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電子閱讀 嚴重損害人類思考

研究顯示,使用網路、電子書會分散注意力,損害深度思考的能力。
Thinkstock
第166期
黎紫曦

近幾年電子產品日新月異,不少兒童沉迷其中。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很容易引發疾病,例如:肥胖、視力問題等。很多醫生及專家已經對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感到憂慮。

英國閱讀慈善機構BookTrust聯合英國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對一千五百多名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2%的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使用電子書會影響健康,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帶來負面影響。

儘管電子閱讀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趨勢,但是,仍有45%的家長認為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產品,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有35%的家長擔心孩子使用電子書會對紙質書喪失興趣;超過四分之一的父母認為電子書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變差;還有31%的家長認為閱讀電子產品會讓孩子接觸到不良內容。

中國大陸專欄作家陶傑曾撰文,批評中國人追捧使用電子書是一個錯誤潮流。因他指出:「首先,看電子書的螢幕是由光點組成,看得多,眼睛會疲勞甚至有害;其次,日本研究顯示,電子書的藍螢幕,大腦天生不吸收,讀電子書,看完20分鐘後,就不會記得前面看過甚麼。」

西方有大量研究證實,使用網路會分散注意力,嚴重損害人類深度思考的能力,甚至可直接改變人腦的行為。

美國知名科技作家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曾經指出,網路可以毀掉人類的思維,令人變得愚蠢。他引用數十項學術研究得出的相同結論:「當我們上網時,我們就進入一個倉促的閱讀環境,匆忙和心不在焉地思考,處於一個表面化、膚淺的學習過程。」

他解釋,傳統書籍是線性閱讀,句子結構較複雜,所以閱讀的人會邊讀邊思考。透過網路雖然容易讓我們獲得大量訊息,卻將我們變成膚淺的思想者,實際上在改變我們的大腦結構。」

研究消費者趨勢網站Trending Machine在2013年的調查顯示,在網路中成長的千禧世代,比起父母輩那一代更容易健忘。《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曾將網路比喻為人腦的「外接硬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