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从欧债危机看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经济危机,虽与欧债危机截然不同,但形势甚而更为严峻。Getty Images
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经济危机,虽与欧债危机截然不同,但形势甚而更为严峻。Getty Images
第116期
岳超

金融危机带给欧洲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多个国家的政要直接鞠躬下台,各国民众因大幅削减福利和纳税不均而怨声载道,希腊至今还在为留在欧元区而煎熬。许多中国官方媒体在分析了欧债危机,几乎得出了一个同样的结论: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危险的,最终还是需要国家政府干预才能度过危机。

事实上,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经济危机,虽与欧债危机截然不同,但形势甚而更为严峻。

欧洲和中国经济问题大相径庭

欧洲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欧国家)是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运用高福利的经济模式,把每年GDP的60%甚至更高,用于医疗、教育、卫生、养老、居住补贴等方面,以福利的方式回报国民。不同政党的轮替,采用的竞争方式是比较谁能用更好的政策使更多的人受益。换句话说,政府为了拉老百姓的选票,以国家的经济收入作为担保发放国债,以保持对国民的高额福利。

但这种经济模式,一旦遭遇全球经济成长放缓或经济危机时(如美国的次贷危机),政府收入会下滑;一旦政府欠下的债务超过国家的偿还能力,就会爆发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削减福利以降低和偿还债务,但这又会招致老百姓的不满和对抗,迫使政府在还债和延续福利中做出平衡。这就是欧债危机产生的过程和原因,目前冰岛、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遭遇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就是这种情形。

中国的经济模式和目前面临的危机,则完全不同。中国没有类似欧盟国家的高福利经济模式,政府对民众的福利投入一直偏低。据搜狐财经网4月2日报导,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为10兆元,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四项占比为30.6%,而2011年美国这四项支出的占比是52%,日本是63%,台湾是53%,欧洲则更高。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1年中国用于维稳费用的预算为6,244亿人民币,占整个收入的6.2%;已经超出了中国2011年公开的军费预算6,01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了21.5%。

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国政府可以采用的投资手段也所剩无几。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通过加印货币投资高铁、公路、大型基础建设(俗称「铁公基」)来刺激经济成长所引发的负面效应,至今仍未消除。如2008年中国银行加印4兆货币放贷政府企业,导致中国国内通膨持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长期高居不下,结果就是民众在国内储蓄收入无形之中被贬值和稀释,政府通过维持通膨将银行债务转移到民众头上,这样导致民众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反过来也抑制了经济成长,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模式和欧洲等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危机和欧债危机虽同属经济危机,但实质上也是大相径庭。

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的延伸

从更深层次来看,欧洲危机和中国经济危机之所以不同,是源于欧洲国家和中国目前的政体不同。经济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延伸,对欧洲国家来说,政府是民众直选的,因此是保护百姓和倡导人性的,国家GDP成长是民众的功劳,政府只是履行了管理的职责,并非GDP的创作者,因此GDP成长的绝大部分都将还利于民,这是理所当然的。

而中国政府采用的是集权统治方式,并非民众直选产生,国家的GDP成长和国家收入并不直接属于中国民众,而是掌握在少数集权阶层手中。集权阶层拿走了中国GDP成长和国家收入的大部分,而中国民众尤其是广大低收入人群(如8亿农民)根本没有从GDP高速成长中获利。

中国的经济模式,实质上是通过压低本国劳动力的收入来降低成本,进而以低价进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也就是牺牲国民的利益去换取全球市场和赚取外汇。这个过程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为中国政府创造了大量财富,GDP也一直保持高成长,但牺牲和透支的,却是中国民众对整个政府的信任和心理容忍底线。随着物价上涨,人民币增值带来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加上民众对政府抱怨之心越来越大(从维稳预算每年20%递增看出),这种中国经济模式也越来越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如果把国民收入比喻成蛋糕的话,欧洲危机所面临的,是政府如何为民众切蛋糕的问题──不管政府怎么切,蛋糕都属于民众;而中国经济危机所面临的,则是控制中国政府的集权阶层,不愿把大部分蛋糕拿出来分给民众,从而招致民众日益不满的危机。中国的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从本质上看完全不可比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5年暫緩購買6類商品
新年之際,展望籌劃來年的理財目標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可以如何節流。以美國為例,2015年可以考慮節省以下的商品和服務。 1. 有線電視…
殘障不代表脆弱
同事告訴我一段很感人的故事時,讓我想起在泰山就業博覽會認識的一位朋友。於是興起回新莊時順道去看看他的意念。當他看到了我,很驚訝!…
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進軍中國市場
2月28日,競爭激烈的中國團購市場又迎來了一位對手——由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聯合中國騰訊控股及雲鋒基金推出的團購網站「高朋網」(…
中國大學生「被就業」問題嚴重
中國高校(即大專院校)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常暗中脅迫學生或擅自幫學生簽署就業協議,導致學生在畢業時突然發現自己「被就業」的情形屢見不顯…
2014 年11 月數字看世界
陸激化對美緊張關係 美中貿易赤字增4.1% 美國聯邦政府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1月20日發布報告,…
富不過三代,真的嗎?
所得不均的程度不斷增加,幾乎是過去二十年來大多數國家的共同經驗。在台灣,所得不均的惡化趨勢伴隨著平均工資的下降一起進行,因此格外令人關切。…
大老闆們在盛和塾學到哪些經營祕訣?
 以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為學習楷模的企業學習組織「盛和塾」,自1983年成立至今已有32年歷史,…
當技術成為藝術 電影中的經典鏡頭
未來3D體驗史上第一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舊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