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宜兰「大病院」变身

宜兰「大病院」变身
从荒凉到荣耀,宜兰医院大变身。
阳大附医提供
第82期
李唐峰
从荒凉到荣耀 ----- 十年前,号称「大病院」的宜兰医院,笼罩在「三多三少」的阴霾里。所谓「三多」,指的是黑函多、空病床多、闲置仪器多;所谓「三少」,指的是医师少、急诊患者少、住院的更少。
短短六年后,在院长唐高骏的领军下,医师人数从个位数增加到七十多位;门诊、急诊及住院人次,有三倍到七倍的成长,手术更从原本每月42人次增加到488人次,成长了1,162%;还通过地区教学医院评鉴、力抗SARS(治愈率100%)、通过区域医院评鉴、荣获95年度行政院服务质量奖、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医院认证……
这些变革,是怎么做到的?

十年前的某日,一阵渐次扩大的「嗡伊嗡伊嗡伊──」救护车警示音,划破了宜兰市宁静的街道。车上一条濒临生死关头的生命正在与死神抢时间。

那时,卫生署署立宜兰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以急重症治疗见长的新任院长唐高骏,闻声火速往急诊室奔去,准备协助抢救。 但,就在此刻,「嗡伊嗡伊嗡伊──」的声音,似乎又在唐高骏耳际渐次减弱。当他赶至急诊室一看,「怎么没人?!」四目扫过,一片空荡荡,而救护车的警示音也消失在远处。

这是2001年年初,唐高骏刚从台北荣民总医院重症加护病房主任一职调往宜兰医院时,一切百废待举的情景。 「连119都对宜兰医院没有信心!」回忆当时的情景,唐高骏苦笑道。

跟随唐高骏一起来宜兰打拚,当时的副院长、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部主任陈玉枝笑着回想当年:「当年因为救护车到医院,急诊没有医生,所以护士动作很快,就给病人办转院。所以民众说宜兰医院做得最好的,就是快速转院。」 

跌落谷底的一页沧桑》 从「大病院」到黑函飞满天

宜兰医院自1896年设立以来,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当地人称它是「大病院」。在70、80年代前,由于位于市中心,一直是地方民众仰赖的公立医院。宜兰医院也有过辉煌的岁月,病房也曾人满为患,甚至少数病患还得「打地铺」。

但是,2001年1月时的「大病院」,却笼罩在「三多三少」的阴霾里。所谓「三多」,指的是黑函多、空病床多、闲置仪器多;所谓「三少」,指的是医师少、急诊患者少、住院的更少。

在荣总接手经营宜兰医院前的二十年,宜兰医院因为一些工程弊案、包商财务问题,以及一些行政管理上的疏失,渐渐地没落。医生开始失去信心另谋高就,原本46位医师编制的医院,员工名册上仅剩8位医生。

医生离去、病人不来、救护车不停、急诊室凄凉……宜兰地区的乡亲对昔日的「大病院」,失去了信心。

从高雄荣总借调来支持的简立建医师,回忆当年刚到宜兰医院时的惊讶:「怎么会有这种医院啊?那时候真的都没有住院,住院只有第一栋,只有第一栋建筑物有点亮,后面那两栋都没有人!就算当初我们花了一千多万改建ICU(加护病房),民众一听到说要住这里的加护病房,竟然说:『那我们转院好了!』」

两百位员工、占地万坪的大医院,每天竟只有两百多位病人。唐高骏说:「医院里,来看病的人常常比员工还少。」当时宜兰医院只有76张一般急性病床,2001年1月的月平均占床率是15.10%,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65张病床空在那儿。

有公务员保障的员工们,常常无事可做。有人上班看闲书、有人上班看股票,渐渐地彼此互看不顺眼,写不署名的黑函相互批评,医院开始分崩离析。

针对宜兰医院进行个案研究的长庚大学医务管理学系王惠玄助理教授指出:「这就是组织没有愿景、没有方向、没有事情好忙,太闲了才会『抓虱母相咬』。」

屋漏偏逢连夜雨。宜兰乡亲对于宜兰医院的荒凉,也非常不满。有位员工告诉陈玉枝:「宜兰医院被我们宜兰人恨死了。我去户政事务所办事情,那个办事员很气愤地骂我:『你是宜兰医院的喔?为甚么医院变成这样?』我买了台车,贴上宜兰医院的通行证,结果停在路边还被砸破玻璃,害我现在不敢贴!」

