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台鐵宣布將收回瑞芳、福隆、關山、池上等便當的月台叫賣權,以後只能在列車內販賣便當。雖然台鐵澄清這些鐵路便當不會從此消失,但這個消息讓我聽了有一點點惻然,就像旅行的記憶又無聲地失落了一片在時間的洪流,一去不返。
火車便當是旅行記憶美好的一部分。在交通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坐火車對小孩子來說可是件天大的事,重要性比學校遠足有過之而無不及。幼年記憶裡的火車沒有空調,只能靠笨重的窗戶通風。想當然耳,坐車經過幾個山洞後,坐車的人大多會「面有土色」,不灰頭土臉也很難。儘管如此狼狽,小時候我還是很期盼媽媽能帶我坐火車回鄉下。
以前坐火車會有很多驚奇,琳瑯滿目的零食車跟拿大水壺的茶水叔叔的倒水特技,都會讓小小孩驚聲歡笑不已。儘管媽媽已經準備了乖乖跟餅乾,但就是沒有車上的魷魚絲有吸引力。
坐火車固然樂趣不少,但都比不上吃火車便當令人期待。以前只有慢車,光從南部到中部,坐一趟車就得花上4、5個小時,所以在車上吃午餐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
以前的鐵路便當是用圓鐵盒裝,拿到手的時候還挺燙手。便當的價錢多少我不記得了,不過媽媽從來都只買一個給小毛頭們解饞,價錢大概是不便宜。以前的飯盒菜色其實挺簡單,一塊滷透的肉排骨、一塊薄薄的火腿、一片醬瓜、一小撮酸菜跟一顆滷蛋,但不知道為甚麼,看著蓊鬱的原野景致配著火車節奏吃的便當,滋味特別美好。不過在鐵路電氣化後,舊式便當逐漸被紙盒便當取代。雖然火車便當的銷路還是很好,但是不知道是口味變了,還是心境變了,吃便當的樂趣少了許多。
後來長大一點有機會坐火車去東北角,才又見識到貢寮福隆的月台便當奇景。在列車短短停靠的一分多鐘時間,只見便當阿姨們在每個車廂旁大聲吆喝,快速地拿便當跟找錢,買賣的人都生怕錯過機會。來得及買到便當的乘客臉上心滿意足的神情,跟買不到的人一臉懊惱神情的對比,讓人印象深刻。當然了,東北角便當的內容比早期台鐵陽春版便當豐富多了,豆干、五花肉片、滷蛋還有配菜,打開就香氣撲鼻。車站前老字號的便當店,假日時經常大排長龍,為的就是一嚐那肥而不膩滷到香透的五花肉片與豆干配上香Q彈牙米飯的便當美味。
東幹線著名的關山跟池上便當則是以米的口感香氣出名,但菜的內容就跟福隆便當有些不同了。為了襯托好吃的池上與關山米,東部便當的菜色鹹度較淡,燒肉、滷蛋、香腸、醃蘿蔔與高麗菜為主要菜色,在木片飯盒的包裝下,飯吃起來會有一種清香,吃完的滿足感很高。正因為味道比較平衡豐富,池上與關山便當相當受到消費者喜愛,在各城市鄉鎮都可以找到池上便當的蹤跡,算是所有火車便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目前關山站還有月台便當販賣,有東部縱谷的山清水秀的美景相伴,也幫原本就好吃的關山便當加了不少好味道。
說來有趣,月台便當似乎是東部幹線的特色。其實阿里山線的奮起湖便當近幾年因為某家超商行銷而變得挺有名的,原本是提供給阿里山茶農跟過客的便當,在媒體哄抬後忽然間暴紅,便當店如雨後春筍興起,反倒讓大家搞不清楚甚麼才是奮起湖便當了。
或許是筆者個人的小小偏見,覺得火車便當還是在火車上才會好吃,畢竟那是火車旅行不能切割的樂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