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整体造型从帽子开始

整体造型从帽子开始
观来高雅,不仅古人喜欢戴,连现代的古装戏也喜欢「乱」戴!Getting Images
第24期
苏省
一股复古风悄然地在华人中萌芽,
海峡两岸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了。
除了上衣下裳,古代的整体造型中,
还有「首服」,也就是帽子。

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点出了中华的礼仪是束发戴冠,而异族是披头散发。孔子所强调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正说明了中国人认为头发代表礼教、尊严和文明,在中国古代只有奴隶和罪犯会断发,而剃发(髡)在汉朝正式成为一种刑罚,子路结缨遇难、正冠而亡的故事,可以说是宁死也要顾及礼仪、规矩和尊严,由此观之,帽子在中国如同配剑一般,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才能配戴,这是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内涵。

帽子象征礼仪、身分和地位

帽子的使用正象征着礼仪、身分和地位,弄错场合戴错帽子是件很失礼的事。「冕」是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冠」是卿、大夫等人所戴,《释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具备士的道德修养的人才可以戴冠(帽子),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只能戴巾,而「巾」只是包住头发的织物。

下面有二则和帽子有关的故事。

在北齐有一位名叫宗道晖的人,平时喜欢头顶高帽,脚着大木屐。当有官员到来,他都以这身打扮去拜见。拜见时,仰着头、高举双手、跪拜、头叩到木屐上,一副阿谀奉承之嘴脸。后人便把这种奉承的行为叫做「给人戴高帽」。因为这不合礼仪,显现出此人内在的道德修为不佳。所以这个辞才成为负面的辞而流传至今。

清朝的《笑笑录》中有一则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有一人将到外地当官,临行前,去跟恩师告别,老师赠言道:「外地为官不易,应当谨慎一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就不会导致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地说:「君子以正直之道待人,为甚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像老师这样正直之人,能有几个?」老师听了很舒服,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无道理。」那个人辞行出来,对人家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爱听好听话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要好好修为自己,不要一不小心被戴上高帽而不自知。

中国传统巾帽,具丰润文化内涵

巾是一般市井小民甚至是官员的家居首服,不像「冕」、「冠」有一定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巾帽,而中国传统的一些巾帽都是名人发明并流传下来,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而这里介绍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巾帽,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你可能在古代的戏剧中看到过,当你了解了这些巾帽后,或许你也可以去评判这出戏是否有下功夫去研究古代服饰。

浩然巾

据说此巾为孟浩然所发明。一提到孟浩然就想起了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中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完整地将「孟夫子」不求功名利禄、隐居山林的形象描写出来。而「轩」是马车,「冕」是古代王侯等所戴的礼帽,乘轩戴冕也是古时官员的礼仪,后来被借来指称官爵。

这两句说明孟浩然抛弃功名富贵、摆脱世俗羁绊,做了一般人不敢为之事,令许多人向往。而他所用的巾帽必是和他的隐居生活有关,戴上了浩然巾,清风一拂,洒脱自得,有一股遗世独立的感觉。

浩然巾是一种包住发髻部位然后向下散开,类似于风帽的帽子,正适用于隐居山林的隐者。可遮挡后脑和部分脸部,有保暖及隔绝晨雾的作用,正适合于像诗人孟浩然般的修炼者。如再加上在山林松下抚琴,一副怡然自得、坚定苦修的表情,这画面正是中国古代离世修行、追寻永恒真理的画面;

逍遥巾

讲到逍遥巾,就不禁让我想起「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武侠巨作,金庸的《射鵰英雄传》,其中黄蓉为求一灯大师治病,必须通过一灯大师四位弟子渔、樵、耕、读所设的关卡,当郭靖、黄蓉连闯三关,来到第四关时,书生出三个题目考郭靖、黄蓉,必须答对才能见到一灯大师。

而书生的题目有一个是对对联,他一边挥扇,一边指着一排棕榈,即景说出:「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迭扇。」前句是将风吹动棕榈的情形生动写出,再将它譬喻成好像千手的佛挥着折迭扇,又可双关为自己就是那位千手佛在摇着折迭扇,隐然自抬身分。

而黄蓉游目四顾,望见对面有一个荷塘,荷叶已然凋了大半,心中一动,便指着书生头上戴的逍遥巾对出下联:「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下联也是从荷叶因霜而凋萎即景写起,再譬喻看起来像只有一只脚的小鬼学人戴逍遥巾,一副不人不鬼的样子,又不着痕迹地骂那位戴着逍遥巾的书生是人不人鬼不鬼。

从对联中得知,宋朝书生常戴逍遥巾,大概因其巾式简单,就由一长条的巾帛将发束起,且多余的巾条垂于后背,随风飞舞,状似逍遥不覊,令人向往。在有些戏剧中戴逍遥巾,只将头顶上的头发束起,仍有头发垂于后,这是错误的戴法,古人会将全部的头发束起来。

东坡巾

东坡巾,顾名思义是因宋代大诗人苏轼常戴此巾,故名之。此帽给人高雅的感觉,所以后世文人常喜戴之,而此帽在视觉上富有层次感,让近代电影电视的剧组人员乐于使用,所以我们现在也常在宋朝以前的戏剧中看到此帽。

东坡巾的形式是「墙外有墙」,外墙较内墙为低。内墙外墙各为一大片布,内墙折成四面后四边先缝合固定形状,再缝上相同布料的顶,外墙的长较内墙为短(横向),内外墙底部缝合在一起,外墙两末端正好对齐眼眉,之后在帽后内外墙之间的两侧缝上两条巾帛,翻过外墙,再垂到帽子底部形成飘带。

明太祖赶走蒙古后,为重新振兴中国社会,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伟,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四方平定巾

明代创造的四方平定巾正歌诵四海升平、国家一统的盛世景象,因看起来四四方方的也称为方巾。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见浙江山阴著名诗人杨维祯,杨戴着方顶大巾去谒见,太祖问他戴的是甚么巾,他答道叫四方平定巾,太祖闻之大喜,正代表士人对明朝的期望:「政治安定、四方平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卡個位」,卡出排隊服務經濟
日本連鎖拉麵品牌「一蘭拉麵」今(2017)年6月進軍台灣,開幕日就吸引超過300名粉絲排隊光顧。凌晨2點就來卡位搶得頭香的,…
【堅持完美】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五
丹尼爾(Daniel Ulrich,《看》雜誌特約攝影師)── 我們沒有馬馬虎虎,只有perfect!(《看》第24期「封面故事…
疫後進軍越南?大A越南跨境電商孵化器:落地是不二法門
2016年,台灣政府提倡新南向政策,幾年後卻因為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台商鎩羽而歸。如今疫情解封,是否還是南向前進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強勢回暖背後的隱患
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北一女創紀錄 畢業30年全班「回娘家」
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女子高中,建校至今超過一百年,培育各界菁英人才,校友遍及全世界。…
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
政府說要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特區已經四年了,但到現在還在繼續規劃,而說不出這特區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有甚麼真正的功能和必要性。…
Meyer家的老師傅與老機器
這是阿丹關於美國Meyer手工羊皮紙製造家族的系列報導之三。上一期呈現的是Meyer家的小兒子史蒂芬(Stephen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