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复习这些智慧,
才能保证在滚滚浊世安身立命、掸去尘埃
如果在春秋时期学堂有联络簿的话,每日检查项目里面一定有一项「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孔夫子以身作则,交代给学生的每日功课。
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无过、无忧
孔子的学生多是士大夫,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官员、公务员。孔子要学生每天反省自己,第一项就是问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忠?甚么是「忠」?忠于君(委托人)、忠于事。既然是尽忠,就没有为己谋私利的余地。孔子这样指导学生,既能使委托人无怨,也能使自己的学生无过。
除了工作,一个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朋友。孔子认为益友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损友也有三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个性耿直、说真话、诚恳而博学多闻的是好朋友;专走邪门歪道、看人脸色谄媚逢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则是坏朋友。交友要交益友,对于益友,孔子交代学生每天要做的第二项功课就是问自己: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或不诚实?孔子这样指导学生,就是要保证学生交的是益友,而非损友。
朋友是如此的重要。二人相聚为朋,群聚为党。政党是多数人的组成,互称为同志,是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与朋友交要守信,也就是要说真话,做真事。一个政党必须是益友结交的清净地,而不是损友充斥的垃圾场。
更多的人集合成国家。交友要交益友,治国要靠甚么?〈管子牧民篇〉里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甚么是礼义廉耻,最白话的解释就是现在还可以在很多学校看到的标语:「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管仲认为四维里面只要有一条线断掉了,国家就会倾斜;如果断了二条线,国家就危在旦夕;断了三条线,国家就会覆亡;倘使四条线全断,国家就会灭绝。
孔子交代的每日功课最后一项,学生应该每天问自己一次:师父教我的事情,我有没有温习不忘?「传」不习乎,那个传字包括「礼义廉耻」这样的古训,还包含了信仰的传承。人会遗忘太久不接触的事物,包括真理。时时复习这些智慧,才能保证学生在滚滚浊世安身立命、掸去尘埃。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老师指导。没有导师,就像在大海航行却没有罗盘。在西方,许多人以耶稣基督为生命的导师,以《圣经》为安身立命的指导;正如同在东方,孔子被尊为「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论语》是学校必读的课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勿惮改
儒家的思想贯通了华人社会,从政治、法律、社会、人伦、经济,全都离不开儒家的影响。以总统的职位来说,中华民国总统就职的宣誓词是「余誓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宣誓人XXX。」这段誓词虽短,却展现了为人谋要尽忠的完整精神。
在法律上,宣誓可以分为「宗教式宣誓」与「非宗教式宣誓」,但不管是哪一种宣誓,是否有践行一定的宗教仪式(例如:一手按着《圣经》,一手举起宣誓),其实都是基于信仰,以信仰为前提。甚么信仰?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每个人亲口立的誓言,会受天地神明的监督,最后都将应验,所以人不可以随便起誓。
关于起誓,《马太福音》6-4有一段耶稣基督的话:「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只是我告诉你们,甚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坐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所谓吩咐古人的话,是指《旧约》「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这段经文。这段经文的原意是要人遵守自己的诺言,但到了耶稣基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当时的人道德已经下滑,发誓变成骗取别人信任的手段。所以耶稣让人不要发誓,只要讲话时「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这样就能远离邪恶。
很多人都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朗朗上口,但却往往忘了下一句「过则勿惮改」。改过反省,在消极面看来是自我检查、自我防腐的动作,可以让人无过、没有耻辱加身;但从提升生命层次的角度来看,反省是生命升华的起重机,找到自身的缺失正是去除缺失的机会,因此子路「闻过则喜」、大禹「闻过则拜」。因为别人指出我的过失,是为我净化提升,是我的恩人。见到恩人,当然是欣喜,当然要鞠躬。
从来没有一段古文告诉我们,当别人指出我们的过错时,我们要指着其他犯下相同过错的人,追问:「为甚么不抓他?!」或者为自己大呼倒霉,或者指责司法被利用来抄家灭族。因为中华民国总统就职的宣誓词是「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不是「如违誓言,当国家抓到所有违誓者,我就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错了就认错,再无其他余话。
神佛天国之门为每一个洗净罪业的子民而开,神佛从未要求人不犯错,而是要求人悔过。犯过不可怕、一时的制裁不可怕,以种种借口掩饰过错才是对一个生命最严厉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