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北京能够降伏通膨之虎吗?

北京能够降伏通膨之虎吗?
中国政府通膨成因的评述日益集中到政府不太愿意承认的一个「点」:政府发行货币过多。Getty Images
第87期
何清涟

中国的通货膨胀其实已经持续了三年左右,由于中国统计数据习惯性的造假,真实物价上涨率无法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中反应出来,但民众受通膨之苦可从一些相关的信息里看出来。

通膨缘于人民币发行过多

从去年开始,中国国内对通膨成因的评述日益集中到政府不太愿意承认的一个「点」上,即政府发行货币过多,仅2010年前三季度就超发43兆。

持此论者当中,有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她说:「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官方数据,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3.5兆,广义货币供给量为60.6兆,是GDP的1.8倍,多出了27.1兆。中央政府承认这一事实是通过总理温家宝的两次讲话——从今年两会期间要「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到4月13日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正式承认发行货币过多。

通膨带来的压力与恐惧

2010年中国媒体上登载过一个真实故事:1977年,四川阿婆汤玉莲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但汤阿婆却忘记自己存了这笔钱。33年之后找出这本存折,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只够买一瓶茅台酒──这个故事标明改革30年的一个「成就」,即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大下降。

这种「高通膨」加上「就业艰难」之局,让中国人感到不幸福。盖洛普近日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他们生活「困苦」。

还有一篇文章就有点意味深长了。这篇文章标题叫〈潜伏经济学家冀朝鼎:奉命建议国民政府制造通胀与民争利〉,发表于新华社旗下的《瞭望东方周刊》。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先后获法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的冀朝鼎(他还有一个未公开的身分,即1927年加入中共的地下党员),经长期秘密为美国共产党工作的美国财政部官员爱德尔推荐,被国民政府设在美国的国营企业中国环球进出口公司录用,此后一步步在国民政府升至高位,最后在国共内战时期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向宋子文建议金圆券改革并获采纳。1963年冀去世,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即今天之国安部前身)罗青长对冀朝鼎作了评价:冀朝鼎在40年代初受命回国,他建议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导致经济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这篇文章的弦外之音是:当年咱们中共就是用卧底经济学家献策制造通膨搞垮了国民政府的经济,今天我们不要自己搞垮自己。笔者原来只知道冀朝鼎是中共党内地位很高的著名经济学家,但不知功在何处。至此文出世,才算知道了冀朝鼎这一「不世之功」。

通膨导致百姓的钱包严重缩水,面对老百姓日益深化的怨恨,北京终于下决心要遏制通膨了,为此采取了以前一直不想使用的政策措施。

多渠道释放外汇储备压力

释放外汇储备压力是必需采取的办法之一。今年4月初,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0,447亿美元,这对中国来说不仅不值得庆幸,相反还是包袱。因为按照中国的外汇制度,外储每增加一元钱,央行就得相应地发行约6.5元左右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越多,央行在国内注入的货币越多,造成通膨持续上涨。所以,中国正在想办法释放庞大的外汇储备压力。除了继续采取「藏汇于民」的方式分散风险之外(即境内个人年度购、结汇额度由2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还采取了一些新的办法:

一是鼓励中国资本到境外投资并放宽限制。就在今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公布新的《海外投资条例》,从4月起对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3,000万美元提升到3亿美元,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1,000万美元提升到1亿美元。央企限额以下均适用备案制,不需要经过审批。这一新规定使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权限从金额上放宽了十倍。

二是大量购买欧元债券,中国已表示将购买40亿至50亿欧元的葡萄牙国债,中国还表示将分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拯救欧元危机应对基金总额2,500亿欧元中的155亿欧元。此外,中国还大量提升对欧洲部分国家的投资,目前投资的项目主要有:希腊港口、塞尔维亚桥梁、波兰高速公路、罗马尼亚能源网络以及葡萄牙海运公司。

但通过这些办法释放出去的外汇储备压力毕竟有限,尤其是第二种方式还得考虑欧洲的态度。由于中国增持欧元区国家国债以及在欧洲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欧洲部分人士对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之后的担忧,「中国威胁论」冒出苗头。再投往美国国债,则是中美两国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的美债持有量为1.15兆美元,外界称中国为美国的第一大债主。这种状况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很不放心。对于美国来说,总有点担心这种债务关系可能构成种种牵制,尽管中国的持有美国债务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但美国也不希望中国多购国债了;对于中国来说,也不想将鸡蛋全放在美元这只篮子里,它希望分散风险。

上述数种方法消化掉的外汇储备并不能达到令中国完全减轻通膨压力的程度。不少专业人士测算,认为中国只需要约7,800亿美元的储备,能够支付三个月的进口并支付中国所有的短期外债即足够。这个标准通常是一个国家需要持有多少储备以防备金融危机的标准尺度,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拥有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

人民币小幅升值

除了释放外汇压力、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流动性之外,北京政府决定采取过去一直排斥的方法,即人民币升值,只是幅度不大。

对中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考虑是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膨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认为,在生产数据、生活数据与劳动力价格已全面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在抑制通膨方面的作用将远低于预期。因为现在即使让人民币升值,也只能减少今后外汇储备增加所造成的国内货币投放数量。加之升值幅度很小,其减少货币投放和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也有限。最可能的结果是抑制了出口,但对抑制物价上涨所起的作用有限。

那么西方国家为何会一致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膨,难道这是蓄意骗北京?

