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賴仲由把農場變成藝術品

賴仲由把農場變成藝術品
巡視園區觀察植物做筆記是賴仲由的工作也是使命。
岳翔雲
第89期
張詠曦
「劍門生態農場」主人賴仲由把農場當作一畝福田來耕耘。每天天未亮,他就來到農場守候,用影像記錄生態,作為解說教材。很多遊客回去後寄來感謝卡片,形容賴仲由「你是我的眼」,透過鏡頭,讓遊客開闊了「眼界」。

約好了拜訪「劍門生態農場」主人賴仲由,車子行駛在省道1號公路上,熙攘的車潮勾勒著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在追趕的車陣中退出,再度轉入另一條鄉鎮道路,循著指標前進,來到彰化縣大村鄉農業改良場附近,離目的地已經不遠了。

沿著道路再往前開去,路邊的住家漸漸遠去,路被一大片的農田包圍著。水稻田、葡萄園以及90度的大彎路,恍若陶淵明〈桃花源詩〉記文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美境。

農場保有傳統農村生活樣貌

矗立於阡陌中的「劍門生態農場」,占地五千坪,保有著傳統農村生活的樣貌。農場中間以一條寬廣的草坪田埂路隔成二邊,一邊是果園,另一邊是一間間的網室植栽區,裡面種著各種蔬菜,有花椰菜、高麗菜、大陸妹、蘆筍以及甜菜根等。掛在棚架上的絲瓜和一串串的綠色葡萄,跟我兒時生長的地方很像,感覺特別親切。

有一間網室裡住著二隻大紫斑蝴蝶;最裡面一間則是養了一群土雞,每天為主人下蛋;雞群當中一隻孔雀正開著屏,用曼妙的步伐轉動著身子,還會不時發出鳴叫聲。農場主人賴仲由說,這是求偶期間才會有的表現。

在果園區,隨處可見柑橘樹上掛著像是燈籠的誘蟲器,預防果樹結果期間被果蠅叮咬。草地上有隻蹦蹦跳跳的小青蛙,一眨眼卻又不見蹤影。在這裡,您可以感受到萬物與大自然共存的美妙。

賴仲由說:「農業是人類生活永遠脫離不了的產業,人只要活著,就永遠離不開『生產、生態、生活』的範疇。」他把自己的農場當作一畝福田來耕耘,提供人們滿足生活需求後,尋求心靈故鄉的一個好地方。

在無止盡的農務中找尋樂趣

現年43歲的賴仲由,是家中唯一男丁,從懂事以後,就跟著父母親在田裡面工作。他說,父母親經常告訴他,要能吃苦耐勞才有出頭天的機會。但年紀還小的他,感覺成功太遙遠了,心裡想的是:「只要能早點把工作完成,就可以出去玩了。」

然而,田裡的工作好像永遠也做不完,割完了草,要做病蟲害防治,接著要做田畦、開溝仔、撒肥料,在無止盡的農務中,他開始學會在工作中找尋樂趣,因為:「這樣工作就不會感覺累了!」

賴仲由舉例,拿大鐡鎚敲錏管固定植栽是很吃重、很累的工作,每次父親叫他做這件事時,內心總是百般不願意,但後來,他找到了一個「樂點」,就是把它當成體能訓練,竟然也做出樂趣來了。

從小學到國中,除了上學,其他時間賴仲由都是在田裡度過。這些歷程也給他的人生累積了不少「養分」。

回鄉做一名專業農夫

實踐專科學校家政科畢業後,賴仲由曾在震旦集團工作了四年。在甚麼樣的時空環境下,從業務員回到農夫,轉而經營休閒農場?

1996年,身為家中長子的賴仲由,在父親年事已高、體力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只能一肩擔起家中的農事。回鄉準備好要做一名專業農夫的他,心裡很清楚,要當個專業農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後的路只能自己走了。

四年業務員的經驗無法指導他如何管理1.2公頃的果園。在水果採收季節,他跟著大家一樣,將採收的柳丁裝箱,載到果菜批發市場交給行口(大盤商),如果當日沒有人來批貨,一箱箱的柳丁就要載回來倒掉,收入很不穩定。

離農經營「三生農業」

在母親的鼓勵下,他開始去農政單位接受農民訓練。然而講師卻說,政府為了因應世界潮流正準備加入「WTO」,屆時將開放農產品進口。賴仲由形容當時的氛圍很緊張,很多產業都「挫勒等」(台語,提心吊膽),政府也開始鼓勵部分產業「離農」,朝向休閒農業轉型。

政府在輔導轉型期間,開始實施週休二日,同時也開放有線電視。媒體蓬勃發展,加速休閒農業的推動。

賴仲由開始思索是否要嘗試農委會提出的「三生農業」政策。一開始,他只是將果園開放採果,但是要如何經營一座具有「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農業?沒有經驗可以依循!

