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的威力具體而微地反應在EMBA同學的工作異動上。一位原先擔任銀行高階經理的同學轉換跑道,我寫信鼓勵他,他回函說:「與其在公司無奈地當枯木,不如當在原野盛開的花朵。」這樣的掙扎,我也深刻經歷過。
「雲映日而成霞,泉挂巖而成瀑,所托者異,而名亦因之。」在大公司或聲譽良好的組織任職的確與有榮焉,自己的「價值」彷彿也水漲船高。一旦離開這支保護傘,光環不再,明明自己的「品質」沒變質,但你在別人眼中的身價,往往像跳樓大拍賣或像年終特惠的折扣,愈打愈凶了。
名與實之間的取捨、要跳出社會認定的「成就」定義為甚麼那麼難?我非常喜愛泰戈爾的詩,可惜沒能領悟他說的「人之慾望僅給生命的雲煙,平添些許彩虹的顏色。」(Our desire lends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to the mere mists and vapours of life.)老子的心得:「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也不是我這個糊塗人能完全領會的。
沒有人不愛聽好話,即使是假話。《尹文子》一書中記載戰國時的齊宣王喜歡射箭,最愛聽別人稱讚他能拉硬弓。他的弓事實上使上三石的力氣就可以拉滿。他拿弓給左右的臣子拉拉看,大家紛紛試拉,才拉開到一半,就都裝作拉不動,放下來了。這些近臣不約而同地表示:「拉這張弓需要的力氣不下九石,如果不是大王神力,還有誰能用得了呢?」宣王一聽更樂了!這群馬屁精的所言所行,堪稱「政治正確」。誰會這麼白目地說老實話,這樣還當得成他的左右手嗎?
「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也許宣王是被屬下矇蔽的吧,不過也不乏「明知故犯」的。五代十國的高僧貫休聽說吳越王錢鏐喜歡下圍棋,就獻了一首詩,請求對弈。詩中有兩句錢鏐很欣賞:「滿堂綺麗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但他傳旨要貫休將其中的「十四州」改成「四十州」,才准他晉見。貫休的回應是:「州難添,詩亦難改。我閒雲野鶴,何天不可飛?」錢鏐只有十四州,要別人發違心之論改成四十州,紙上畫大餅,過乾癮也爽。
一般人努力打拚、犧牲點假期,或許就可以滿足個人在工作上的成就感或對名的追求;不過若是一國之君虛榮成性,不能如實面對本國國力,卻有可能賠上整個國家。《戰國策.齊策》裡有個活生生的例子:「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後,雖有勝名而有亡之實,是何故也?齊大而魯小。」
就是因為對表象或對名的無法自拔,心情也難免沉浮其中,或為他人所利用了。《莊子》裡有則故事──宋國有位養猴子的人叫狙公,他分橡子給猴子吃,對猴子說:早上吃三升,晚上吃四升。「朝三而暮四。」猴子們聽了覺得少,大怒。狙公就說,那就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吧。「然則朝四而暮三。」猴子們聽到早上多一升,就都高興了。「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猴子們不核其實,但喜其名。狙公也因應猴子的好惡,而有所運用因任。
電影《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裡John Milton 有句名言:「虛榮,確實是我最愛的原罪。」(Vanity-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能誠實面對自己、反求諸己確實不容易。
戰國時代的齊相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佚麗」,問他的妻、妾與客人,他與城北徐公誰長得比較英俊。三個人都先後篤定地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隔天,徐公來了,鄒忌左看又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可見他並沒有被美言所惑。晚上躺著休息時,鄒忌還想著這件事情,心裡明白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他以切身的經驗體會告訴齊威王:「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愈在上位,受到的矇蔽愈多,愈不容易聽到真話。齊威王竟也從善如流,下令廣納勸諫:「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一位皇帝的反躬自省造就了這樁美事。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中也有沒被名位權勢沖昏頭的例子:范蠡。他跟隨句踐20幾年,協助句踐洗刷「會稽之恥」,但他深知「句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且「大名之下,難以久居」,於是他輕裝簡從地離開。
范蠡轉換職場後,成了漁業鉅子。此時,他又感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他散盡家產,到「陶」這個地方重新開始。他再度致富,人稱「陶朱公」。我想范蠡一定是上天喜愛的子民,倒不完全是因為他事業常創高峰,而是因為他做甚麼像甚麼。我最感佩服的是他挹而損之的智慧。
最近與以前的同事相聚,得知一位年紀不到40歲的部門同事罹癌暫時停職休養。他是一位在一個步調極為匆忙的工作環境,難得依然保有和善與誠懇的好好先生。聽到他的消息,我忽然覺得連最親密的身體也不是自己能完全擁有與主宰的。現在的社會誰不重養生,但病還是照樣來。那甚麼才是真正的擁有?生命的精力應該放在哪兒才最明智?
「死亡給生命之幣烙上面值;如此方才可能,用生命去購買真正的無價之寶。」 (Death's stamp gives value to the coin of life; making it possible to buy with life what is truly precious.)人的生命其實不長,能善用生命之幣,在虹彩與泥土間盡早辨識出珍寶的人,應該才是最明慧的有福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