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瞭望台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二)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二)
「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提出的Skills Plus核心觀念是,就業力教育的根本在於「好的學習方式」。Getting Images
第10期
劉孟奇

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可能有不少人會擔心在高等教育中強調就業力,會不會扭曲教育的目的?但是這種擔憂主要是出自於一種迷思,也就是以為所謂的就業能力僅僅等於是「一技之長」。然而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一個年輕人要在職場成功發展,不只需要具備專業技能,更需要具備一組在不同工作當中都可以運用的「核心就業能力」,包括:表達溝通、團隊合作、穩定抗壓、主動學習、敬業態度等等。培養這些能力,顯然並不會偏離「全人教育」的理想。

一旦認知到就業力教育的重心在於「核心就業力」,我們就不至於誤以為就業力教育等於「多開設商學、工程等實用課程」。事實上,就業力教育的重點在於教學方法。如果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即使看起來好像「不實用」的文、史、哲課程,也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就業力。相反的,如果教學方法以單調與單向的灌輸為主,那麼就算科目名稱是「公司經營管理」,恐怕也不見得會對於學生的就業力有太大幫助。

要如何在高等教育的教學當中有效提升就業力?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英國四所大學的十六個學系,在「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資助之下,於2000至2002年聯合進行了一個非常有名的「Skills Plus計畫」。這個計畫的結論,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瞭解「就業力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Skills Plus的核心觀念是,就業力教育的根本在於「好的學習方式」。所謂「好的學習」包括四個重要的學習要素:

第一個學習要素是「理解」。不管是教師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理解」當然是很基本的目的。但是Skills Plus所強調的「理解」,不只是學習者能夠理解複雜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必須能將理解的內容與他人溝通。

在我的調查經驗中,許多職場新鮮人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他們不見得不能理解複雜的事物,但是因為過去在學校的學習當中,他們通常只需要將理解的內容與考卷「溝通」,而不需要與「他人」溝通。這使得他們在進入職場後,會相當缺乏工作上所需的專業溝通能力。

如果要改善這個現象,那麼不管在老師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當中,就必須多建立「與他人溝通自己所知」的機會,例如能多透過口頭簡報與書面報告來進行學習評量,而不僅僅是倚重紙筆考試。

第二個學習要素是「技能」。在我們的傳統教學當中,當然會重視學生有沒有學會與學科相關的專業技能。比如說,上計算機概論要學會Office,上會計學要學會做財務報表等等。

但是Skills Plus所強調的「技能學習」,不只局限於以上所說的「學科專屬技能」,而是還希望能在教學當中建立學生的兩種重要技能,首先是「研究技能」,也就是能在一定範疇的學科領域內進行研究調查。所以要強調研究技能,其原因在於年輕人進入職場以後,如果要有能力解決每天工作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就必須能夠自己針對問題進行研究調查。

Skills Plus所強調的另一種技能學習則是學習「可轉移的核心技能」,例如在課程中有小組報告,這就可以學習「團隊合作」。或者是在課程中置入專題製作,這就可以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個學習要素是「效力信心」(Efficacy Beliefs)。這個意思是說,學生可以藉由學習過程獲得「自己可以讓事情有所不同(即使幅度不大)」的自信,並且建立一種「學習而來的樂觀態度」,也就是相信在許多情況中都可以找到自己能成功做出貢獻的機會,並且相信成功的關鍵在於「努力與堅持」加上「智慧與能力」。

事實上,在國外的調查當中,上面所說的「遇到問題的積極與樂觀態度」,是雇主非常重視的核心能力。要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可以學到這種態度,很明顯的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挑戰,而不能讓他們覺得「隨便混一混就可以過了」。無論如何,這些挑戰不是為了「整倒學生」,而是為了讓他們在克服困難之後,能夠感受到進步的喜悅與真實的成就感。

第四個重要的學習要素是「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這個意思是說,學生不是只會被動的吸收知識,或者說,「一離開教室,就把知識留在教室裡」,而是有能力做到: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能夠不時省視自己的知識庫存,並且有自信在適當的現實情境中引用他人觀點。

知道怎麼使用自己知道的知識:能夠在特定狀況中,運用知識找出最佳行動方式。

知道如何獲取新知:知道自己偏好的學習方式、能夠獲取新知的可能途徑、以及如何與學習目的配合。

如果一個大學科系能夠在教學方法及課程安排中充分反映這四個「好的學習要素」,學生就有機會建立相當充足的就業力。相反的,如果在教學中無法體現上述四個學習要素,那麼再「實用」的科目也會變成難以轉化成就業力的「死知識」。

當然,要充分產生這些學習效果,不太可能光靠單一科目的教學,而必須在系的學年課程或學程規劃中,透過多門課程的多樣化教學活動,整體性建立好的學習結果。Skills Plus建議,學系在規劃一個學年或一個學程的學生學習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我們在下面列出來,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做為參考:

盡量讓學生有進行深度研究的機會。

不要將課程塞得讓學生只能浮面學習而無法深入理解。

將資訊通信科技(如網際網路)當作一般性的學習工具。

讓學生有協同合作的機會。

明白規劃讓學生進行策略性思考、省思所學、規劃學習歷程的時間,並且讓他們在這些學習事項上與同儕、朋友、以及導師互動。

對學習結果有大量的回饋,而其目的比較是在於協助學生提升將來表現,而不僅是辨識其在所知與應知資訊之間的落差;在評量時,應高度評價學生的努力與細心,以鼓勵其建立「效力信心」。(全文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投奇岩社區孕育兩座「生態池」
沿著台北捷運淡水線到達北投地區,在奇岩站下車後,順著公館路向南走,周圍的房子是一棟棟透天「豪宅」。緊鄰這些「豪宅」…
歐美名校掀起孔子學院關閉潮
2015年是中英兩國政府開展的文化交流年。近日,英國媒體披露了2013年時,…
敏感時刻 LINE中國無法「連我」
韓國手機通訊軟體LINE(中國版本稱「連我」)7月1日晚突然無法在中國大陸正常使用,用戶無法登陸、收發訊息。由於當機時間恰逢香港七一大遊行…
活動櫥窗
提升職場力商業數據分析與圖像表達 職場必備兩大能力:數據分析力、圖像表達力,讓你一個願望兩種滿足。課程包括:…
杏月賞花嘗嚐果
杏,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終結小兒麻痺 扶輪社挑戰單車環島
10月一個微冷的清晨,台北街頭民眾熙來攘往,他們臉上沒有太多表情,或帶著些許倦容。前一夜氣溫驟降,彷彿宣告秋老虎不再威猛,…
2010年的紙上富貴和虛構繁榮
2010年的經濟情況比2009年好,政府估計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9.98%,是20多年來最高的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