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媒體熱議「克文諍友」

4月10日澳洲總理陸克文在北京會見了中共總理溫家寶。
Getty Images
第10期
曾錚

  澳洲總理陸克文4月9日至12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陸克文去年11月當選以來第一次出訪中國。陸克文的訪問可以說正發生在一個「多事之秋」:3月份發生在西藏的鎮壓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從而波及到北京奧運火炬在各國的傳遞。作為第一個會講中文的西方元首,陸克文在這個當口訪問中國,他的一言一行自然備受關注。

四天之中,陸克文會見了溫家寶、胡錦濤及一些部長級人物,與中國達成了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以及恢復曾中斷的自由貿易談判的協議,等等。對於這些,澳洲媒體只是做了「例行公事」式的報導,沒什麼熱情。

北大中文演講 批人權

澳媒大報特報的,主要是陸克文在北京大學用中文做的演講,其中最關鍵的,又他直言不諱地指出,「西藏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可以說,陸克文北大演講的「風頭」蓋過了他與溫家寶和胡錦濤的會談。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第一,這是他到達中國後的第一項公開活動;第二,這是西藏鎮壓發生後,第一次有西方元首在中國的土地上公開指出西藏有「嚴重的人權問題」;第三,北京大學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特殊。

因為共產黨對媒體和輿論的絕對控制,大部份中國人,特別是年青一代,對西藏的歷史和現在存在的問題知之甚少,只以為是共產黨把西藏從「農奴社會」解放了出來。對於共產黨在西藏殺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廟、不許藏人以自己的方式信奉已信奉了一千多年的信仰,等等這些,基本上一無所知。

然而,由於十幾萬不願生活在共產黨的統治之下而流亡世界各國的藏人的努力,共產黨不尊重西藏的宗教、文化和傳統的生活方式,一直在用高壓手段壓制藏人,在1950年代以來的歷次鎮壓中,有無數的西藏人喪生,光是1959年的所謂「平叛」中就死了至少87,000人。這一切,幾乎已成了國際社會的「常識」,因此,西方社會許多人對藏人的處境非常同情,對達賴喇嘛也非常尊敬。

今年3月份的西藏事件發生後,共產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驅逐外國記者,加之共產黨1989年六四開槍鎮壓學生後卻說「天安門廣場一個人都沒有死」的「慣例」,以及流亡藏人公布的藏人中槍圖片、中共官方公布的坦克開進拉薩城的照片,等等這些都讓西方民眾相信,共產黨的確開槍鎮壓了平民。就算一個國家的公民有「打、砸、搶、燒」行為,也應該由警方依法處理。動用軍隊坦克對付平民的作法,在現代文明社會裏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克文諍友」能否成為中西橋樑?

所有這些,都是澳洲媒體及政界正面評價陸克文在北大演講中公開批評西藏人權狀況的原因。有的報紙甚至借用陸克文自己的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克文諍友」,因為英文中沒有「諍友」這個詞,英文報導乾脆用音譯,將之翻譯為「Zhenyou」,所以「Kevin Rudd」(陸克文的英文名)就變成了「Zhenyou Kevin」。

有的文章對於陸克文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他的中文才能,能夠使他成為西方和中國之間的某種橋樑。文章說,共產黨的思維是二元的,簡單地,把世界上的人要嘛劃分成「朋友」,要嘛劃分成「敵人」,就像毛澤東說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但世界是多元的,不是非友即敵這樣的關係,這名作者希望陸克文能讓共產黨明白這一點,不要一遇到不同於自己觀點的人,就將其視為「敵人」,非要整出個你死我活。

澳洲媒體還注意到,中國媒體對陸克文批評西藏人權狀況的言論作了毫不客氣的「消聲」處理,所有中國媒體的報導中,都只報導了陸克文的前半句話,即「我們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卻屏蔽了他的下半句:「西藏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

新聞、言論自由是「洪水猛獸」?

有個叫作克拉博(Annabel Crabb)的女性評論員毫不客氣地說,沒準兒,作為一個掌握著最高權力的總理,陸克文在看到一個國家能夠對媒體實行完全的控制時,私下裏還會有一種快感,因為這樣,他在紐約曾經光顧脫衣舞俱樂部的醜聞、他在國會開會時挖耳屎吃的形象等等,就不會在網上流傳了。

老實說,這名評論員的話是夠尖刻的,毫不考慮要不要替陸克文留面子的問題。其實陸克文雖然在競選期間被媒體曝出曾經光顧過脫衣舞俱樂部,還有人把他在國會開會時挖耳屎吃的錄像放到網上流傳,但這並未影響他最終贏得選舉。「人無完人」,大多數澳洲人原諒了這樣的「小節」。從這一點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並不像「洪水猛獸」那樣可怕。只是對共產黨來說,這又得另當別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