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是一句常見的成語,意思是事物的先後次序顛倒,比喻一個人做事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這句成語源自《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禮記‧大學》這一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循序漸進、由內而外,是一個築底堆高、腳踏實地的方法。因為符合人情事理也符合自然的規律,因此能夠歷經數千年仍然被奉為內聖外王的圭臬。像這種歷乎千年而不滅的道理,往往能夠適用在很多地方。一個人要安身立命,要如何擺放好自己,必須先符合人的要求,才有男人、女人之別,然後才有人倫五常之身分,接著才有信仰、人種、國籍、工作與官銜,最後才有政黨與團體認同的問題。「人」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因此「以人為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人」既然是構築一個正常社會金字塔最底層的基石,「本固則邦寧」就成了建構正常社會的黃金定律。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如果把這個金字塔倒置,讓個別政黨或團體的利益優於一個擔任公職者的職務要求(行政中立)、凌駕於國族的安全或傳統文化、迫害信仰自由、拆毀家屋、使男女老幼流離失所、將人的高度打壓在地……,擺在眼前的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社會,一個獨裁的政權。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本末倒置的獨裁政權能夠長存,正如同一個金字塔無法倒立而不崩塌,都是基於自然的道理。
現代的企業管理無論架構起多麼複雜的組織體系,如果把成功的元素抽取出來,就會發現其實和《禮記‧大學》洞察這一套方法是相同的。比方說:餐飲業的核心要素是衛生的流程、健康的食材,然後才是美味與變化。如果把重點錯置,只講究口味與變化,卻置衛生與健康於不顧,這樣的餐飲業絕對須要一群律師隨時待命。
我的良心不允許
2008年2月12日國際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宣布辭去2008北京奧運藝術顧問一職。史匹柏在一項聲明中說:「我已經決定正式宣布停止參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藝術顧問工作。」「我的良心不允許我繼續像平常那樣工作。」
這位國際導演在2007年向胡錦濤發出第一封信,希望中共能以其「特殊的地位」向蘇丹政府施壓,促使蘇丹政府停止長達四年的種族大屠殺。根據聯合國估計,蘇丹西部的達佛地區爆發暴力衝突以來,已有超過20萬人喪生,無數的婦女遭到強暴,超過250萬人流離失所。
然而史匹柏的信函石沈大海,2007年中共投入蘇丹的資金又翻了一倍,達佛的局勢持續惡化。於是史匹柏在2007年11月15日再次致函胡錦濤,懇切要求中共做出足夠的努力改變蘇丹達佛這個悲慘地獄。延至2008年2月12日,史匹柏在歷經十個月的等待,對全世界宣布他的決定:「目前,我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放在北京奧運會的儀式上,而是應該盡全力幫助結束達佛地區發生的難以言狀的反人類暴行。」
為什麼史匹柏把結束蘇丹達佛種族大屠殺的責任,放在中共的肩頭?因為中共是蘇丹石油工業的主要投資者,也是蘇丹的最大武器供應商。要停止這場暴行,中共立於一個關鍵位置。不僅如此,中共延至2007年最終同意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1769決議,派遣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介入達佛,可是中共同時不斷干預,確保決議中不含制裁蘇丹政府的條款。
讓2008北京奧運與人權問題脫鉤?
對於史匹柏的決定,美國總統布希說,他把北京奧運會視為一次「體育盛事」,因為他比史匹柏有更直接的管道可以向中共的領導人表達意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則在2月14日才對史匹柏的決定表示「遺憾」,但是再次警告不要把北京奧運「政治化」。
但是把2008北京奧運單純化為一場體育活動,或者把一切對於中共的批評都簡化為「政治化」的人,大概都忘了2001年國際奧委會將奧運主辦權交給中共時,中共所做出的「改善人權」、開放更多「新聞自由」的承諾。當時有識之士已警告過國際奧委會,歷史上奧運主辦權錯給極權獨裁國家的下場,掀起了20世紀的二場世界大戰。但國際奧委會拿著中共的承諾,認為2008北京奧運將有助於中共往民主的方向改善。因此在2001年,不僅中共拿政治問題當籌碼來爭取奧運主辦權,就連國際奧委會也拿著相同的旗幟為中共護航。
然而七年後的今天,事實證明中國的人權每下愈況。遠的不提,光是北京一地被迫遷的人數就高達150萬人。要求讓北京奧運與人權問題脫鉤的要求,聽來就如同讓一家餐廳端上桌的美食與其後台廚房的衛生問題脫鉤一樣荒謬──食客只管端上桌的菜好不好吃,甭干涉廚房的老鼠與蟑螂,也不必管這食材裏有沒有高單位的農藥殘留?
史匹柏導演原本要替中共向世人呈上一盤2008北京奧運大菜,但如今後台廚房裏的真相讓他的良知不允許他繼續這項工作,而且史匹柏宣告要將時間投入制止達佛的這場空前暴行。這項宣言使得想要在北京奧運投入大量廣告的那些國際大廠,陷於痛苦的長考中──熟悉媒體操作而且謀定而後動的史匹柏是否會使北京奧運廣告主,本末倒置的對自己進行一場負面宣傳?不僅是史匹柏,「達佛夢想」組織以及國際人權團體顯然也不理會什麼把北京奧運「政治化」那一套,他們都沒忘記人類社會的核心是人,而不是一場運動比賽。
參與北京奧運已經是一場毀壞企業商譽與品牌形象的冒險。根據國際媒體報導,這些廣告大廠已尋求律師的協助,準備應付難以預料的商譽挑戰,這對律師來說倒是一票沒有料想到的「北京奧運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