用影像記錄生態作為解說教材

由於來果園採果的遊客大部分都是親子一起來,賴仲由開始思索:「要怎麼做才能滿足小朋友在採果以外的需求?」他經常在農場中看到各種鳥類、昆蟲、青蛙、蝴蝶,但是遊客來到農場時不一定看得到,他想到可以用影像記錄下來,當作遊客來時的解說教材。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賴仲由就來到農場守候,捕捉許多難得一見的畫面,包括蝴蝶羽化的畫面,白頭翁、綠繡眼準備育雛的過程,以及蜻蜓離開水面準備羽化的歷程等,一直要等到天黑才甘心收拾器材回家。他說,當時做這件事,除了辛苦外,還必須忍受很多異樣的眼光。

這些生態資料經過歸納、整合、分類後,剛好符合了「三生農業」的理想──結合了農業生產資源、生態資源,並成為生活資源。他想讓來到農場的遊客,不僅可以吃到甜美水果,還能充實農業資訊與知識。

賴仲由將「三生」的元素做為行程規劃和體驗過程的主軸,並加以延伸,且不斷做調整。這樣的創意,在賴仲由的經營過程中,一直是最能感動遊客的部分。他自豪地說:「您只要給我六個鐘頭,我可以給您一輩子的感動!」很多遊客回去後寄來感謝卡片,形容賴仲由「你是我的眼」,透過鏡頭,讓遊客開闊了「眼界」。

而賴仲由這一系列的生態影像作品在國內外各種攝影比賽中,共拿到過二十幾個獎項,戰功彪炳。

生活處處皆驚喜

不知被甚麼東西吸引了,賴仲由突然抬頭往天空一看,發現瞬間飛來了幾隻小鳥,有停在檳榔樹上的、有停在電線桿的,停在電線桿的鳥不時轉過頭看著樹上的鳥,不一會就飛去和樹上的鳥會合了。

賴仲由說兩隻鳥兒是一對情侶:「那是白頭翁,從牠們的互動就可以知道牠們之間的關係。」他接著說:「如果一隻鳥嘴裡啣著一隻小魚,魚頭如果朝外就是要回去餵小鳥,如果魚頭朝內就是自己要吃的。是不是很有趣?」

有遊客問:「你每天看著這一片地、這幾棵樹,不會無聊嗎?」賴仲由回答:「雖然只是幾棵樹、一片土地,其實每天天氣不一樣,看到的事物不一樣,接觸的人不一樣,心境也不會一樣。所以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動,一點也不無聊。」

成為一名「專業農夫」後,賴仲由過去在學校所學的園藝栽培、攝影、美工設計、上台演說技巧等課程,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剛好運用在農場經營上。

賴仲由喜歡閱讀、聽演講,也從接觸各行業成功人士中,吸收別人的經驗知識。他認為這是讓自己進步的很大關鍵。在不斷的學習中,他給自己的座右銘是「做中學、挫中學、做中覺」。

成功打開「眼界」的賴仲由,正努力地將農場變成一個藝術品,期許可以持續發光發亮......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綠綠」布下天羅地網追緝同學
11月初的傍晚,走近位於總統府旁的北一女中,女孩們從校門口魚貫放學回家,也有等人、參與社團活動的同學。幾位儀隊的學生,…
第24集:分析研究 經史合參
「陳經理,我在想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普遍,乾脆我們來做APP線上購物吧?」 「等等,你為甚麼覺得我們的消費者有使用手機購物的習慣?」 「嗯…
對比的美味
很多美食節目介紹餐廳菜,主持人陶醉的表情,加上活靈活現的旁白,看的時候真是會讓人口水直流。但是真的按圖索驥去吃,通常會發生幾個情形,…
聯合國的人權體制為何崩壞?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國際人權專家泰德‧皮克內(Ted Piccone)…
范婦人競逐特首的翻雲覆雨
雖然香港特首選舉最後可能演變成為「雙英對決」,也就是唐英年與梁振英的對決,一個號稱是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世姪」,一個是眾所周知的「…
創意樂園 -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驚奇之旅
行經都會區的台中市復興路,轉進樹義巷,一小段的沉寂後,來到「老樹根魔法木工坊」大門時,卻又突然熱鬧起來。穿過進進出出的遊覽車後,進到廠內,…
減重新寵? 認識椰子油
近年來食安風波不斷,其中2014年爆發的劣油事件,引起人們對食用油的關注。而長久以來頗受矚目的「椰子油」,一直有著正反兩極的評價,…
中共建政60年:「五鬼」依舊鬧中華
20世紀前20年(中共官史稱之為「五四時期」),中國的改良主義學者認為中國的弊端在民品劣、民智卑。胡適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