这还真不是西方骗北京人民币升值的说辞。因为早在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兆时,西方国家的金融货币专家已有此看法。中国也有人看到外汇储备过大将成为烫手山芋,央行一些官员与专家都提出过让人民币升值。但是拖到现在才来实行,已经错过了升值的最佳时点,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远的不说,只说去年3、4月间错过的一次机会。当时国际社会相继对北京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央行货币政策顾问夏斌、李稻葵等人先后公开表示,面对国际压力,从策略上考虑,应该让人民币在(2010年)9月份升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前总理朱镕基儿子朱云来任董事长)发表报告,列举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好处。这篇文章不仅预测人民币将从4月份开始对美元升值,还预测了幅度:2010年将升值3%~5%。

但央行这一主张被当时国内的主流意见「阴谋论」否定,这一派意见背后的势力是与出口有关的各利益集团。其代表作是《国际先驱导报》的〈中美货币战争〉,主要观点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打压中国产品入欧美市场,重创中国经济,遏止中国崛起,因为一个贫困落后的中国是西方国家所期望的。这一派还找出美国为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通过货币政策制造的多位「受害者」,如日元、欧元等。

应该说,央行当时是从中国经济整体利益考虑,主张升值;而阴谋论者主要是从出口行业考虑。出现这一情况,完全是中国形成利益集团俘获国家的机制所致。去年央行主张升值的意见延后实行,结果所面临的后果是通膨持续攀升。

中国陷入利益集团俘获国家之困

如果要问怎样才能克服利益集团俘获国家的弊端?目前只有一个答案:没有办法。

现实是:国务院下属各部委早就成了其下辖的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各部委的矛盾与争论也早就浮出水面。比如2004年开始,商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有关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的公开争论,就持续了整整三年,最后是发改委占了上风,尽管这一政策实施了两、三个月后就不得不变通处理,但发改委并未因此减少对经济领域的各种强力干预,时出臭招。

中国抑制通膨的过程将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涉及许多利益集团,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华尔街日报》4月15日的文章〈中国货币政策谁说了算〉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话,「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各官僚机构、各种神秘莫测的委员会以及影响力隐蔽但却无处不在的共产党相互之间较量妥协的结果。没有哪个官员可以在这方面一人说了算,这使得其他主要国家几乎不可能与中国协调经济政策。」

北京政府似乎也知道要稳定物价,需要先搞定利益集团,于是发明了一个「约谈制」来稳定物价。近几个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约谈部分日用化工用品、方便面、酒类企业,召开部分行业协会会议,要求这些企业不得随意涨价。27日约谈了部分煤老板,希望遏制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此前,发改委还采取过直接的价格管制方式,希望控制通膨,但效果不彰。

中国的经济改革号称「市场化改革」,行之三十年之久,面对通膨,还得求助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只能说这「市场化改革」也实在太不成功了。目前最乐观的预计是在明年年中之前北京能够控制住通膨,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小心亦雅亦俗的賞玩經濟
一位在台東經營民宿的朋友感慨地表示,以往,茶友聚在一起品茶,主人會謙稱家裡沒有好茶,請多包涵;現在,主人多半是客氣地說,沒有好茶具,…
企業充電站
2025虛實行銷全面布局     主辦單位「偉利科技Welly」為SEO專業服務商,本講座邀請業界頂尖創辦人及數位行銷專家,…
改變世界小發明 中國算盤拔頭籌
由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主辦的「改變了世界的101項小發明」評選近日揭曉,近兩千年歷史的「中國算盤」拔得頭籌。…
台灣曾是四小龍之首?
台灣近幾十年有很多方面表現不如韓國。這種現象若要改善,我們應該針對各項不如或勝過韓國的地方檢討其原因及改善之道,例如思考韓劇為何打敗台劇、…
澳洲總理陸克文的「滿清困惑」
最近澳洲政壇上發生了兩件被稱為「醜聞」的大事,一是澳洲國防部長接受華裔商人劉海燕的祕密資助;…
醫美、整形、微整形? 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大搜密
醫師打開電腦螢幕,女孩興奮地挑選她想要哪個明星的眼睛、鼻子與臉型。之後,經過了手術與漫長的恢復期,醫師小心翼翼地拆下纏繞在女孩頭上的紗布,…
今年「兩會」為何不再提「痛治裸官」?
由於重慶王立軍事件與十八大前夕權力鬥爭加劇,今年北京「兩會」政治禁忌甚多。一些每年都提的話題如改善收入分配、房價、物價等仍然列在「兩會」…
韓戰60週年 八成南韓人不願統一
6月25日是韓戰爆發60週年紀念日,當年爆發韓戰是因為北韓想藉由武力統一朝鮮半島。60年後的今天,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南韓人不願意馬上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