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那斯達克主席、72歲的馬多夫(Bernard Madoff)一頭花白的捲髮、鷹鉤鼻、一副金絲邊眼鏡、身穿卡其布囚服,在2008年承認通過「龐氏騙局」(Ponzi scheme)騙取了650億美元,欺騙了投資人和自己的親朋至少16年,被判入獄150年。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台灣在21年前也發生過類似的鴻源集團吸金事件。
挖東牆補西牆
馬多夫曾經是華爾街的傳奇,他出身中產猶太生意人家,在紐約皇后區長大。1960年他以500美元現金起家,註冊了馬多夫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做股票買賣的中間人。在弟弟的幫助下,馬多夫最先採用了電子交易系統,成為那斯達克,也就是全美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的五位締造者之一,並於1991年成為那斯達克董事會主席。
馬多夫承認,他自1992年開始「龐氏騙局」,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老鼠會」,在中國叫「挖東牆補西牆」。許多非法傳銷集團也是用這一招: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製造賺錢假象,騙取更多投資。馬多夫的吸金對象,包括: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 Santander S.A., SAN.MC)、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東京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蘇黎世的新私人銀行(Neue Privat Bank);擁有紐約大都會球團的地產大亨威爾朋(Fred Wilpon)、《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雜誌的主人祖克曼(Zuckerman)、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瑟爾(Elie Wiesel)、歐萊雅擁有人貝當古夫人(Liliane Bettencourt)等。
穩賺不賠、只接納圈內人
馬多夫能行騙近二十年,除了「穩賺不賠」的金字招牌外,還因為他「只接納圈內人」的形象。財經專家茲維格(Jason Zweig)在《華爾街日報》上形容的馬多夫「請君入甕」的過程,猶如騙術電影情節:一位被介紹是「大人物」的投資專家在私人俱樂部或其他上流人士聚會場合吹噓靠著馬多夫而投資發財,聽者上鉤後,再強調「須經邀請才能入會,也許可代為安排」。
受惑於神祕感和圈內人的優越感,即使馬多夫接受投資的條件很苛刻:投資底限是100萬美元,還必須經過「圈內人」介紹,上流社會有錢人還是蜂擁而至。茲維格說,投資人交付鉅款給馬多夫操作,每月穩賺大約一個百分點的利益,他們就沒想想,這種一、二十年都只賺不賠的投資是否「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摩根大通、匯豐、瑞銀難逃罪責
馬多夫的證券公司使用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匯豐(HSBC)和瑞銀(UBS)的帳戶,它們當年掌握的資訊足以察覺其形跡可疑。「千億美元進出一個帳戶,你應當警覺起來。摩根大通手裡有全部對帳單。」茲維格指稱:「銀行高層有人知道實情。」
負責對馬多夫的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皮卡德(Irving Picard)在2010年12月對摩根大通提起訴訟,索賠64億美元,理由是「對欺詐視而不見」以及「在其中起到合謀作用」。
如何提防「馬多夫」
如果有人說能保證你只賺不賠,或是答應你能快速賺錢,你就要小心了。馬多夫能吸引投資人,正是因為他許諾說,無論市況如何都能帶來回報。
正規的投資者,理應檢查為你理財人選的資質背景,核實其從業資格,還可以到證券主管機關網站查找投資顧問公開的資訊。
如果你已經是一起欺詐案的受害人,或懷疑自己成了受害人,更要及時向證券投資人保護機構報案。
《金融時報》記者問馬多夫,今後有甚麼打算?他說:「獄警都尊敬我,我的房間有木門,窗戶上沒有鐵柵欄。」當問到妻子茹絲(Ruth)和自殺的兒子馬克(Mark)時,馬多夫流下了眼淚:「我說的一切都不是我行為的藉口,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全部責任。」
他妻子對馬多夫的欺騙行為無法諒解,至今罕有聯繫。2008年12月11日,在律師的建議下,馬多夫的兩個兒子馬克和安德魯(Andrew)舉報了他。兩年後的這一天,大兒子馬克在紐約住宅裡上吊身亡,終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