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坂上之云》 反思日本明治时期历史

Fotolia
第139期
艾艾子

「长官,请进入司令塔内指挥吧。」

「不,我就站在这里。」

「炮击开始后,这里非常危险。请无论如何,进入司令塔。」

「我已经是老人了。今天就不离开这位置了。你们都是年轻人,将来为国奉献,比我更重要。你们进去吧。」

以上是十九世纪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联合舰队,于日本海海战击溃俄国波罗海舰队的场景。NHK将日本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名著《坂上之云》改拍成同名的连续剧,该剧的最后一集,就是描写这场激烈的海战。

剧中,指挥官东乡拒绝进入司令塔,安如泰山地伫立在三笠舰的前端。当我看见这一幕,真觉得:大将就是这样。因为大将站在第一线指挥,当时的海军中将秋山真之以下的幕僚因此都在第一线。指挥阶层置生死于度外,自然将士用命。

东乡高举右手,往左侧画圆,指挥整个日本舰队在俄国舰队前绕个大弯,这是战史上有名的「丁字战法」。发想这个战法的就是《坂上之云》的男主角──秋山真之。

司马辽太郎的名著改编

《坂上之云》是司马辽太郎的巨作,可是终其一生,他都不同意改拍成电视剧。因为,一是担心著作被利用来美化战争;二来,也担心助长日本极右派的历史观点。个人认为,司马辽太郎笔下的主轴,应该在于发扬明治时期的积极向上性。司马氏不是鼓吹军国主义,而是要呈现日本从一个小国跃升为大国的过程,不可避免地描述了「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为了避免在邻邦的历史伤口洒盐,司马氏不同意改拍成历史剧,我想他的用意是良善的。

NHK虽取得其遗孀的同意开拍此剧,他们对于历史观的呈现还算严肃。譬如,该剧描写战争的场景虽多,却没让人感染「嗜血」与「仇恨」。对于日本国内当时激烈的民族情感,该剧也淡化处理。日本海海战,导演试图表现战争的惨烈,胜利者虽是日本,俄军投降之际,联合舰队上却全军静默。战争的惨烈,对比出生命的脆弱,编剧刻意突显「胜利者一无所获」的气氛。海战主要参谋秋山真之甚至说他想出家,依稀表现反战的想法。

对于这个题材的处理,我想司马氏当时是非常明智的。他擅写的是人物故事,透过人物来透视时代的精神。他笔下三个男主角──秋山好古、秋山真之、正冈子规,都算是明治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宛如山坡上方的云一样耀眼。人们如同登山客,专心随着云的方向,在崎岖难行的山坡路上往上攀升。

明治时期的乐天主义

秋山真之(本木雅弘饰)在哥哥秋山好古的帮助下,一路成长。先求学于东京大学预备学校,后来投笔从戎,成为优秀的海军军官。哥哥秋山好古(阿部宽饰)则是领着日本的骑兵队在满州建立功勋。正冈子规(香川照之饰)则立志于俳句、短歌、新体诗及散文的创作与革新,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大量的作品与奋斗不懈的精神。如果你细看前面一、二集,三位男主角的童年、个性与历练都被诠释得相当动人,他们身上有浓厚的「明治精神」。

甚么是明治时期的精神?该剧反复强调这个主旋律,亦即「史无前例的幸福乐天主义」。那些人物一心注视着前方,信心十足地大步前进。

譬如,出身武士家的长男秋山好古,为了劝说父亲不要因为贫穷把刚出生的弟弟秋山真之送到庙里,自己决定到澡堂打杂。尽管被人耻笑,秋山好古总是乐呵呵,从不计较,就在如此贫苦的环境中安贫读书,读着自己所崇拜的福泽谕吉写的〈劝学篇〉:「自身独立(自立)始得一家独立,一家独立始得一国独立,一国独立始得天下独立。」秋山好古乐天自强的精神,颇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身影。

秋山好古不愧是幕末出身的人。尽管藩已经废了,他仍有忠君精神,为了当少藩主的伴读,甘愿放弃大好前程,放弃到德国留学,改去法国。他曾告诉弟弟真之:「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他节用、自制、好学,唯独好酒、不爱洗澡。这部片子,阿部宽把秋山好古演得十分豪气,我特别欣赏。

秋山真之呢?他乱暴、喜欢打架、出风头。他与正冈子规自幼交好,当时子规祖父去世,小小孩童的他不管新政府禁放烟火令,硬是大放烟火给子规去世的祖父。警察找上门来,母亲大陪不是,随后母亲慎重拿出一刀,严肃地说:「你自尽吧。你死了后,我也会自尽。」秋山真之吓了一跳,严肃地向妈妈行礼说:「我以后不敢了,请原谅我吧。」这个教育饶富武士道的古风,我个人也十分激赏。

明治时期,就是一个脱胎自武士幕府,大步迈向世界的时代。百废待举,物质虽贫乏,可是精神文明却是强悍的。

不知道今后会如何?

