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忠孝國小校長陳國禎,「非做不可」堅持推動環保教育20年;
台灣「筷」樂俱樂部的創辦人呂雪峯,賣力推廣自帶環保筷8年有成。
他們,堪稱台灣認真做環保的真英雄!
經濟建設與維護環境孰輕孰重?這樣的話題經常成為政治議題被爭論著,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最後總為了「拚經濟」犧牲了環保。
近年來,由於冰山溶解、海水暴漲造成天候異常的現象,促使環保議題逐漸被重視,政府機關和企業也著手做環保的工作。這個近期才被正視的事,事實上,早在二、三十年前已經有許多有心人在默默推動著。有人從自家環境開始著手,將垃圾量減到最低,甚至到了不需倒垃圾的地步;有人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從小就培養環境保護的概念,甚至影響許許多多的家庭;有人則是以一雙小小的筷子,發揮推己及人的精神,將健康與環保的概念結合,讓外食變得更安心。
我們走訪了三位環保先行者,才發現推動環保的手,其實就在我們周遭。
解決垃圾問題,從自家開始
垃圾是個麻煩的問題,是每個人從一早起床就要面對的問題,如果每天帶著筆記本記錄自己一天所製造的垃圾,會發現那是個很可觀的數目,若加上買了不用、沒壞就丟的物品、沒吃完的餐點,那簡直是......
環境的髒亂、大量垃圾的產生,每個現代人都要負起一份責任。然而諷刺的是,每次有任何地方要興建焚化爐、掩埋場,必定會引起當地居民的抗議。當然,大家都不希望垃圾場就在旁邊,但是每天又製造那麼多垃圾,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製造垃圾,沒有垃圾,環境自然整潔,當然也就不需要掩埋場和焚化爐。也許您會說:「這怎麼可能?!」
住在豐原的賴弘毅,早從30年前就已經開始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環保生活。他用獨特的「資源完全利用」方式將垃圾量減到最低,即使是用不到的便利容器,如寶特瓶、塑膠袋等,他也會將其洗淨之後送去回收場,30年來沒追過垃圾車。
這種徹底的環保生活,大部分的人恐怕是很難做到的,賴宏毅說,他不勉強別人也跟他一樣,因為這是觀念問題,觀念一旦養成了,就很難改變。換言之,環保生活來自於觀念的養成。
那麼,環保觀念該怎麼養成?有一個最好方法,那就是從小教育。
養成環保觀念,從教育著手
現在的中小學校都要實施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有些學校甚至結合綠美化和生態教育,做得有聲有色,這都是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引起的風潮,這對我們下一代的生態保護有絕對的幫助。
但是,在環保意識尚未抬頭之前,教師不理解、家長不諒解、連清潔人員都搞不清楚垃圾裡面有甚麼分別的時代,要在學校推行環境教育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在那個年代裡,就有那麼一個人,憑著一股教育者的「使命感」,帶領學生從最基本的垃圾分類、美化環境、資源回收、水質探測,到後來的資源再利用、生態教育、永續校園,陳國禎都靠著信念一步一腳印走在風氣之前,這一切只是為了能將環保概念傳達給下一代。他認為,大人或許很難說服,所以一切都要從小孩的教育開始,他們回家後可以影響家長,長大之後就可以影響社會。
人人可行,吃飯也可以做環保
也許我們來不及接受到環境教育,要我們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也難以做到,那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
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調查,台灣的上班族外食人口將近八成,其中使用筷子吃飯的場合超過一半。外食,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隨處可拿的免洗筷。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用掉的免洗筷有50億雙,如果以一雙淨重4公克計算,台灣一年就要用掉兩萬噸的免洗筷,而且免洗筷的製作過程含有大量的防腐劑、二氧化硫,使用免洗筷吃飯的同時,不但破壞了生態,也傷害了自己的健康。
那該怎麼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可能也是免洗筷的「愛用者」,沒關係,只要隨身帶著一雙屬於自己的專用筷子,不但可以顧及環保,也能確保健康。尤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充滿創意的「環保筷」,攜帶方便,造型美觀,出門吃飯時帶上這麼一雙,不僅環保,還是一種Style呢!
也許您會想問,一雙筷子真的就能保護環境?台灣「筷」樂俱樂部的創辦人,也就是台灣最賣力推廣自帶環保筷的呂雪峯認為,環保工作推廣不順利,常常是因為「太麻煩、太難做、太遙遠」,既然這樣,就從最簡單的開始做,當走出環保行動的第一步之後,其他項目的推行就會更容易。環保行動生活化,這是救地球環境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