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五,當美國國會還在為布希政府的7,000億救市計畫而爭持不休時,澳洲政府「靜悄悄」地推出了一個40億的救市計畫。不過,澳洲政府不會同意「救市」這個說法,因為它說這筆錢不會像美國的7,000億那樣,去買些「爛帳」,而是只買信用級別為AAA級的房屋貸款。
澳洲政府表示,投入這筆錢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房屋貸款市場的競爭度。澳洲的房屋貸款市場上有銀行和非銀行兩種機構,非銀行貸款機構本來占有相當的市場分額。但自從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以來,金融市場上的資金捉襟見肘,非銀行機構不像銀行那樣,有儲戶的存款資金,所以很難從資本市場上得到資金支撐業務。
另外,在動盪不安的形勢中,借款者會認為資金雄厚的大銀行更加安全,所以澳洲四大銀行在房屋貸款市場中的分額迅速上升到85%左右,而中小型銀行和非銀行貸款機構的日子就很不好過。所以澳洲政府拿出這40億來,是專門幫助中小型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
澳洲政府表示,希望這筆錢能夠增強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性;同時,由於政府將只購買AAA級貸款,因此不存在這筆錢將「打水漂」的問題。
那麼在這場全球性金融風暴中,澳洲的情況怎樣呢?
有人講:「美國一感冒,澳洲就咳嗽」,的確,由於澳美兩國的戰略聯盟關係,美國對澳洲的影響,可說大於任何其他國家。
具體到股市上,因為澳洲和美國的時差關係,所以美國的股市閉市了,澳洲的股市正好就該開盤了。因此,很多時候,只要看華爾街的道瓊斯指數的走勢,就知澳洲股市開盤後會怎樣。
澳洲股市從去年11月6800多點的高點一路下滑到9月底的4500~4600點,已跌去30%多。許多人的財產大幅縮水,養老基金從今年1月份以來的損失已達9.1%。
不過,從次貸危機一開始,澳洲政府就反覆強調,澳洲的情況跟美國完全不同,澳洲的金融和銀行體系的監管非常嚴格,風格控制的很好;在全球25萬家銀行之中,只有18家被評為AA投資級,而澳洲的4大主要銀行全部在這18家之內。
除了政府官員之外,一些評論員和經濟學家也在報紙上寫文章給澳洲人打氣。一個名叫Jacob Saulwick的評論員引用經濟預測機構IBIS的數據分析道,自1788年歐洲人到達澳洲之後,在澳洲220年的歷史之中,只有22年處於經濟衰退(recession)狀態。總的來說,「好日子」遠遠多於「壞日子」。現在每100個澳洲人中,只有4個人經歷過1929~1933年的大蕭條。
在過去70年中,澳洲只有5年處於經濟衰退之中,但卻從來沒有經歷過蕭條(depression)。澳洲一共只經歷過4次經濟蕭條,分別發生在1788~89年,1840~1846年,1890年代及1929~1933年。
另外,Jacob Saulwick認為,澳洲經濟比美國經濟抵禦風暴的能力更強的原因是,美國政府有伊拉克戰爭的巨額開支,美國的稅入只相當於GDP的25%,而澳洲的稅入相當於GDP的31%。美國的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只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7%,相反,澳洲的這個比例高達27%。由於資本支出是經濟及生產力增長的動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澳洲經濟的後勁也比美國強。
因此,結合各方面的情況,Jacob Saulwick以及經濟預測機構IBIS的主席Phil Ruthven都認為,雖然澳洲經濟存在著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因為澳洲有一整套防止衰退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