这是2001年1月前的宜兰医院,犹如一个躺在重症加护病房里奄奄一息的患者,正等待着起死回生的特效药出现。 

振衰起敝的一页辉煌》 唐高骏披战袍 领军抢救「大病院」

眼见宜兰医院的衰颓,乡亲看不下去了、地方民意代表看不下去了,从荣总单枪匹马派来的院长杨冠洋也看不下去了,大家都认为宜兰医院需要再一次的「外来刺激」。

在大家的要求与期盼下,由时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院长的张茂松仔细地考虑人选,组成团队。最后决定由非常年轻,也「完全没有医院行政管理」背景经验的重症加护病房主任唐高骏出线,担任院长一职,带领医疗、行政管理团队前往「急救」宜兰医院。

结果如何?

六年之后,唐高骏于2007年4月调往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担任院长,当时的宜兰县县长吕国华在医院举办的新旧院长交接典礼上,不仅肯定唐高骏对宜兰医院的巨大贡献,还特别致赠「荣誉县民」荣衔。

据当时的报纸报导,观礼的医院员工及地方人士都说:「这是宜兰人欠他的!他改造了宜兰医院,救了很多人。」

六年间,宜兰医院的医师人数从个位数增加到七十多位,甚至还可以支持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门诊、急诊及住院人次,有三倍到七倍的成长,手术更从原本每月42人次增加到488人次,成长了1,162%。这段期间宜兰医院还通过地区教学医院评鉴、力抗SARS(治愈率100%)、通过区域医院评鉴、荣获95年度行政院服务质量奖、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医院认证。

「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县长吕国华这么形容宜兰医院。

2008年元月,宜兰医院改制为「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简称「阳大附医」),希望成为宜兰第一个医学中心,因此又开始重新征寻新的院长人选。王惠玄教授描述道:「当时不论是宜兰医院内部或是宜兰的地方人士,都强烈希望唐院长能回到宜兰。他们已经与唐院长那种冲劲、魅力紧紧相扣了。」

2008年3月1日,离开宜兰不到一年的唐高骏,再次回到这儿,带领「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迈向新的纪元。

为甚么唐高骏一个人,可以在这六年间,改变二十年来官僚、散漫、黑函满天飞、没有医生、不被病患信赖的宜兰医院呢?

精采的故事,就让我们在下文里继续述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父親節一日遊 北中南推薦路線全指南
 每年父親節,都為了要送甚麼禮物,或是上哪間館子煩惱嗎?通常我們與爸爸的感情連結較為隱晦,爸爸的喜好或心情,我們也難以馬上察覺。…
人民幣升值 為胡訪美鋪路
2011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盤中價再度刷新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而美、中雙方貿易不公的互控,也有逐漸升溫的趨勢。分析指出,…
宜蘭「大病院」變身
十年前的某日,一陣漸次擴大的「嗡伊嗡伊嗡伊──」救護車警示音,劃破了宜蘭市寧靜的街道。車上一條瀕臨生死關頭的生命正在與死神搶時間。那時,…
學習如何有效地做決策
這本書在台灣正體中文版上市前,就未演先轟動,獲得的好評遍及各領域,從品牌行銷、企業經營、投資理財、職場工作、心靈成長,到傳播媒體、科技公司…
跟著偶像劇去旅行 來山中威尼斯住一晚
雙溪堪稱山中威尼斯,是多條河流上游匯流之地。一個被遺忘的鄉鎮、一座寧靜的山城──新北市雙溪區,卻擁有一處偶像劇最愛的「山中威尼斯」,《…
全球化是否使所得分配惡化?
在1980年以前,全球經濟可說是分成三個世界。先進國家和亞洲四小龍是美國領導下的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彼此之間有密切的往來,形成一個「…
核安峰會落幕 多國棄高濃縮鈾
由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手催生的首屆核子安全峰會,4月13日在華府落幕。與會的47國達成共識,將在4年內確保核子材料的安全使用,美、…
怎樣才能提高「賺錢Power」?
不論是開間小店或是經營企業,只要做個生意,都牽涉到錢。如果不懂得一點財務的基本觀念,很可能自以為拼營業額賺了很多錢,卻其實可能在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