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環保的手

開風氣之先的實踐者

開風氣之先的實踐者
岳翔雲
第17期
霍祥雨
退休教師賴弘毅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環保生活,30年來沒追過垃圾車;
彰化市忠孝國小校長陳國禎,「非做不可」堅持推動環保教育20年;
台灣「筷」樂俱樂部的創辦人呂雪峯,賣力推廣自帶環保筷8年有成。
他們,堪稱台灣認真做環保的真英雄!

經濟建設與維護環境孰輕孰重?這樣的話題經常成為政治議題被爭論著,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最後總為了「拚經濟」犧牲了環保。

近年來,由於冰山溶解、海水暴漲造成天候異常的現象,促使環保議題逐漸被重視,政府機關和企業也著手做環保的工作。這個近期才被正視的事,事實上,早在二、三十年前已經有許多有心人在默默推動著。有人從自家環境開始著手,將垃圾量減到最低,甚至到了不需倒垃圾的地步;有人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從小就培養環境保護的概念,甚至影響許許多多的家庭;有人則是以一雙小小的筷子,發揮推己及人的精神,將健康與環保的概念結合,讓外食變得更安心。

我們走訪了三位環保先行者,才發現推動環保的手,其實就在我們周遭。

解決垃圾問題,從自家開始

垃圾是個麻煩的問題,是每個人從一早起床就要面對的問題,如果每天帶著筆記本記錄自己一天所製造的垃圾,會發現那是個很可觀的數目,若加上買了不用、沒壞就丟的物品、沒吃完的餐點,那簡直是......

環境的髒亂、大量垃圾的產生,每個現代人都要負起一份責任。然而諷刺的是,每次有任何地方要興建焚化爐、掩埋場,必定會引起當地居民的抗議。當然,大家都不希望垃圾場就在旁邊,但是每天又製造那麼多垃圾,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製造垃圾,沒有垃圾,環境自然整潔,當然也就不需要掩埋場和焚化爐。也許您會說:「這怎麼可能?!」

住在豐原的賴弘毅,早從30年前就已經開始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環保生活。他用獨特的「資源完全利用」方式將垃圾量減到最低,即使是用不到的便利容器,如寶特瓶、塑膠袋等,他也會將其洗淨之後送去回收場,30年來沒追過垃圾車。

這種徹底的環保生活,大部分的人恐怕是很難做到的,賴宏毅說,他不勉強別人也跟他一樣,因為這是觀念問題,觀念一旦養成了,就很難改變。換言之,環保生活來自於觀念的養成。

那麼,環保觀念該怎麼養成?有一個最好方法,那就是從小教育。

養成環保觀念,從教育著手

現在的中小學校都要實施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有些學校甚至結合綠美化和生態教育,做得有聲有色,這都是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引起的風潮,這對我們下一代的生態保護有絕對的幫助。

但是,在環保意識尚未抬頭之前,教師不理解、家長不諒解、連清潔人員都搞不清楚垃圾裡面有甚麼分別的時代,要在學校推行環境教育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在那個年代裡,就有那麼一個人,憑著一股教育者的「使命感」,帶領學生從最基本的垃圾分類、美化環境、資源回收、水質探測,到後來的資源再利用、生態教育、永續校園,陳國禎都靠著信念一步一腳印走在風氣之前,這一切只是為了能將環保概念傳達給下一代。他認為,大人或許很難說服,所以一切都要從小孩的教育開始,他們回家後可以影響家長,長大之後就可以影響社會。

人人可行,吃飯也可以做環保

也許我們來不及接受到環境教育,要我們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也難以做到,那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

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調查,台灣的上班族外食人口將近八成,其中使用筷子吃飯的場合超過一半。外食,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隨處可拿的免洗筷。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用掉的免洗筷有50億雙,如果以一雙淨重4公克計算,台灣一年就要用掉兩萬噸的免洗筷,而且免洗筷的製作過程含有大量的防腐劑、二氧化硫,使用免洗筷吃飯的同時,不但破壞了生態,也傷害了自己的健康。

那該怎麼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可能也是免洗筷的「愛用者」,沒關係,只要隨身帶著一雙屬於自己的專用筷子,不但可以顧及環保,也能確保健康。尤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充滿創意的「環保筷」,攜帶方便,造型美觀,出門吃飯時帶上這麼一雙,不僅環保,還是一種Style呢!

也許您會想問,一雙筷子真的就能保護環境?台灣「筷」樂俱樂部的創辦人,也就是台灣最賣力推廣自帶環保筷的呂雪峯認為,環保工作推廣不順利,常常是因為「太麻煩、太難做、太遙遠」,既然這樣,就從最簡單的開始做,當走出環保行動的第一步之後,其他項目的推行就會更容易。環保行動生活化,這是救地球環境最好的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