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女儿和女婿的世纪婚礼,风风光光。但听说没几年,前第一夫人吴淑珍就埋怨这门亲事没有探听清楚,似有识人不清的遗憾。
实情如何不得而知,不过,自古以来,有权有势者很难挑女婿,因为可能会碰到趋炎附势者有意发送假讯息以掩盖坏信息的情事。
对于「家有千金」的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择婿」?
有趣的「榜下捉婿」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流传。古人更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苦读,一切愿望均会在金榜题名时实现。富贾及官员之家择婿的目标也就盯住了金榜题名的士人!
在宋朝,评价一个家族兴盛的程度,就是看这个家族中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所以金榜题名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因此演变出「榜下捉婿」的风尚。每至张榜唱名之日,达官显要、各地富绅们甚至全家出动,一大早就到金明池(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开封外,园林中建筑全为水上建筑,池中可通大船)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各豪门大户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整个场面简直就是在「抢」,所以大家便称其为「捉婿」。王安石就有诗作写道:「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新登科的进士)。」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走仕途成为奋斗的目标。
台湾许多年来,医学系里的青年才俊一直是抢手的选婿标的,一如宋朝当科进士。宋朝当朝宰相也是争相把女儿嫁给当科进士,宋真宗时河北人范令孙登甲科,宰相王旦就把他招为女婿。而宰相寇准也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一位叫高清的新科进士,没多久寇女却死了,另一位宰相李沆依然把女儿嫁给他续弦。而这位当了两个宰相女婿的进士,历史记录他才识平平,无所建树。
宋仁宗当政时,扩大科举的范围,「榜下捉婿」从此更加兴盛起来。冯京做了状元后,外戚张尧佐想要冯京作女婿,便把冯京请到家中,并送上金带,把女儿许了过去。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宰相富弼也看中了冯京,最后榜下捉婿的胜利者是当朝宰相,冯京成为宰相的女婿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风险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典故就是来自宋真宗的〈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说明当时的社会普遍现象,士人只求一朝登第,不必急着娶妻!在年复一年的赶考中,有多少读书人熬了青春,白了头!
这样一来,榜下捉婿也有一番风险。话说有位叫韩南的书生,多年苦读终于如愿考中进士,便有人来「捉婿」,而他也不回绝,却写了首诗奉上:「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进士服)。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想必大家也都算得出来这位士子老阿伯已高龄73岁了!可见当时「捉婿」的情况已经疯狂到甚么程度
那么宰相会不会在榜下捉不到女婿?据说宋高宗时的奸相蔡京,想把女儿嫁给新科进士河南人傅察,可贵的是这位及第士人不媚权势,在「榜下捉婿」时说「不」呢!
进士虽然是当时的佼佼者,但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及第的进士能名留青史又有几人?大部分的进士是没没无闻的,因此,这样选婿,主要是为了家族的社会地位考虑吧,这也是一种社会的价值观。
以联选婿,选中王安石
据传宋代,马家镇的马员外,有位聪明美丽、待字闺中的掌上明珠。这马家千金对择婿自有主张,千金小姐希望能选中一位和她一样才华洋溢的如意郎君;所以员外在家门口挂了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小姐所提的一句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很多慕名而来的王公贵子都来竞对下联,惟其所对之下联均得不到马千金的首肯。王安石赶考时,路过此地看到,不禁赞道:「好对!」但由于考期逼近,来不及对下联,便赴京赶考了。
考试时的王安石笔下生花,行云流水,第一位交卷的他受到主考官的赏识。面试时,主考大人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了一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一听,此联酷似马员外家的走马灯联,于是开口对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主考官见他对得又快又好,赞叹不已。
考试完毕,王安石返回时,又从马员外家路过,一来想起走马灯对帮了他的忙,二来,是想看看有无高人对上佳联。员外的老管家见王安石归来,便请他对。王安石胸有成竹,信口对曰:「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马员外及其千金一听,极为欣赏其才华,当即定下这门亲事,择日再完婚。王安石和马小姐正拜天地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亲朋好友欢呼雀跃,王安石顺手在红纸上挥笔写了一个「囍」字贴在门上,并且题词:「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萝」。这是上天特意安排的好姻缘嘛!
虽然这个传说中的故事王安石有点取巧,但以联取婿,本就是讲究以才来选人啊!
林则徐选了能「忍」的沈葆桢
有一年除夕,林则徐的部下都回家过年了,只剩下书记员沈葆桢在屋里伏案疾书,抄写林则徐的一篇万言奏章;沈葆桢秉烛夜书,直至三更。谁知林则徐看了后说:「这奏章的字太草,必须重抄。」沈二话没说,又抄了一遍。重新抄写完万言奏章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重抄万言奏章需要多大的「忍」耐功夫呢?古人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林则徐见沈葆桢重抄万言奏章毫无怨言,为人重德,有容,德乃大,就选他做了女婿。后来这位女婿果然不凡,官拜江西巡抚、两江总督!
林则徐选了一个有品德的人当女婿,虽不知未来的命运与发展,但至少可以推估德性好的人是较可信任的,而遇事能忍,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也比较有保障。
「东床快婿」真性情
东晋的郗鉴,他参与了平定东晋大乱之一的王敦之乱及苏峻之乱,立了大功,被加封为太尉,与丞相及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是皇帝以下最大的官阶,成为与王导、庾亮平起平坐的人物。郗太尉职掌军事,对东晋政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这样显赫背景的人士要挑选女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官宦人家,很容易因亲属犯错而被连累,所以在「择婿」方面更是慎重,深怕一不小心,误踩地雷,成为永远的包袱。
所以郗鉴先向同为三公的王导表示想要为女儿找个好人家。「且听说王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不知是否有幸能结为亲家?」
王丞相说:「那太好啦!我们王家达到适婚年龄而尚未成家的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您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门生,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一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子弟们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有一少爷,毫不在乎地在东院的床上,光着肚皮在那儿吃东西,对太尉觅婿一事,好像没有听说、事不关己一般。
郗府门生回到郗府中,对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有二十多人,每个容貌长得都很不错,一听说太尉要选女婿,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而东院有位公子却露着肚、躺在床,若无其事。」郗鉴一听就说:「正此佳婿也!」
一句「正此佳婿也!」就透露出郗鉴识人的智慧与观点。他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是名书法家王羲之,郗鉴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当时郗太尉是三公之首,王羲之的父亲还只是个小小地方官。魏晋士大夫崇尚率真自然的性情风格,所以郗鉴在挑选女婿时,不考虑矫揉造作的人,所以看中了率真的王羲之。然而,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像王羲之在利益面前,真真实实地表演自己!
榜下捉婿、以联选婿,从林则徐到郗太尉,不同的方式显示的是不同的价值观与智慧。如果是你,你会倾向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