方式的改进。但在这个高度保护言论自由的国度里,要界定何者属于秘密,何者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该法律规定行政部门只能就国家安全、人事处理、司法进展等九方面的重要信息在一定时间内保密,不属于规定范围的其他方面,政府必须进行阳光运作(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在这部法律实施之后,美国的政治决策与运作过程相当透明,媒体和公民有权知道政府、国会决策会议的内容并索取纪录。
对于喜欢黑箱操作的北京而言,尽管国家机密的范围按照官府意志无限扩大,但保密系统还是有如到处漏光的筛子。从美国搜集情报的内容与方式来看,也是中国当局将国家机密无限扩大的一种折射:贵国既然国家机密无处不在,那我搜集时也就将所有能听到的,包括Gossip(流言闲语)全当作「情报」来对待。也因此,即使是被泄密最多的中国政府,也未对美国外交文件泄密暴跳如雷,只在11月末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出面,敦促美国政府「妥善处理」与泄密文件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