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许多人移居国外开创新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境遇,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成就,无论男女,在异国的发展也与祖国有想象不到的差异。
最近加拿大《星报》刊登了一篇〈为甚么移民女性是更强的性别〉的文章,分析加拿大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发现第二代移民中,男女在社会上的成功率很不一样,但很明显的是女性比男性还要成功。父母出生在他国的第二代移民女性所赚的钱,远高于父母出生在加拿大、受同样教育的同代女性;而第二代移民男性的收入,却比非移民男性低得多。
加拿大第二代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南亚和加勒比海的移民。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移民女性,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自己选择的新国度取得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表现也不比当地女性逊色。
是甚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男女差距?这主要因为女性来到异国,比男性更容易适应西方社会,而且也因为美国、加拿大更加「善待女人」。首先是性别歧视程度低,男女平等程度高。两百年来的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和行动史,根本上已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机制。虽然仍然由男性主导社会,但是男女平等思想就像空气一般,虽然看不见,但是感受得到。过去30年里,女性取得从未有过的进步和成就,在教育、就业、机会等各方面,都和男性取得基本平等。许多女性组织又为女性权利护航,让移民女性获得更高的男女平等程度,如果接受这里的教育,取得同等资格,她们没有原先社会里男女角色的羁绊,更容易实现自我。
其次,第二代移民女性在西方社会出生成长,认同西方社会的性别思想价值,没有母亲辈的传统限制,所以自我解放、自我意识程度高,容易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男女平等思想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很少有人会贬低女孩子的志向。相反的,为了与传统的男性主导思想斗争,很多学校小区都提供专门帮助女孩子的项目。在学习工作中有问题,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得到帮助。
加拿大《星报》以印度移民Shauna Singh Baldwin的短篇小说《蒙特利尔,1962》,来证明女性来到西方的解放感及男性的挫折感。小说里描述,一对印度夫妇移民至加拿大,锡克族的丈夫包着头巾,显得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很难找到工作,因而极为苦闷;妻子则大胆地决定要丈夫摘掉象征文化与传统的头巾,不剃头发,问题因此迎刃而解。该作家对男女在西方的差别状态还有新解释:在每个社会里女性为未来负责,男性通常为保存文化和传宗接代负责,所以女性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而抱持「祖国」文化的「男性」标准,却是男人适应新环境的负担。
华人作家Terry Woo的小说《香蕉男孩》也描绘了移民男性受到的压力和压迫。男性不但有中国传统的负担,也有西方文化里的新压力,所以要不是极为坚强,就是被压垮了,如果第二代移民男性的父母具有非常高的「祖国」传统,压力就会更大;而女性「完全没有这种压力和压迫」。在「祖国」社会里,「男性的受宠拿到西方就成为负担;女性原本不被看重,但现在反而自由,她们更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心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