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武術大約可分為內家拳與外家拳,所謂內家拳包括太極、八卦、形意、武當等拳法,外家拳則有長拳、北方拳與南方拳三大類。少林拳屬於長拳類,武俠小說裡經常被提到的通臂拳、螳螂拳則屬於北方拳,葉問的詠春拳與出名的洪拳都屬於南方拳。
除了拳法,還包括兵器,也區分為內外家的兵器,一般常見的刀、槍、劍、棍都是外家兵器,內家倒有些特別的兵器,如鴛鴦鉞、乾坤圈,此外像太極劍和形意槍也都是內家兵器。
習武對強健體魄有正面的功效,但自1990年代,為了讓武術成為比賽項目,中國大陸的武術界將傳統武術套路大肆改動,變成花俏好看、結合雜耍或新體育,成為表演成分大於武術實戰能力的「新武術」。
中共當局甚至有計畫地組織專業人員,將太極拳、中組長拳、初級長拳以及器械套路予以簡化,並在高等師範院校及體育學院開班授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武術協會,美其名為「收集各家之所長」、「去蕪存菁」、「推廣武術運動」,實際上卻貶抑了中華傳統武術,讓傳統武術的套路亂了套。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甚至批鬥傳統武術的發揚者和老師父。
從武術家到科學研究人員,李有甫用科學的方式去理解、研究傳統武術的奧妙,更能發現傳統武術的深邃。因此對他而言,所謂的「新武術」外形有點像武術,但實質內涵卻截然不同。他認為:「新武術與傳統武術最大的差別,就是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神傳文化在發展過程當中,個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受到某種啟發,他們悟出來的道理、悟出來的技術方法和武德。新武術不是這樣的,誰都可以編,運動員都可以自己編出來。」
新武術強調「自選拳」,是一種缺乏門派師承的自由拳術,選手自己就可以編出一套拳路,融合西方的體操、舞蹈甚至雜技等。因此,新武術的興起也意味著傳統師承門派武術開始面臨沒落的危機。自從亞運添增「新武術」比賽項目後,台灣武術界也受到這些不良的影響,傳統武術已被推擠到邊緣,一些傳統武術技藝隨著老師父的離世而逐漸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