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潟湖品海鮮 賞鳥觀綠隧樂逍遙](/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27/123_2.jpg)
俗稱「內海仔」的七股潟湖,外圍由網仔寮汕等沙洲阻隔台灣海峽風浪,即使東北季風發威下水波仍平靜,搭觀光漁筏登沙洲體驗是七股最熱門的生態旅遊。
蚵殼串出潟湖好風情
七股潟湖內,縱橫林立、一望無際的蚵棚掛滿蚵殼,貌似垂吊串串珠簾,定置魚網亦星羅棋布。遊客搭乘觀光漁筏,行進中觀賞老神在在一動也不動佇立柱頭上的鸕鶿、傾聽駕駛述說潟湖歷史的同時,看見站立水中忙於工作的蚵嫂可別忘了揮手打招呼。
在網仔寮汕碼頭上岸,經竹籠木棧道兩側,可觀看出洞覓食的沙蟹於退潮的沙灘上留下美麗圖案。穿越高大木麻黃叢林,映入眼簾的則是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及起伏風動、沙丘滾滾的景觀。這裡除了挖大蛤蜊或追逐浪花,亦可選擇赤腳漫步於柔軟沙灘,觀海景、吹海風,欣賞沙丘隨風飄移,宛若置身世外桃源。
回航途中,夕陽西下彩霞滿天伴船歸,正是七股沿海最為瑰麗的時分。行進的漁筏劃過水面激起波光蕩漾,銀亮的小魚時而躍出恬靜的水面,映出一幅純樸安逸的海濱景象。七股潟湖景緻美得令人流連忘返。
鮮美野味盡出 現撈現煮吃口味
當地居民在蘊藏200種以上魚貝類及30多種螃蟹的潟湖天然養殖場,圍網養殖文蛤、搭棚養蚵及施放定置網捕魚,漁獲豐富,現撈現煮的海產味美,吸引遊客大口嚐鮮。
「蚵仔甜、魚仔鮮、蟳仔爬甲歸壁邊」是當地海產的貼切寫照。七股海產三寶──鮮蚵、虱目魚、吳郭魚,以及價格大眾化的網罟魚貨等海產,新鮮且物超所值,成就了176縣道著名的「七股海產街」;散落於各地的海產店,假日亦人滿為患。
標榜現撈現煮特色的在地餐廳,推出清淡的鄉土風味餐或精緻料理美食,料理簡單,鮮美野味盡出,皆能滿足各色各樣挑剔的嘴,直讓老饕大呼過癮。
登高望遠 絕色美景全多錄
由北開通到曾文溪畔的61號快速道路,在七股溪出海口形成了景觀大橋,登高遠眺七股潟湖、七股溪紅樹林及七股漁村,遼闊景觀一覽無遺,已成為當地最耀眼的地標。
七股鹽山近20公尺高,遠望狀似日本富士山,闢有登高步道臨頂遠眺風光,從鹽山滑落而下可體驗滑雪感覺。另外,台灣鹽博物館運用科技與創意,記錄先民三百多年來為鹽業打拚的足跡與台灣鹽業的發展。相鄰的兩處都可體驗踩水車、粑鹽、挑鹽等晒鹽文化,會是個難得的經驗。
紅樹林水上綠隧 發現驚喜
紅樹林是台江內海濕地不經意即可看到的植物。三百多年前,七股一帶的紅樹林已十分茂盛,當時的漚汪溪被荷蘭人稱為「綠谷」。樹影搖曳而綠意盎然的紅樹林,以台南市四草竹筏港紅樹林在水道間形成的「水上綠色隧道」,景觀尤具特色與傳奇色彩。
清末開鑿河道,連接國賽港(今七股)、鹿耳門、四草湖至台南安平港,用以接運貨物。其中鹿耳門至四草湖間的小運河,因只能通行竹筏,所以稱為竹筏港。大半淤塞的河道,目前僅剩大眾廟與釐金局間的八百多公尺可通行竹筏。
竹筏由大眾廟前的水閘旁出發,遊客坐在小板凳上聽解說,經過海堡橋,夾雜幾棵黃槿、台灣海桐,時見落花隨波逐流,紅樹林越生越密,竹筏終於進入三百多公尺長密而不高的綠色隧道,遠觀則透出深沉的寧靜。
「哇!」綠隧中陽光從空中交纏枝枒間篩落下來,光影幻化如詩如畫,像面鏡子的水面,泛著樹蔭的綠影,景色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大夥兒眼睛為之一亮,只能不停地讚嘆。
岸邊螃蟹和彈塗魚爭相出來晒太陽,紅藍蜻蜓點水起舞,一隻鷺鷥貼著水面於船旁掠過,引起一陣驚呼。
竹筏穿過綠隧到另一處水閘處掉頭,此地是清代的釐金局遺址,在此折返,遊客可再一次回味這令人永難忘懷的綠色隧道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