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經濟回暖」只是自我安慰

中國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告急,幾十個城市努力「救市」,竟然有父母買房子,子女中學聯考可以「加15分」。
中國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告急,幾十個城市努力「救市」,竟然有父母買房子,子女中學聯考可以「加15分」。
揚子晚報網站擷圖
第34期
何清漣

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說法不脛而走。但查究下來,就會發現這股回暖之風是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吹送,風源是「工業增加值止跌回升」、「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1%」。

經濟回暖之風源自國家統計局

因為以前海外有人質疑中國數據有假,理由之一是各種數據不配套。這次國家統計局為了證明這數據是真的,於是論證了「工業增加值與PMI和發電量數據相吻合」、「工業增加值結構數據與物價指數相吻合」、「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有了數據配套,國家統計局頗有底氣地預言「未來工業數據表現將好轉」。為何要發表利好消息?道理很簡單:中國經濟需要信心支撐。

為了不讓這條好消息成為孤證,中國媒體還轉載了美國《新聞周刊》一條〈新消費大國〉新聞,強調「中國消費者不再捂緊錢袋,要扮演『購物狂』的角色」。借英國媒體之口稱「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很多西方國家希望得到中國的錢來應對目前的經濟危機」。中新網則「據聯合國網站報導,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3月26日發布的《2009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指出,中國仍將是全球恢復的動力」。一時間,「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的自我安慰之說充斥中國媒體。

冷風八面來

中國這條頗具「權威」的好消息,正好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公報內容相反。OECD於3月6日發布了一份公報(OCED 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s reach new low),根據各國經濟的綜合先行指數判斷各國經濟下滑速度。這個報告明確指出,中國1月份的綜合先行指數CLI再度下降2.1個百分點,降至87.4,年降幅度為14.8,下降速度僅次於俄羅斯,列世界第二名。 

3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發布一份報告,稱中國經濟週期性下滑才剛開始,正好與OCED相呼應。該報告的主要觀點是:工業層面的數據回暖,一方面是中國刺激性政策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08年過度存貨調整的產物,因此,部分工業小幅反彈不僅沒有堅實的需求基礎,也沒有因應的結構支撐,難以從根本上啟動中國經濟的全局回暖。目前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經濟小幅反彈無法左右中國宏觀經濟持續下滑的趨勢。

一直雄踞中國「經濟之都」的上海,雖然在BBC記者羅伯特‧斯佩特眼中,「感覺上仍很繁榮」,但其1~2月的工業生產仍延續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下滑走勢,比去年同期下降12.7%;降幅在20~30%之間的行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通信、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過去十餘年來作為上海經濟龍頭產業的房地產明顯萎縮。作為中國經濟兩大引擎之一的廣東已經死火,上海經濟如果再繼續下滑,恐怕國家統計局依靠數據鼓舞人心之舉將陷於徒勞。

另外還有條不太好的消息:截至2月末,中國工業企業應收帳款3.9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企業應收款如果大幅增加,則會導致銀行壞帳增加。

支撐繁榮的基礎已經毀壞

由於各國經濟目前都萎靡不振,不少對中國經濟不甚瞭解的各國政要都期盼中國力挽狂瀾於既倒,出面拯救世界經濟。正因如此,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幾個經濟指標就能鼓起這類人的期盼信心。由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經常服務於政治需要,有鑒於此,筆者以為,與其陷入該局布置的數據迷宮之中,還不如考察中國曾經有過的繁榮依靠什麼支撐,以及這些曾經有過的經濟推動力是否還能繼續。

中國經濟在嚴重透支勞工生命福利與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形成了幾大經濟推動力:房地產業(包括工業廠房、商業大樓)、投資(包括外商投資與政府投資)、淨出口(商品與勞動服務),消費(個人消費與政府的「三公」消費,即公車私用,公款吃喝,公費出國旅遊)。房地產業一直充當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土地出讓金收入與房地產稅收早已成為支撐地方財政的半壁江山(否則政府公款消費也不會如此大方)。投資、消費、出口一直被稱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即使在這幾大推力的作用下,中國國民財富的增長也只是借助政策等作用,在地產、金融、股市與礦產這幾大領域裡增長,而這就是國際社會高度看好的所謂「中國發展模式」。

期盼中國經濟再度繁榮,只有兩條途徑,一是尋找新的推動力;二是讓這幾大推動力復甦還陽。自本世紀初以來,各級政府與企業一直睜大眼睛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可惜那個「點」至今芳蹤杳然。讓幾大推動力復甦還陽更是無望:外資要走,想留也留不住;目前讓外國人多買中國產品更屬無望,更何況外國消費者已將「中國製造」視為劣質品的代名詞。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告急,儘管全國幾十個城市努力「救市」,連「買房者孩子中考可加分」等荒誕辨法都不惜一試,房地產也還是回春無望。

正如筆者早前所指出那樣:即使沒有世界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早就陷入不可持續的困境。一是受限於生態制約,資源供給不可持續;二是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偏高,進出口貿易占GDP比例高達約70%,國際市場的需求不可持續。三是投資張力不可持續,目前外資紛紛撤退,只剩下中國政府許諾的4萬億政府投資。這些投資有許多還得依靠政府發行各種債券才能兌現。

可以斷言,中國經濟不可能再現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直至2006年的繁榮,因為那種「繁榮」,是中國政府用飲鴆止渴的透支方式營造出來的。為了這曾經有過的「繁榮」,中國將支付沉重代價,目前這種支付還剛剛開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川普棄巴黎協定 凸顯中、印、俄無所約束
美國總統川普6月1日宣布退出2015年得到195個國家支持而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全球震驚。 川普對重返巴黎協議保持開放…
該來的總是會來
人生中的事物沒有偶然,只有必然。許多我們以為偶然間發生的事,實際上卻是因緣際會相互作用下必然發生的結果,只是我們看不到背後的因緣關係…
苦茶伴清香 平淡是真福
世俗之人無不羡慕金錢與權力,欲獲之而後快。窮人希望變成富人,然而世間終究還是窮人居多;平民欲提升為官,但是天下雖大卻庶民多而官少。平民百姓…
中國官員「落馬」的離奇故事
現今中國貪腐官員「落馬」似已不具有新聞價值。據官方中紀委披露,2010年,被查處的官員僅縣處級以上的就有5,098人,「平均每天查處14人…
「潤學」當道 中國湧現逃跑潮
在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及上海長達兩個多月的封控下,人民眼裡看到的是中國共產黨治理的荒誕不經,感受到的是憤怒、悲傷與痛苦,心中隱忍已久的底線被踩…
「中國製造」貴於國外 全民瘋囤
當前,中國的物價飛高,伴隨著「囤囤族」應運而生。各界分析發現,中國的食品物價不僅超於美國,甚至「中國製造」的產品也是國內貴於國外。 「…
替補爭議的金童玉女:林公公與鼠王芬
今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為防止類似去年泛民(泛民主派)部分政黨以五區總辭再進行補選作為變相公投的事件重演,香港特區政府的「…
世界高音歌王 帕瓦羅蒂奇妙的生命現象
帕瓦羅蒂是一個領著世界如醉如狂走過40年的經典人物,他的成就不僅在於享譽全球的「高音C之王」,在其過世之後,也給人類留下關於生命現象的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