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问题有可能引发全球不景气,政府虽然设了「经济景气因应策略小组」,并在12月21日提出了七大策略,但次日又另召开「财经对策小组」,提出另外七大措施。这两个七大部分重迭、部分不一致,有迭床架屋令出多门之嫌,更严重的是多半是不正确的做法。用这样粗糙的策略来应付未来的不景气,我国可能再像2008年金融海啸一样遭到严重的伤害。
以下提出八种我们面对不景气时的正确政策方向。
一、防止外国不公平竞争
不景气时各国常利用贸易保护、低价倾销以及货币贬值等方式,而从其他国家抢到更大的市场。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我国深受其害,韩圜的大幅贬值使我国和韩国竞争的产业受到重创。几个国际市场占有率和韩国相当的大产业,市占率被抢走一半以上。不仅使韩国目前之市占率远高于我国而取得独大的地位,韩国厂商也因韩圜贬值而得以持续赚钱并持续投资。我国厂商却因亏损而失去再投资的能力,以致难以再和韩国抗衡。
然而政府当时却未察觉本国产业所受的伤害,反而对韩圜较新台币贬值甚多一事沾沾自喜,未采取任何对策来保护或协助我国产业。难怪张忠谋先生要劝政府更重视我国的重要产业。未来若发生国际不景气,我们必须严密监视外国各种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向国际组织提告,或依反倾销等国内政策处置,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产业的发展,不能再放任我国产业受外国不公平手段的欺负。
二、合理促进产业调整的诱因
不景气时确实有一些只是短期周转不灵的企业值得纾困。但以往政府常对很多没有前途的企业纾困,形成利益输送、隐匿金融业既有呆账,并制造未来更多呆账的情况。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时的纾困及之前的泡沫经济,即让人民承担了近两兆元的呆账。
同样严重的是,不恰当的纾困使该被淘汰的企业仍能苟延,而妨碍产业该做之调整。2008年金融海啸时,DRAM产业最弱的茂德本该与其他企业整并以形成整体更强之竞争力,政府却令公营和公股行库增加巨额贷款纾困,结果最弱的企业反而不公平地得到资金来和较强的企业竞争,整并DRAM产业的行动也因而破局,致使整个产业失去国际竞争力,银行则背负了数百亿无法收回之放款。今后政府的纾困应该要重视并配合产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不能让茂德案再发生。
三、政府支出要用在刀口
政府增加支出虽是不景气的重要对策,但这些支出一定要正确运用,以创造更大的效益。支出的第一种方向是增加国内就业和济助贫困人民生活。2009年政府要发消费券时我即曾指出,若把那些钱集中发给贫困人民,则不只可以帮助他们的生活,而且因为他们较可能把钱拿来花用,所以促进生产和就业的效益也较大。但政府执意对富人也发放,结果800多亿经费中只有少数真的帮助了贫民,多数不贫困的人根本没有因此增加支出,所以救济穷人及提振景气等两项作用都很小。要发票且不找零的消费券反而逼人民多向大型卖场购货,结果反而多买了进口品,伤害了小店、摊贩、和国内就业。
反观当时中国推出的家电下乡政策,因为鼓励购买的低价家电多为中国生产,所以政府支出提升生产就业的效果大部分留在其国内。政府这次的七大措施之一是东施效颦,企图补助购买节能家电和装LED路灯,却不知这些支出很可能被用来买进口产品而变成振兴外国经济。所以政府的津贴应多用于穷人和失业者,而增加支出的项目则要慎选会多用于国内产品和就业的方向,才不会像这三年这样乱花钱让政府负债暴增而未得到效益。
政府支出除了救急,更重要的是要借机改善国际竞争力、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所以像放烟火、梦想家那类没有未来效益的支出应该尽量避免,而以少量花费就可以去除现有瓶颈的建设,以及本来就该做而可提前进行的建设为重点。例如宽带的建设和其最后一哩的改善、绿能的设施、防洪工程、校园安全、传统市场和商圈的更新以及交通瓶颈的改善等,都可以加速进行。
四、公办都市更新
由于这三年政府以中国炒楼团等不恰当的做法让房市过热,造成偏高的房价和大量的余屋,再加上未来可能的全球不景气,营建及其相关产业很可能要面对相当程度的萎缩,并因而进一步拖累全国的景气。政府的两项七政策都不敢面对这个大问题。
面对不景气,政府应加紧推动公办都更,让都市更新工程能补充营造相关产业的需求,并加速改善人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环境。
五、加速推动长期照护和托育服务
十一年前我在经建会时,即提出照顾服务业发展方案。其目的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创造国内就业。而我国人口正快速老化,且须改善育儿环境来避免出生率再下降。因此,利用不景气时加速照护和托育服务相关建设及人才培育的工作,是恰好兼顾长、短期目的的策略。
六、鼓励在地经济、农村产业、及知识经济之创新创业
在地经济是扩大在地需求、运用在地资源以及发挥在地特色之产业,它们和农村产业一样都比较不受国际景气影响,因而在国际不景气时反而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拥有和外国有别甚至独步全球之技术的知识经济,是国家未来竞争力之主力,而其研发和创设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也不必等景气好时再研发和投资,反而是在不景气时更易取得资源来发展。所以政府应快速发展各种协助创新创业的产业和机构,以吸引大量人才和企业家投入在地、农村、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于既有企业和海外台商,我们的重点也是要鼓励协助他们在台湾创新升级,而不是盲目鼓励他们进行重复竞争式的乃至不动产炒作的投资。这种以创新为导向的投资,才能为台湾建立未来发展的基础。而政府的七大措施中的促进投资,其实大多只是变相出售政府资产的土地开发案。
七、在各地举办发扬在地经济和文化特色的活动
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多是由政府花钱,结果很多钱还花在进口品而未能创造国内就业。不景气时扩大内需的政策,应该以增加对国内产品和就业之需求为导向,因此政府可辅导各地依其特色,分别办理和其在地经济及文化特色有关的展览、竞赛及其他活动,藉节庆经济来鼓励人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也藉此机会让各地方的特色及在地产业得到更多的改善及宣传,并作为进一步发展在地经济和国内休闲旅游的基础。
八、协助没工作的人生活并开创未来
政府要面对失业问题,而不是像金融海啸时那样随便给一些津贴,或把学生留在学校甚至军营来降低表面上的失业率,也不是像最近一样努力要掩饰无薪假快速增加的事实。面对失业或很多人没工作的现象,政府对没工作者的帮助,一是要避免他们陷入贫困,因此要给予合理的失业救济和无薪假的短工津贴。但政府更重要的责任是要他们未来能有合适的工作能力和机会。金融海啸时,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没有排富,所以未给没工作者特别帮忙。当时的所谓近贫方案(工作所得补助)更把大量经费发给所得不低的民众而形成极大浪费。
政府两个七大对策中,只有一项补助劳工参与训练之计划可算是提升劳工之能力。但这乃是既有而拿来充数的政策,且可能成为变相补助企业降低工时。职业训练或者把大学生多留校几年,所学的若仍是他们现在失去工作的那些技能,就没有甚么效益。所以职业训练应和新产业或创新做更密切之结合,例如新创事业或新投资计划所须的人员,应可得到优先的训练补助。我们也不宜把没工作的人当成都只能学一些技术去找工作的劳工,政府也可让没工作而有创新创业意愿的人参加创新创意的研习,举办各样的创新创意的竞赛,让他们维持活力和希望,并增加未来全国有创新创意的能力者的总量,以使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能成为我国更普及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