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菘看保健

你的心是你健康的根

你的心是你健康的根
Getting Images
第22期
白菘
名人雅士的养生之道无他──
研读古圣贤书籍,
得以身心安泰,健康长寿。

国藩说过:「养生与力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这个本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靠自己体悟的东西,如今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美国的一位研究人员戴维‧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通过2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诚实、同情和理解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善身心健康。死人的频率没有意义,邪念会导致最低的频率;当你想着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渐高依次是恶念、冷漠、痛悔、害怕与焦虑、渴求、发火和怨恨、傲慢,这些全都对你有害。

古人虽然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仪器,但所读的书、所接触的人都是教人行善积德,扶正锄邪,因此之故,得以身心安泰,健康长寿。打开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这类深刻而有趣的故事。

凡事不动心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陆游的堂舅唐仲俊,已经有85岁了,身体健壮,精神安宁。他自己说小时候读《千字文》的时候,看到了里边有「心动神疲」四个字,心里有所感悟。从此以后,平时遇到甚么事情都没有动心,所以到了现在,虽然有85岁了,身体也没有衰退。

养生在于寡欲

北宋大儒程颐对张绎说:「我天生体质差,但是到了30岁的时候,身体变得很强壮,我今年已经72岁了,筋骨和壮年时没有甚么两样。」又说:「如果一个人老了之后才去学怎么去养生,就好像等到穷困了之后再去攒钱,那不是太晚了吗?」张绎问程颐说:「那么先生您是因为天生体质差才去养生的吗?」程颐沉默了一会儿,说:「不是这样的,我把那些被欲望所带动而不爱惜自己的行为看成一种耻辱。」

治心病不外求

清梁章巨说:「我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十天有九天都在生病。做一些劳动和干一些事情都不能干成,而且读书作文也都是不能过度地用心。但是,我现在只是在喜怒哀乐上用力,克制自己的念头,这就是治病的良药啊!不必向外边去求药物。」

任惠恭到了晚年,身体更显得健康强壮,有人就问他养生之术;任先生说:「我是因为读了《文选》有了些悟处罢了!《文选》中说道:『石头若是酝藏了美玉,就会使山色更显得光辉;水中若是含有了宝珠,就会使得川色更加妩媚。』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得了心病,经常看到眼前有个东西像狮子。北宋大儒程颢教他一个方法,看到了就用手去抓它,一抓狮子就没有了,过了一段时间,病就好了。

爱身才谈修身

北宋的胡安定是有名的大儒,门下有弟子数千,他在做国子监教授时,有一个广东番禺的大商人想让儿子跟随他学习,给了他的儿子很多钱,让他自己到开封去拜见胡安定。谁知这个青年从蛮荒之地一下子到了中原的花花世界,禁不起声色美味的诱惑,吃喝玩乐,不久,钱花得差不多了,自己也生了病,住在旅馆里,瘦弱不堪,奄奄待毙。他的父亲赶过来,带着他拜见胡安定,胡安定说:「应该先警其心,然后再诱之以道。」取出一本书说:「你读这本书,可以先知养生之术。知道养生之后,然后可以进学。」这个青年一看,原来是《素问》。还没有读完,便觉心惊,知道纵欲之过,悔痛自责。胡把他叫过来,说:「知道爱身才可以谈得上修身。从今以后,应当洗心向道,读圣贤之书。」这个青年也聪明好学,二、三年登第而归。

尊崇圣贤之书

南北朝时期,佛道教盛行,人们也非常相信有鬼神,认为有些疾病是鬼神的作用,这种病叫做邪祟病。有个得了邪祟病请顾欢看病,顾欢问道:「家里有甚么书?」答道:「只有《孝经》。」顾欢说:「可取《仲尼居》这一篇放到病人枕边,日夕恭敬,病自然就会好了。」而后病者果愈。有人问这是怎么回事,顾欢答道:「善禳恶,正胜邪,这就是病人病愈的原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小孩針灸 媽媽態度很重要
8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使用針灸治療。有一位1歲的嬰兒,因為母親有異位性皮膚炎,他一出生皮膚就出現異狀,漸表現出異位性皮膚炎的徵狀。母親很苦惱…
帶著福氣的鳥兒:燕子
台灣每年春天時節,總是會有成雙的訪客紛至沓來,黑色的身姿飛行於街頭巷尾,在簷梁間築巢育兒,直至秋天才遷離,年年來去,既念舊又帶有靈性,…
「凍結時間」的人 造就科學與藝術典範
人類的眼睛,其實是最容易受到愚弄的。我們常秉持「眼見為真」的信條,不過,到底所看到的「真」是否為「真」,其實,我們往往並不細究。…
愛爾蘭婚姻制度 百年約定不離分
現代人的婚姻充滿不確定性,甚至還沒結婚就先擬好了離婚協議。但在愛爾蘭是不允許離婚的,兩個人一旦攜手就意味著結下一個百年約定,…
美國股市下跌, 投資者如何應對?
全球股市最近走勢不樂觀,包括大科技股下跌,像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特斯拉(Tesla)等,…
楊慎詞裡的「三國」 ──天地為家 來去寫意
  世人都道《三國演義》的開卷詞寫得好,但知道這闕〈臨江仙〉的作者是楊慎而非羅貫中的人卻不多。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
「安利」團來台不為人知的內幕
最近中國的「安利」團來台觀光,台灣媒體大規模追逐報導,有許多台灣民眾對此不以為然。其實,中國自家人也有其看法。紐約中文媒體《人民報》一篇…
廣告創意的效應
近期市場上,流傳許多簡單又有效率的廣告詞。如一家連鎖咖啡,就打出「誰說35元沒有好咖啡」;還有一家連鎖超市也做出電視廣告,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