司马氏生前曾表示,他很好奇为甚么明治时代精神强健的日本,进入昭和时代竟那样糜烂。这部片子依稀点出这一点,两次战争的胜利让军方的欲望扩张,军国主义其实萌芽在日本统治层的文化基因中。昭和时代爆发的二战,其实就是军人缺乏修持所致。

片子最后引用了真之写的〈联合舰队解散之辞〉:「我等武人的一生,从事的就是连绵不断的战争。不因一时之无战事,而使备战之职务而轻忽。有战事则发挥之;无事则修养之。始终一贯,唯尽本分而已。神明只保佑那些平素锻炼有道,未战已能屈人之兵的人。授与他们胜利荣耀的同时,也对那些安逸于太平之人,立即剥夺他们的生活。古人说:胜利者更需要绑紧腰带。」

我想NHK特别加上这一段,无非是提醒日本人,武道是备战而非畏战,平时备战要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则太平可致。其实这也是中国正统的兵家思想。昭和时期的军国主义,让日本几乎遭灭国之灾。今天NHK开拍,碰触这敏感话题当然得戒慎恐惧。

片末有段乃木希典与儿玉源太郎的对话。当时乃木希典正要去见天皇,一身军装,满是尘土。儿玉说:「战争终于结束了,又活了下来了。今后的局势究竟会如何啊?一定要亲眼看到底啊!」神情满是忧虑。乃木说:「甚么都不会改变。」

这两位大将先后都担任过台湾总督,这段对话呈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调。无独有偶,片末还安排了一幕,秋山好古与秋山真之两兄弟一起钓鱼。真之向哥哥道谢说:「如果没有哥哥就没有今天的我。」好古对他说:「干得好。」随后神情忧虑地说:「今后会怎么样,你也不知道吧?」真之吸了一口气说:「动作不快点的话,说不一定要下雨了呢!」看似轻松带过,却也一语双关。

NHK为甚么强调这些明治军人对前途的忧虑?当然,事后之明的我们知道,日本军方走了武士的邪道。文人内阁失势,国政落入军人的手中。武力竟不是用来备战,而是兴战于中原,不可一世的日本舰队最后终于在二颗原子弹的轰炸下,无条件投降。

编剧处理这个题材还算客观,虽然要强调那个时代的正面特质──乐天向上,却也用旁白告诉观众,那是个国权高出民权的时代,个人的生命是无足轻重的。为了国家,个人的牺牲是必须的。譬如203高地之战,日军几乎用人命堆栈攻顶,乃木希典自己的儿子也死于这场战役。编剧并未强调这个行为「了不起」,而是拍得很冷,让我感到莫名凄凉。

很令人玩味的是,剧中三个男主角秋山好古、秋山真之、正冈子规,正好是二武一文,这个文人还早死。这是不是也象征性点出,明治时期仍然未完全摆脱幕府时代那「武胜于文」的文化底蕴呢?编剧也藉文豪夏目漱石的嘴,说出当时文人不受重视的处境。然而,那个军事大幅成长的时代,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山时期,文人辈出。看这出戏,细细品味文与武的竞合,是另一个可以思考的面向。

片中编剧一直释放出「不知道今后会如何?」的旋律。我彷佛听见日本民族内心的忧虑与恐惧。登顶之后,往往伴随着坠落。不只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一样,登顶之后还要往哪去?今后会怎么样?NHK开拍此剧盖有深意,纬来播此剧也有深意。笔者不才,借着这篇文章也想表达一些文字无法完全言说的意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最新黑心產品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這天上午,四川都江堰新建小學和綿竹富新第二小學地震死難學生的數百名家長來到學校廢墟,…
伊戰五周年 美伊人民兩樣情
伊拉克戰爭已屆滿5年,雖然國際紅十字會的報告稱,目前伊拉克的生活條件是世界最差的國家之一,但是一項最新民調顯示,…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今年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與艾未未被捕事件,讓國際媒體人切實感覺到中國媒體作為中共宣傳機器的政治特色:滿嘴謊言,價值取向與文明國家背道而馳。…
溫情滿人間
1.    洛陽17名大學生 網上募資救恩師 洛陽市宜陽縣韓城一中數學教師程華,25年間在韓城鎮十餘所小學、初中任教,他任勞任怨、…
理想上司 中日觀點差異大
「我老闆沒有領導能力!」「部長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在居酒屋會聽到這一類對上司感到不滿的抱怨。但上司也是人,世上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上司…
雨後收傘的香港
農曆年前,和太太去到香港,在維多利亞港兩邊轉了一下,「憑弔」雨傘後的香港。大批中國人已經來香港辦年貨,羅湖海關失控。我們主要在銅鑼灣出沒,…
你吃食物 食物也吃你!
中國吃的文化隨處可見,如謀生叫「糊口」,受人重用叫「吃香」,愛管閒事叫「吃飽了撐著」,美好的東西叫「秀色可餐」,其他還有吃力、吃驚、吃虧、…
房屋政策已亂了手腳和目標
有個童話故事說一隻常馱鹽的騾子某次過河時不小心掉進河裡,等爬出水後騾子發現負擔因為鹽溶化了而大幅減輕,於是後來每次過河牠常故意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