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亂評古人

亂評古人/眾說紛紜的評論/復興國學有新解
第2期
岳玹
不同的歷史評論如同調味料一般,得適應各個時代的口味需要,當今復興國學想必另有一番新解。

中國大陸颳起一陣所謂「國學熱」。相反的,台灣卻在「去中國化」。兩相比較下,台灣似乎落居下風。

不過,國學熱到底熱在哪裡?是否熱昏頭了?我們也要仔細看一看。

日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出了一本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作者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當然,很多人不表認同。不過,這本書卻成了暢銷書。

眾說紛紜的評論

這一波亂評古人的風潮顯然很有市場。例如:梅朝榮把諸葛亮描繪成中國最虛偽的男人;司馬相如成為劫財劫色的大流氓;李白更是吃軟飯想打架鬥毆的混混。

有人說,李零等人顯然是利用「玷污古代名人」而作為成名獲利的梯子。有人說,這是在散播文化的毒素。

我倒是覺得,亂評古人也非始於今日。例如: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就曾經質疑過太宗的縱囚之舉,一口咬定是「上下交相賊」。搞考證的人更容易隨便否認古人的存在。例如:黃帝的歷史不是很多學者懷疑嗎?

筆者寫這篇不是要為古人申冤;也不是要痛罵那些亂評古人的作家。因為,評論本來就不是事實。歷史的史料在那裡擺著,歷史評論充其量只是調味料而已!不同的時代的人喜愛不同的調味料,然而,那卻不能撼動事實本身。

台灣的國學危機

中國大陸畢竟還有一批清醒的人站出來駁斥這類評論(要知道,駁斥這類評論也要有一些真實的功底)。遺憾的是,所謂的國學在台灣已經幾乎找不到讀者。

去逛逛重慶南路的世界書局與中華書局。再去光華商場看看那些一本一兩百塊的古籍。就知道台灣人早已棄國學如敝屣。

復興國學有新解

對於大陸這批亂評古人的風潮,台灣的年輕人有幾人感興趣的?甚至能夠跟上大家討論速度的?甚至能夠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的?

反過來說,我並不贊成戴上負面的面具來看古人。他們不全對,但也不全錯。他們未必是大聖人,但也不見得就是那些作者口中那般不堪!

我的見解分兩個層次。最好還是自己去涉獵原典,從古人的文字去發掘真實,從而用自己正面的、善意的觀點來契入古人的內心。

其次,那就是選一些正面評價的書籍。學到一些正的東西總是讀書人的本色。古書之讀法不是用來充填知識,而是用來開啟智慧的。真實的、正面的史論總是內容有物,不是個人發洩情緒,求一時之過癮而已。

其實,所謂國學的確需要一次國學復興。那就看今人如何提出正見,如何從舊書堆裡煉出金子來。

胡適那時的整理國故是站在實證科學的基點上的。而我們今天需要的復興國學其實是站在神傳文化的基點上,把國學注入新的靈魂。

這需要這一代人的眼光與格局。我們應該如此自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