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蘭陽博物館 展演蘭陽文化與精神

蘭陽博物館 展演蘭陽文化與精神
龜山島守護著山海相偎的蘭陽平原。
第91期
曾允盈
被雪山山脈遮蔽的蘭陽平原,透過海域向太平洋敞開;土地上的人們殊有的地方情感和與自然交融共存的地理經驗,透過蘭陽博物館的呈現,型塑成為觀看自我的一種方式。

這片土地累積著屬於這裡的時間,雖然沒有辦法回溯到最開始之初,但是在腦子或血肉裡,我們實則攜帶著千代百代的記憶。

外觀傳達與土地共鳴的地方精神

生於斯長於斯,我終究是帶著情感認識它,從外觀至內部,從建築到軟體,都充滿人的趣味。蘭陽博物館籌建了19年,2010年於烏石港區落成,等待時日的淬鍊,讓博物館能夠展演宜蘭在地的文化、歷史與精神。

座落在烏石港就有多重意義:首先,被溼地包圍的館區,保留這片水域的自然生態,刻意避免接觸水域,實踐與環境共生的現代目標;加以曾經商賈雲集、繁華一時的頭城鎮的烏石港,是宜蘭貨物進出的咽喉,這個歷史空間,與頭城老街、東北角風景區,將代表人文與自然的景觀充分綰合在一起。

從遠處乍看蘭陽博物館,就像一座東北角沿岸的礁石,具體表現宜蘭北關地區獨特且深具代表性的單面山地形;建築外牆用多重質感的石材方塊狀拼貼,象徵俯瞰蘭陽平原時阡陌縱橫的農家景色,外觀就能傳達與土地共鳴的地方精神。現代博物館的建築必須兼顧機能與象徵意義,展現層層意涵與風貌,在綠色溼地的環繞中,蘭陽博物館的景致很有特色。

特展區:

社區文化產業 兼具創意與趣味

展覽分有常設展、特展與兒童探索區。第一次參觀時正值特展「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展」,手創的概念提示著胼手胝足的精神,同時融合地方特色,展示生活上物的使用的獨特之處。這些正在發生的生活型態,結合當代對於生活美學的強調,宜蘭地區的特色社區、在地的工藝師與設計師,以文化產業的創意,共同計畫完成具代表性的產物。

珍珠社區以稻作為主,稻草如今成為社區產業的素材,作品「故事巢」巨大得可以容納幾個小朋友,用稻草編織成水滴的形狀,正面開了口,搖擺地垂掛在展覽場裡引人注目。設計概念是象徵著夢想的國度,在都市的人們可以發現自己想像的空間;除此之外,當時展示的方式,是故事巢從天花板懸掛而下,規律的擺盪就像是在母親子宮裡搖晃的狀態,一個最為安全的角落與逃遁的空間。

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與設計師們的創作,同樣意味深長。其中船板家具是用廢棄的木頭船材製成,餐桌椅和餐桌雖然陳舊卻是資源的永續生產,引申的寓意也頗為動人:坐在驚濤駭浪的記憶之間,也能坐擁風平浪靜的閒適。另外,夜間出海集中魚群的集魚燈,搖身成為桌燈與立燈,一樣用廢五金線纏繞、一樣點亮光明,換了位置則趣味乍現。

大家都抬頭看著正在旋轉演奏的「竹樂」,這是近年致力研發竹類樂器的鑑湖堂文化協會與設計師的成果。它懸掛天花板,既是一盞燈,也是由56支高低不同音階的竹管組成的演奏樂器,重複演奏代表宜蘭的〈丟丟銅仔〉,曲調輕鬆;同時兼具實用與美感,更顛覆物質顛覆視覺,多重的感受讓現場圍觀的人群驚呼。

透過透明的幾何稜型玻璃窗戶,大量多重折射的自然採光,使整座博物館相當明亮,建築的幾何線條繁複卻和諧,設計饒富趣味。參觀完一樓的特展,走上階梯達挑高的二樓,一幅巨型的蘭陽平原展示在眼前,這一側是蘭陽溪川流的稻作平原,入海後與遠方的龜山島遙遙相望,充分建構宜蘭山海相偎的地理經驗,接著說上幾個關於山林、平原、海的人文故事。

常設展區:

