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得來不易 黑琵棲地蛻變國際級濕地

得來不易 黑琵棲地蛻變國際級濕地
黑琵冬日向晚倦鳥知歸。
黃俊賢
第27期
賴永隆
黑面舞者展開翅膀,在北風的吹送下年年抵達台灣,七股已為牠們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家,並準備好做東家,招待這一批批遠道而來的貴客。藉由黑面琵鷺,台灣人學習了更多的保育觀念……

被列為國際級瀕臨絕種、保育的黑面琵鷺,一百多年前台灣就開始有牠的紀錄。黑面琵鷺在台南縣七股度冬棲地經過了與漁民對立、與工業區爭地的無辜歲月,近十年來終於得到人類關愛有加的禮遇和保護。黑面琵鷺在七股的境遇,可視為台灣對環保、生態保護意識提升的指標。

黑面琵鷺度冬主棲地的曾文溪口海埔新生地,是水鳥棲息、覓食的天堂,所發現的留鳥或過境鳥超過兩百種,包括雁鴨科、鷺科、鷗科、鷸鳥科等。常可見成百上千鳥兒群聚飛翔場面,不經意地轉頭,也時可驚見鳥兒在眼前悠閒飛過。

人工打造野鳥棲息聖地

1984年台南縣政府在曾文溪口北岸築人工河堤與海堤,將泥灘地開發成820多公頃的海埔新生地,準備開發成工業用地,長達數公里的堤防留有水閘門與外海相通。

潮水透過閘門漲退,形成約280公頃有機營養鹽的浮覆地,大量的魚、蝦、貝類及藻類繁衍生長,造就了豐富的河口生態體系,吸引無數的野生鳥類聚集棲息,加上視野遼闊、堤防內側有頗深的潮溝,形成良好的隔離作用,對於警覺性較強的黑面琵鷺而言,這裡成了最理想的棲息地。

1985年郭忠誠發現曾文溪北岸有近百隻黑面琵鷺。1989年約有190隻出現於七股,2000年全球的黑面琵鷺增為772隻,有488隻飛到七股度冬。而根據去年11月的觀察紀錄,台灣總共有1,151隻棲息,創了歷年紀錄;到2008年1月,全世界普查共有2,065隻,台灣全島有1,030隻。七股成為全球黑琵最大的度冬地,已見到保育的成果。

歷經萬難 台灣和國際保育接軌

地方政府於1987年計畫在黑面琵鷺主棲地的曾文溪口開發工業區後,七股居民和保育人士發出反對的聲浪,透過媒體披露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民眾才開始知道台灣島的西隅住了一群珍貴稀有的黑面舞者。

1992年發生的黑面琵鷺槍擊事件,使台灣保育形象蒙了羞,引起國內保育團體的指責以及國際環保團體的關注。在國內外輿論串連施壓下,環保署否決了地方政府提出的七股工業區開發計畫;農委會亦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黑面琵鷺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當年冬季約有4萬人擁入七股觀賞黑面琵鷺。

1994年東帝士、燁隆集團則提出「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該案計畫填平七股潟湖水域作為廠房用地,除斷了當地漁民利用潟湖的漁業生計,鄰近工業區的黑面琵鷺主棲地將同樣受到波及。經環保等團體的抗爭,濱南開發案拖延至2007年才確定胎死腹中。

愛鳥 成立多個保護傘

歷經十多年的倡議,2002年地方政府公告曾文溪口北岸海埔新生地,設為「黑面琵鷺保護區及其重要棲息地」,其中300公頃為黑面琵鷺保護區,東魚塭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約534公頃,其中的保護區禁止一切漁撈活動;2003年成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後,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終於有了得以長居久安的一處樂土。

2002年12月起的數月,黑面琵鷺誤食死魚死蝦導致感染病毒,累計有73隻死亡、17隻經救援野放的疑似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後,多個黑面琵鷺巡守隊陸續成立。巡守隊重點的工作,包括撈除魚塭中的死魚,每天監測水中的溶氧,驅趕保護區內活動的野狗,及禁止輕航機闖入影響黑面琵鷺的棲息。

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在七股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內,仿黑面琵鷺棲息的站立方式將建築建於水上,擔負起生態保育、研究、教育及維護珍貴生態資源的責任。台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每個月也在16個定點進行採樣,檢測水質與土壤是否有肉毒桿菌陽性反應,作為棲地經營管理依據。

2007年內政部營建署展開國家級重要濕地評選作業,黑面琵鷺保護區與四草保護區同列為台灣國際級濕地。曾文溪出海口黑面琵鷺保護區幾百隻群聚一起飛翔的畫面,總是吸引國內外愛好者的目光,同時大約有200多種候鳥因此受惠。

黑面舞者展開翅膀,在北風的吹送下年年抵達台灣,七股已為牠們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家,並準備好做東家,招待這一批批遠道而來的貴客。藉由黑面琵鷺的關係,台灣人學習了更多的保育觀念,原本討厭牠們入侵魚塭掠食魚蝦的當地漁民、水產養殖者,也在每年入秋後歡迎黑面琵鷺的造訪,願與牠們共享濕地。而在生態旅遊興起後,「賞黑琵」將回饋給地方發展觀光的商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摸石過河」掛牌
啟動自貿區引發「網路特區」輿論戰 與此前高調宣傳相反,自貿區掛牌儀式出乎意料地格外低調。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的最高中央官員為商務部長高虎城。…
侵犯民權 英國將廢除身分證
英國政府宣布,前任工黨政府推出的「全國身分證」制度,將在100天內廢除,所有已經發出的卡片將無效。…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阿信主播」陳雅琳的勵志故事
在台灣,提起新聞電視台女主播,「陳雅琳」的名字與其認真幹練、氣質清新的形象,一定會閃過許多人的腦海。即便如今已是三立電視新聞台的總編輯,…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37歲湯政翔 10年有成建立可近聯合事業團隊
沒有漂亮的學歷、沒有富爸爸、不懂得算計與心機,這樣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真能打下一片天嗎?答案是肯定的。37歲的湯政翔就是一個例子。…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
陌生的面孔 電影中的少數族群
不只是復仇──《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新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