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无畏生死的态度,
正是赵子龙被后世军事家视为战将典范、战无不胜的主因。
赵子龙究竟有何异于常人的人格性质,造就了他在战场上伟岸的形象?
古代的三国虽然是动乱的时代,但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后世许多人。尤其是现代的商人更看出其中的商机,推出了许多电玩游戏,所有游戏中,皆不约而同地以三国中最出名的战将赵子龙为主角。在日本举办的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活动中,结果诸葛亮排名第一,赵子龙仅在之下排在第二位。今年初上映的「三国之见龙卸甲」电影,由香港、南韩联合出资拍摄,更是尝试将赵子龙的一生呈现给大家;而目前正在上映的大导演吴宇森所拍摄的电影「赤壁」,描述三国时期的关键性战役,号称是有史以来投资额最高的华人电影,其中也是以「赵云长坂坡救主」一战,作为整部电影的开头。
赵子龙如此令人喜爱的原因为何?其中的奥妙何在?
长坂坡单骑救主,勇冠三军
赵云,字子龙,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称蜀军五虎上将。赵子龙的故事传扬千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是一位战无不胜的猛将,一生中最令人称颂的战役首推在长坂坡单骑救后主阿斗。刘备当时部下兵士只有三千多人,而当时曹操派遣五十万大军南攻荆州,想一举扫平刘备和孙权一统中国。在如此悬殊的兵力下得胜的纪录,只有南宋时岳飞带领的背嵬军,在朱仙镇创下以五百精兵大胜十余万金兵可以比拟。
当时逃亡的刘备,带着比官兵多三十余倍的平民百姓,而且百姓携家带眷、扶老携幼;反之,对手曹军任何一个部将就带领了一万的官兵,每个部将都足以打胜刘备这称不上有任何战斗力的逃难集团。
在逃难之中,刘备命赵子龙保护妻小,不料曹操大军迅速掩至、势不可当。在混乱中赵子龙与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失散了,于是他奋不顾身冲入重围,七进七出长坂坡。在这场战役中,赵子龙以一挡百,在千军万马之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杀开一条血路直通长坂桥。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此景,非常惊讶何人能如此勇猛?!急忙遣将问道:「战将可留姓名?」赵子龙回声道:「吾乃常山赵子龙!」
我想很多喜爱赵子龙的读者一定和笔者一样,读至这一段时,顿时血脉贲张。想那赵子龙单枪匹马,视曹军五十万如无物,进出战场救人,如进自家厨房如此容易,再加上戏剧中赵子龙银鎗白马,顾盼自雄,不由得令人深深喜爱。而那「吾乃常山赵子龙」的回应,真是气势雄浑、铿锵有力。
年龄虽长,虎威仍在
除此之外,在赤壁一战后,东吴想一举攻占蜀汉荆州,不料计谋被孔明一一击破,这就是著名的「孔明三气周瑜」,周瑜因此衔愤而死。诸葛亮前去吊祭周瑜时,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泄愤,但见赵子龙带剑相随,众将皆知赵子龙在长坂坡的事迹,无人敢轻举妄动,孔明才得以全身而退。
在汉水之战,搭救蜀汉五虎将之一的黄忠时,赵子龙所到之处,无人敢阻,让曹魏名将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即便曹操亲率大军前来,赵子龙仍然从容镇定的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暗伏弩兵,单鎗匹马,站在营前,以待魏军,最后以寡胜众,大败曹军。赵子龙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斩杀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赵子龙单枪匹马就足以扭转战局,相信喜爱赵子龙的读者,都想化身为赵子龙,成为一名百战百胜的战将。而在三国时代,局势多变,胜败乃兵家常事,赵子龙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无畏生死的态度,正是赵子龙被后世军事家视为战将典范、战无不胜的主因,也是传诵千古的「将道」。
三国多勇将,赵子龙岂仅因勇而享大名?就让我们来看看赵子龙有何异于常人的人格性质,造就了他在战场上伟岸的形象。
寻找仁君,欲安黎民
在那战乱不已的年代,没有人会苛责别人因时势所逼而另投明主,甚至还会将那些人归类为视时务者。而赵子龙择主的标准是「从仁政所在」,相较之下就非常突出。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让天下重归一统,百姓安居乐业。这种胸襟让他的格局远远地超出一般的赳赳武夫。因此,赵子龙从袁绍转投公孙瓒,最后投效了刘备,其原因就是他发觉到袁绍、公孙瓒私心过重,不是一位为国尽忠的将领,直到他遇上了汉室后裔的刘备,并一起合作打仗,在这过程中他看出了刘备是一位真正为天下苍生设想的仁君,赵子龙深为感动,便与之立下「终不背德」的誓言。
礼义正身,私德不亏
赤壁战后,赵子龙奉令攻取桂阳,此时桂阳太守是赵范。赵范一见赵子龙兵势便出城投降,并与赵子龙一见如故,加上又是同乡丶同姓,当下便结为异姓兄弟。赵范欲将有倾国倾城之色的寡嫂许配给赵子龙,想借此巩固双方关系,不料赵子龙见其居心不良,便义正词严回绝道:「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之后,赵范阴叫手下诈降,想里应外合一举将赵子龙擒获,不料反被赵子龙看破,杀却带头将领,以仁义说降前来兵士,并藉此混入城中,不费一兵一卒生擒赵范,真是有勇有谋。
之后孔明问赵子龙何以如此?赵子龙回答:「此事有四大不妥之处,一是我与赵范既已结拜为兄弟,如果又娶其嫂,只会惹人非议;二是其嫂再嫁,便失大节;三是赵范初降,其心难测;四是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赵子龙怎敢因一妇人之事而妨碍到主公之大事?」相较于一般将领常是不拘小节,以赵子龙如此之胸襟、气度、见识,正足以成为武将之典范。
为国为民,不存私心
当初刘备完成三分天下之局,欲将成都的田宅分赐给诸将,然而赵子龙劝谏道:「益州人民,累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使其安居复业,乃得民心。不宜夺之为私赏也。」刘备最后采纳赵子龙建议,果然深得民心,奠下了日后与曹魏争雄天下的基础,而赵子龙这种以民为重丶以农为本的心,正是儒家的精神。以此观之,赵子龙为国为民,不存私心,深体刘备为天下苍生设想之心。
洞悉世局,忠心谏主
当刘备欲尽全蜀之兵攻吴,以报关羽被杀之仇时,赵子龙不意气用事,反以大局为重劝道:「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表现出全然为公之心,不以私害公,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兴复汉室,天下得以太平。
在三国故事中,吕布勇武常被人们称为第一,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名,在虎牢关前独镇十八路诸侯,无人敢撄其锋之时,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连手都无法战胜。但吕布虽有天将之勇,而无忠义之心,为众人所不齿。相较之下,赵子龙的人品是优秀的,在赵子龙身上体现出古人提倡的「忠、义、德、信」等美德,这些特质正是赵子龙除了在战场无人能敌的魅力外,最令后世亿万读者喜爱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