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現場

樂天知命的測量員劉正達

樂天知命的測量員劉正達
除了隧道工程,測量是個戶外工作,烈日與寒風下的作業雖然辛苦,卻是認真負責的成績和體驗。
曾漢東
第23期
余立琴
我不汲汲於富貴,錢夠用就好。
沒有案件或是下雨天無法作業,偶爾一個月只工作10天也無妨;
接到工程時,我則堅守「認真」的原則,絲毫不馬虎。

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六叔畫的一張圖。圖中的日式木造房子,是六叔心目中的理想家園。這張透視圖,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還在就讀國中的我,夢想以後能親手建蓋自己的家。

以不錯的分數考上高工,本有機會選擇比建築科更高分的科系,然而,烙印在心扉的那間木造房子,模樣雖有些模糊,輪廓卻清晰可辨,我毫不猶豫地在志願表上填下「建築科」。

1984年高工畢業,我因為不用當兵,一離開學校隨即踏入社會。不用當兵,卻是一個頑皮小孩心中永遠的痛。5歲時,年幼的我不小心用鐮刀傷及左眼的白眼球,所幸對視力影響不大;7歲,被叔叔用原子筆不小心刺中眼球的意外,我的右眼失去了大部分的視力。從此,單眼視力伴我一生,我卻並不以此為悲。

事業路天註定,勞者多能

初出社會的前幾個工作,雖然都只是短短數月的經歷,但我覺得對一個年輕人來講,從中學到的社會經驗,都是歷練,都能成長。尤其是現場監工,掃地、接水管,一些打雜的事亦須包辦,不像現在的監工真的僅只監工。雖然很累,但如今檢視自己的經歷,我深刻體會到「做得多就學得多」,辛苦有所代價。

監工半年後的某天,堂叔在電話中問我要不要學測量,說是中華工程公司缺測工。測量甚麼,我並不十分清楚,當時卻不假思索答應去當臨時工。一通電話引領了我未來的方向,視力不佳的我,註定從此和測量這樣耗眼力的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不會就問,打下紮實基本功

新來乍到,隊長劉至恭告訴我,不管會不會,剛來的就得先打木樁。打木樁、扛木樁、拉皮尺,從頭學起。約兩三個月後,終於開始學習架儀器。一天,隊長拿了一整本的道路施工圖給我,說了一句「不會的就問」。當時要建造高速公路五堵及八堵交流道,所有的主測人都是學土木測量工程,對學建築的我來說,道路施工圖要靠自己摸索,並不容易。

生手如我,只能不斷地問,打破沙鍋璺到底。所幸隊長與陳順裕等工程師不厭其煩指導我,歷時一年六個月的工程,我學到了大部分的基礎功夫。爾後,在不同的營造場負責監工與測量,我繼續邊做邊學,因而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施工圖只是參考圖,監工拿到施工圖得先做細部分解,算出數量給工人看,教他們怎麼做。我每拿到施工圖就是想辦法解決,盡量做,不停地努力去做,除此之外,其他的事也沒想太多。

90年代,建築業景氣正值高峰,營造場常會承包公共工程,監工的需求量很大,我於是跟著工程到處跑。1987年污水處理廠興建工廠,我就近住在工寮,一天工作12個小時,很少休假。經歷這段時間,我從陌生新人到逐漸上手,雖然又忙又累,卻累積了屬於自己的生命經驗。

順應自然,盡力而為

同年,耗資四億多的連續壁大工程,由四、五個監工分工,各自有負責的區塊。其中,雖然我的學歷最低,卻不會影響到我,我總認為把工程做好最重要。不管業主的要求如何嚴格,我都會努力做到讓他滿意為止。

建築業景氣於1996年開始走下坡,公司標不到工程,我只得回到家鄉宜蘭尋求工作機會。先是受僱於人,後來熟識的營造場會直接找我負責測量工程。自然而然地,從1998年起,我開始獨力作業土木建築施工測量工程。

工程不分大小我都接手,四處跑四處做。做測量工程至今10年,全靠同學或營造場對我的信任,介紹案件。我不汲汲於富貴,沒有案件或是下雨天無法作業,偶爾一個月只工作10天也無妨;接到工程時,我則堅守「認真」的原則,絲毫不馬虎。

寬以待人,不分彼此共打拚

工程完工,偶爾會碰到請不到款的情況,對方會以「你的資料有問題,要重做。」為藉口,拒絕付款,日後也曾再碰頭,他並沒有還款的意願。雖然心中有些悶,也會有所質疑,但轉念一想:「他不給你,或許因為他有困難,以後不做他的工程就好,就當作是做善事吧!」也就釋懷了。

我認為凡事不必太計較,接工程以來,有幾位和我一起共事的員工,現在成為我的工作夥伴。接到案件,大家不分彼此認真工作,也相互幫忙,開心地共同完成它。

以前測量要按照公式去算,看似簡單,卻不容易。現在做測量電腦都幫你算好,簡單多了,經驗、判斷力和別人對你的信任度也就關係到工程的取得與否,而那是建立在你的表現值得人家信任。

除了隧道工程,這是個戶外工作,烈日與寒風下的作業雖然辛苦,卻是認真負責的成績和體驗。未來的日子裡,即使因為視力不好而需要比別人加倍付出,我希望自己能繼續秉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面對測量,回饋業主對我的信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