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薪传奖大师的竹编教室

薪传奖大师的竹编教室
李荣烈于作品前开心留影。
陈古风
第14期
陈古风
荣获全国美展工艺类第一名、第十届民族艺术薪传奖,
17岁起接触竹编技艺,超过半个世纪的淬炼,
现年73岁的李荣烈不再在意名利,一心传艺不藏私,
只希望将「篮胎漆器」传承后世。

由国家工艺奖漆艺艺师王贤民推荐,笔者走访了居住于南投县草屯镇的大师级竹编艺师李荣烈先生,现年73岁的李荣烈是教育部第十届「民族艺术薪传奖」竹编类得主,也是少数保留与传承竹编技艺精神的艺师之一。

缘悭30年,再续「篮胎漆器」前缘

1936年出生的李荣烈,17岁进入南投县手工艺研究班学艺(该研究班辗转改制,现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在当时班主任颜水龙教授、竹工科黄涂山老师指导下,不懂工艺的他逐步深入了解,与竹材结下了超过50年的不解之缘。

李荣烈初次看到一件由漆艺大师王清霜从日本带回来的竹制茶盘漆器,大为赞赏、心向往之,然而当时并无机缘学习漆艺,再一次有机会跟另一位漆艺大师陈火庆学习漆艺,已经是1984年的事了,当时李荣烈已经快50岁,时隔约30年了。

这近30年间,李荣烈辗转在社会上历练,也曾接受竹编学生的举荐,加入了外交部派驻非洲马拉加西加共和国竹工队技术员的行列。李荣烈在43岁时重回到工艺研究所服务,6年后,适逢陈火庆在工艺研究所授课,才重新接上了与漆艺未了的缘分。

聊到「篮胎漆器」这个李荣烈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他边写边说、侃侃而谈,初次见面采访的生疏距离,逐渐消弭。

什么是「篮胎漆器」呢?李荣烈表示,一般把竹编的东西叫做「篮」,「胎」是指完成骨架外型的实体,所以「篮胎」、「竹胎」就泛指以竹片编织成型的成品。如果在修胎、生漆固胎等工序之后,再刮漆灰、磨平、上漆、擦漆、推光等,一层一层将漆涂敷于竹胎壁上,竹编胎体的编织纹饰不但可完整保留,而且竹编外型变化受到漆艺浓淡色泽加持,不只光泽油亮、干净不会发霉,作工细的还可耐久保存上百年不坏,可说是竹编器具最繁复、最细致的做法。

漆艺+竹编,荣获全国美展工艺类第一名

李荣烈说:「有许多人因为皮肤接触生漆产生过敏、痒的现象不能适应,而放弃了学漆艺,我也是在旁观摩做了一个月的时间,确认能够适应生漆才开始学,一开始是从木胎开始做起。」

「我在学会漆艺后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要把漆艺和竹编融合在一起。」忆起当时的心境,李荣烈语气显得格外地坚定、充满豪情。「我就要试试看作茶具组(6茶杯、1茶壶、1茶盘共8件),用『仿古』做法,也就是新的东西,可是做出来感觉古色古香。」他说这个作品花了将近一年才完成。

李荣烈将这一个作品参加1989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结果一鸣惊人获得了工艺类第一名的殊荣。当时台湾地区几乎可说没有用纯竹编加上漆艺的方法这种类型的作品,李荣烈的作品表现是很难得的。

其实更精确地说,老艺师走过了超过30年的岁月,完成这一个内心的愿望。由于走过的路并非平顺,李荣烈对于「篮胎漆器」与竹编技艺传承,有着更独特的感受。

意在传承,不辞奔波不计酬

李荣烈年轻时,跟着颜水龙等人学习到创作与美术设计的素养,并遵循工艺作品要在实用、坚固、美观三个条件下发展的方向,所以他的每一件成品不只是实用,更升华到成为令人赞叹的艺术精品。

每星期四、六两天,李荣烈接受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邀请,进驻在竹编教室,除此之外,他也是文建会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竹编传习计划指导艺师,这两年也担任台中监狱才艺舍坊指导老师。超过70岁年纪的他经常不辞舟车劳顿,只是为了将他淬炼几十年的竹编技艺,传授给有兴趣学习的人。

李荣烈说:「在监狱里的学员,有不少人素质不错又有天分,只是一时走错方向,他们有体力又学得快,希望他们学会技术后别浪费,出去以后好好发展,走正途。」

同样进驻在竹艺教室,负责竹艺DIY、童玩及接待参访团体的赖弘春艺师透漏,类似工艺研究所这种有代表性的单位的进驻经历、相关人脉的互动经营或是钟点费的补贴收入,对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是会有较多的期盼,但对于早已经被肯定的李荣烈来说,这些并不重要,赖弘春说:「李老师是以付出、推广为主要精神,不把收入作为重点。」

要求剖竹篾,训练扎实基本功

有了李荣烈这样一位「国家级」的大师进驻,台湾工艺研究所的生活工艺馆竹编教室,慕名而来的学生来自南北各地。

很多人学竹编是用现成材料,李荣烈竹编教学不同于他人,他坚持要从学剖竹篾开始。首先,从一根圆竹筒开始用刀剖开取材,到剖成自己需要的各式大小竹篾,整个过程每个步骤都得学会。这让许多学员吃足了苦头,但是能坚持走过来的人,在往后的竹编路上,也就尝到了不必求人、欢喜收割的甜蜜果实。

