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年強震專題(下)

四川地震带来的挑战

汶川县的居民携家带眷撤离地震区。
Getty Images
第13期
曾铮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也引来澳洲媒体的持久关注。最大量的报导当然集中在灾情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特别是精神伤害上。

死是甚么意思?

澳洲媒体的灾情报导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都聚焦在一个个有名有姓的普通灾民上。比如有一篇《悉尼晨锋报》的文章,以「死是甚么意思?」为题,报导了一个正在绵阳中心医院接受医治的来自北川的小女孩,她只有5岁,名叫李春春。

李春春非常天真可爱,记者问她叫甚么名字时,她把衣服撩起来,指着自己的肚皮说:「我的名字在这儿。」护士说,那是警察写在她肚皮的,这样便于辨认。

小春春告诉记者,她婆婆带她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大石头突然砸在婆婆的眼睛和鼻子上,出了很多血,她再叫婆婆,婆婆就不答应了。

记者问:「那婆婆现在在哪儿呢?」小春春说:「她死了。」紧接着她反问记者:「死是甚么意思?」

记者如此真实的记述让人心碎。4、5岁的孩子,还不懂得甚么叫死,就已成了孤儿,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和品味失去亲人的伤痛。

在大量报导灾情的同时,澳洲媒体也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情况。比如,地震刚发生半小时,中宣部就开始下发通知,不许擅自报导灾情,要用新华社的通稿。

打破了新闻管制惯例

但是,报导说,在中国已有5亿部手机、2亿多网络用户的情况下,想象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那样,把灾情压着不报已不可能。这次许多中国记者也自行行动起来,深入灾区采访,从某种程度上、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打破了新闻管制的惯例。

《澳洲金融评论》的一篇报导说,新闻管制的问题在中国是积重难返。比如外国媒体报导了豆腐渣工程造成的大量中小学生死亡的情况,但在中国,这方面的讨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也没有人去公开讨论,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否是造成这次地震死亡人数如此之高的另一罪魁祸首。

文章还对地震的经济后果做了一些分析。按中国官方估计,地震的损失在200亿美元左右,但其中只有5%的有财产保险。另外,四川是主要的生猪产地,生猪存栏量占全国的11%,四川和重庆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8.2%,大米产量占全国的9.4%。最近中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2年的新高,很大程度是由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地震肯定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扬。

西方报导东方「玄学」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向注重西方实证科学,对东方所谓「玄学」不会正眼相看的西方媒体,这次居然专门报导了流传在中国民间和网上的一些听起来很「玄」的说法,比如,今年1月25号发生大雪灾(1+2+5=8),3月14日西藏出事(3+1+4=8),5月12号大地震(5+1+2=8),这几个日期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8,而5月12日大地震离8月8日的奥运开幕日期刚好差88天。

另一篇文章还报导了民间关于五个奥运福娃与近期一系列灾难的关系的说法,比如熊猫晶晶对应四川地震,藏羚羊迎迎对应西藏问题,风筝娃妮妮对应山东奥运宣传专列撞车事件,火娃欢欢对应北京奥运火炬在全世界传递过程中遇到的抗议。现在只剩下鱼娃贝贝没出事了,但它是否对应着更多的灾难呢?文章没有对此做甚么评论,只是引述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的话说:「中国人通常把大的天灾看作是上天的干预。」

《悉尼晨锋报》的另一篇文章在结尾处说:「不管在2008年剩下来的时间里,上天的旨意如何,中国的领导人看起来都非常清楚的意识到这种风险,那就是像古代的皇帝和臣子们遇到过的情况一样,天灾会被看作是他们的表现造成的。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责任。」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走向挑战》,显然,作者把地震看作是「不顾一切要向13亿人显示它仍然掌控着局面」的中共政府的一个挑战,尤其是,「现在离奥运的召开,只有11个星期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卡個位」,卡出排隊服務經濟
日本連鎖拉麵品牌「一蘭拉麵」今(2017)年6月進軍台灣,開幕日就吸引超過300名粉絲排隊光顧。凌晨2點就來卡位搶得頭香的,…
【堅持完美】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五
丹尼爾(Daniel Ulrich,《看》雜誌特約攝影師)── 我們沒有馬馬虎虎,只有perfect!(《看》第24期「封面故事…
疫後進軍越南?大A越南跨境電商孵化器:落地是不二法門
2016年,台灣政府提倡新南向政策,幾年後卻因為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台商鎩羽而歸。如今疫情解封,是否還是南向前進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強勢回暖背後的隱患
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北一女創紀錄 畢業30年全班「回娘家」
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女子高中,建校至今超過一百年,培育各界菁英人才,校友遍及全世界。…
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
政府說要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特區已經四年了,但到現在還在繼續規劃,而說不出這特區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有甚麼真正的功能和必要性。…
Meyer家的老師傅與老機器
這是阿丹關於美國Meyer手工羊皮紙製造家族的系列報導之三。上一期呈現的是Meyer家的小兒子史蒂芬(Stephen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