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自贸区引发「网络特区」舆论战
与此前高调宣传相反,自贸区挂牌仪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调。出席自贸区启动仪式的最高中央官员为商务部长高虎城。不但李克强未出席,作为自贸区主角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行业的管理层,也仅副手出席。在次日十一招待会上,李克强致辞时只字不提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开幕前,海内外媒体有诸多预测。例如香港《南华早报》于9月24日报导,上海自贸区内将允许自由浏览,包括全球两大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还有《纽约时报》等国际知名大报的国外网站,并引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将允许外国电信公司与国有电信企业同台竞争。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隔日(25日)便回称,「网络特区」之说「过显夸张」,称「网络管理措施不会变化」。但奇怪的是,这篇文章26日又从《人民日报》网站消失。27日,路透社引述深圳前海经济区的发言人王锦侠透露,前海特区计划未来拥有一个开放的符合「现代国际金融通讯需要的」因特网。
中国国务院27日公布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后,当晚新华社报导再次否定区内网管解禁之说。随后《人民日报》评论称,政府不允许开设「政治租界」。官方30日又发布了一份包括近200项外资限制的清单,列出了金融、房地产、娱乐及媒体等诸多行业的外资参与限制。
《华尔街日报》认为,尽管中国官员们称自贸区的成立对于经济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负面清单令其吸引力大打折扣。这份内容广泛的负面清单表明,在以多大程度及多快速度开放封闭行业的问题上,中国各部门之间存在博弈。
李克强遭利益集团围攻
旅美中国问题评论家陈破空认为,上海自贸区开局不利,预示其前景不妙。迹象显示,在中南海权力斗争中,李克强遭遇最新挫败。李克强新官上任推经济改革,上海自贸区是他的「拳头产品」,未料一开始就遭到党内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反对的公开理由,是担心经济自由会带来信息自由,经济改革会带来政治改革。不便言说的反对理由,则是触动了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如:中国三大电信巨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在上海自贸区内与外国对手直接竞争。由于中国电信的半壁河山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家族掌控,激烈反弹可想而知。
围绕自贸区内是否取消网禁的争议,反映了中共高层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舆论角力。李克强代表的改革派势弱,只能通过《南华早报》放风试水;中央政治局常委、前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保守派人多势众,通过一手操控的官媒,不仅反对网络自由化,还批判资本自由化。李克强寡不敌众,最终败北。
陈破空说,保守派此番胜利还反映在所谓「负面清单」中,共列出18个外商禁入行业,包括新闻机构、新闻网站、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网络视听节目、网吧、网游运营服务、博彩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等。自由贸易区,因此几乎变成「不自由贸易区」。既然上海自贸区已经被保守派折腾得不成样子,李克强愤然取消行程,也在情理之中。
再次摸着石头过河
《法国解放报》指出,上海自贸区巨大特区金匾上显眼的「试验」二字,可用邓小平当年的话──「摸着石头过河」来评论,一切都是尝试性的,且仅限于贸易投资,不涉政治。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道路已经很清楚,不需要再摸石头过河了,只看政府愿不愿意真正地开放和自由竞争,只要上海能达到香港1997年前那种自由贸易的程度和宽松的氛围,就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区。
夏业良说,当前对意识形态的打压严重到接近文革那种粗暴无理,且毫无法律意识,成立上海自贸区虽是利好的消息,但这个整体氛围下,不可能有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
《柏林日报》10月1日指出,这个29平方公里的「特殊中国」小型实验场,令中国的问题更加明显,「虽带来一定的自由,但也带来矛盾。每一种特例同时,都暴露了无所不在的限制,每一次特批都暴露了这个国家根深柢固的束缚,暴露了那种极力控制一切的、不自由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