来自台北、娘家在台中的学员杨小姐说:「刚来的时候,以为竹片材料都是现成的,学了才知道老师很坚持材料要自己做,要学会剖竹篾。圆竹筒剖细后还要懂得修、还要定宽,让粗细都一样。这是刚开始学最困难的一部分,常会有很多学员手因而受伤,还有一个学姊因为不小心,刀对着大拇指剖下去,结果还缝了三针。不过现在熟了就很方便、很快,知道怎么修,修起来就很漂亮。」

「刚开始学觉得很困难,当时心想,为什么老师要坚持这样?现在知道老师的苦心了!他就是要让你自己去摸索,因为同样的一条竹片如果有粗细的话,厚薄不一样编起来就容易凹陷,弧线会不漂亮,编起来就会不好看。」

另一位住在大甲的纪秋云小姐,曾在宜兰的传统艺术中心学过竹编进阶班,她也继续参加李荣烈授课的初级班。

「老师讲的也有道理,到国外你可能买得到竹子,但是买不到竹篾,所以要学会自己削竹篾。」纪秋云说,过程还蛮辛苦的。因为削竹片时手指要用力,刚开始学时觉得很吃力,回去后手关节都会「扣、扣、扣」地响。「有一天同学说她手受伤了,我看自己的手好像也有两个洞,回去后一看,不是两个洞,是一排洞!这表示我们经验不足,还不太会握刀,可是后来就越来越上手了。」

面对这些学员的反馈,李荣烈不改严师的角色,他说:「把基础打好才能走得久,所以学竹编首先要会劈竹子,要能自己取材,如果不会劈竹子,要再发展很困难,要别人准备给你,又能合用,很难!」

因材施教,桃李满天下

初学的杨小姐表示,桃李满天下的李荣烈老师,一点也没有架子。她说:「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我们不会做时一直问他,他都不会生气,一再重复教,很客气。」「老师说只要肯学,一次、两次,不懂再来,就一定可以从中摸索到窍门,就可以学会自己的一套模式出来。」杨小姐说老师不会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

李荣烈经常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一步一脚印、沉稳的个性。纪秋云说李老师蛮不错的,不会在意钟点费,除了星期六授课时间外,星期四他进驻竹编教室的时间,也欢迎学生去,希望把竹编的技术传承下去。

纪秋云表示李荣烈的要求很严格,他曾经跟学员说:「你如果没有心要做好,那就不要来学了。」有些学员感到很泄气,纪秋云的理解是:「老师希望学员不要只是三分钟热度,只是想要做一个作品,而没有去注重它的美观与内涵。」

「李老师就像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你的材料能准备到什么程度,他才给你下一个步骤,按部就班来,教你做那个程度的东西。他不是不教你更技术性的东西,他是要求很严格。」纪秋云说:「李老师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耐性的话,或真的没有想要从根本学好的话,那就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这里,去学别的真正有兴趣的东西。」依据上课时的观察,纪秋云觉得,李老师如果看到年轻人想要学就很高兴,觉得很有希望,想要倾囊相授,因为年轻人学会之后,以后还有很长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去发挥。

把竹编这门技艺传承给真正想学的人,或是让他们藉此走正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李荣烈真心的期盼。只要你有心要学,他,都会倾囊相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聽何清漣破解中國外匯存底的迷思
從G8一直到G20西方國家一再提到中國的高額外匯存底,想從中共得到金錢來度過這場經濟危機。究竟中共接近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是怎麼回事?…
台北行腳
派駐台北的國外友人,每每捨不得調離,除了人情味、生活品質、治安等,還有一個原因是,一個大都會,近郊就有大自然。短短的一段車程,就能遠離喧囂…
貴族的器物 漆器
漆器,指的是以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上,作為保護膜而製成的工藝品或生活用品。最早現世的漆器是1987年在浙江餘姚縣河姆度文化遺址中出土、…
益母草 治婦科疾病有奇效
益母草小傳在夏商時代,豫西地方的伊洛河畔有個小山村。一天,山村裡傳來一陣哇哇哭聲,是李氏婦人臨盆產子,因為丈夫在外討生活,無人照顧。…
台灣人旅日創立配件品牌首例──Pure De Sign
今年3月,在日本東京時裝週的「亞洲新銳設計師觀摩展」上,來自台灣的服裝設計師康嘉偉以一系列強調裝飾細節、經典手工縫製的重點時尚背心單品,…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
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總覺得這句話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報刊雜誌上總會報導一些奇聞軼事,而近幾年來,…
晁陽綠能園區 以太陽能驅動安心農業
跟著夏天的尾巴,來到雲林縣麥寮鄉「晁陽綠能園區」,這兒陽光明媚、天空湛藍。一眼望去,大片廠房上方的傾斜式屋頂上,鋪設了滿滿的太陽能板;…
紐約風華系列之三
山與海,總是阿丹的最愛。即使到了一般人印象中繽紛繁華的美國紐約,他還是喜歡「鬧中取靜」,往山裡去、往海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