山層表現各種海拔自然生態

常設展的樓層從上到下分別為山層、平原層、海層,以蘭陽平原的自然為基調,最特別的是設計水從高處落下,貫穿三個樓層,呈現蘭陽多雨的地域特色。

山層一層,以綠為基調,布置成一座迷霧森林,宜蘭多雨的氣候和山勢,讓檜木、山毛櫸繁茂生長,現場移植生長的林木,參觀者可以想像宜蘭境內高山的林木繁盛。羅東鎮早年即是一片叢林,舊名老懂,是原住民的猴子之意,太平山更以生產檜木聞名。蘭陽境內多數原住民為泰雅族,身為山林之子,檜木霧林是祖靈的原鄉,絕不會任意砍伐。山層表現出宜蘭各種海拔的自然生態與森林歷史,人類與植物的密切關係絕對超過想像。

平原層傳達各種生活樣貌

蘭陽平原由河水沖積而成,平原層的展出透過雨、泉,傳達各種水源型塑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樣貌。蘭陽溪經平原川流入海,透過鳥瞰蘭陽溪、冬山河的河道變遷,帶來一種較為宏觀的視野,身在其中我們可能不曾注意,自然的改變卻不曾停留。

除地理的歷史,人類在土地上的生存方式,也讓我很感興趣。

十八世紀族群遷徙之前,從日據時代迄今,境內已有六十四個被記錄的史前遺址,完全早於歷史時代。噶瑪蘭人、泰雅族、漢人交織成今日的蘭陽經驗,移民排他的來時傷痕無法也不需刻意遺忘,而是透過看見他人反思自己。約在一千年前抵達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多數與水共生濱水而生,他們與泰雅族都有自己族屬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祖訓,漢語對其的命名和識別其實都與他們無干。透過這裡的介紹,可以看到這些民族的生活表象。

除此之外,蘭陽地區的民俗祭典,是地區年度盛事,頭城的中元搶孤自清代開始有近二百年歷史,是場激烈的普渡儀式。開蘭歷經天災、疾疫及戰爭,為祈求消災解厄並祭拜犧牲的靈魂,每年由附近八大莊的居民,集資舉辦普渡儀式。透過幾種地方性的民俗紀事,加深集體記憶與團結力量。

海洋層展示人與海的相依

常設展的海洋層展示宜蘭人與海洋的相互依存。作為遊子的燈塔,海上的龜山島是宜蘭最親切的海洋景觀。當繞過三貂角,綿延東北角的海岸線會讓遊人深刻難忘──礁溪的斷層海岸有大量單面山、豆腐岬地形,其間散落數個以海為生的小漁村、小漁港,都頗為特殊;進入蘭陽溪的沖積海岸,有沙灘、沙崙、砂丘帶等沖刷地形;再往南行,蘇花斷層的特殊海岬地形,讓蘇澳港成為天然良港,更是這個地方仰賴的生活條件。

宜蘭總是親海,即使登上內陸的群山,龜山島與太平洋也始終沒有隱沒,反而成為方位的指引。然而海洋資源並非取用不竭,接近海域認識海域,更需有保育珍惜的決心。

博物館是我們嘗試透視一個文化或族群的窗口。蘭陽博物館的展示以不同樓層的地理類別,已提示地域作為認識方式的展覽目的。被雪山山脈遮蔽的蘭陽平原,實能透過海域向太平洋敞開,土地上的人們殊有的地方情感和與自然交融共存的地理經驗,透過蘭陽博物館的呈現,型塑成為觀看自我的一種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食安風暴駭人 如何正本清源?
西方有句俗諺:“We are what we eat.”意指人吃甚麼樣的食物,就會變成甚麼樣的人。根據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
入門年薪破百萬 斷層15年的航海人
在1111人力銀行的資料庫分析中,新鮮人職場薪資排名第九的「海上作業人員」,以平均年資2年3個月來看,平均薪資是47,000元。…
前「國師」王林病亡 中國網民熱議
曾經號為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國師」,而被大陸高官、巨富、名人爭相追捧的王林,2月10日病亡。王林之死在中國民間引發的關注,…
「老爸」影響嬰兒日後健康
老年得子原是令人雀躍的事,但是研究顯示,「老爸」有可能在生殖細胞內累積突變因子,會增加異常的危險移轉到孩子身上,…
譴責北韓人權 南韓日趨強硬
南韓號稱將以CEO治國的新總統李明博的對北韓政策愈趨明確。據稱南韓將對聯合國譴責北韓迫害人權的草案投下近幾年來首次的贊同票。…
第五課 居不易,不易居
如果讓幼兒們畫畫,題目是「家」,我們經常會發現圖面出現一個紅瓦白牆,籬笆花園的家。但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住得起這樣一個夢幻理想的家?有的,…
東海推廣部 穩坐中區第一
近年來台灣的私立大學面對社會少子化的衝擊,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至於落敗,極力嘗試擴大財源。而針對一般社會人士設立的「推廣教育部」,…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