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

美國的CEO們是肥貓嗎?

近年美國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公司的CEO們享有「不合理的」高薪。圖為身價高達360億美元的甲骨文執行長(CEO)艾里森(Larry Ellison)。Getty I
近年美國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公司的CEO們享有「不合理的」高薪。圖為身價高達360億美元的甲骨文執行長(CEO)艾里森(Larry Ellison)。Getty Images
第123期
樊家忠

在美國,一個近年來社會上的普遍認知是美國大公司的執行長(CEO)們享有「不合理的」高薪。例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甲骨文(Oracle)和維亞康姆(Viacom)等公司的CEO在2010年的年薪都超過五千萬美元。

這種觀點不只是民主黨支持者的刻版印象,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常常強化這樣的論調。例如《紐約時報》就曾經評論這些CEO們「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沒有資格領取如此高額的薪水;《富比士》雜誌則對CEO們的高薪感到非常憤慨,並在今年4月出刊的雜誌上警告CEO們持續領高薪將會使得人們對「企業貪婪」的反感雪上加霜。

美國人對於這些CEO們的反感情緒在2008年大幅升溫,主要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位於華爾街的大公司應該為該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負責。可是CEO們依然故我,不但繼續領高薪,讓所得分配持續惡化,美國政府還用納稅人賺的辛苦錢對這些企業出手相助。

可是話說回來,CEO的薪水多半是該公司的大股東們決定的,用的也是私人公司賺的錢。這些大股東們通常是商場中精明能幹的好手,如果CEO不值得付那麼多薪水,這些公司為甚麼要如此付出?

針對這些問題,經濟學家們嘗試用專業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進而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即報導了一篇這樣的研究。

關於CEO薪酬的三個命題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凱普蘭教授(Steven Kaplan)在他最近的論文中,用實證資料驗證了以下三個關於CEO薪酬的命題:一、這些大公司的CEO薪酬隨著時間不斷上升;二、CEO的薪酬跟他們的工作表現沒有關係;三、董事會對CEO的監管與要求很鬆懈,所以不會因為CEO的表現差勁而懲罰他們。

事實上,如果勞動市場屬於競爭性市場,後兩個命題幾乎不可能成立。所以,後兩個命題要成立的一個前提是「有非市場的力量介入CEO們的就業市場」,而一個可能的非市場力量就是「這些CEO們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響力」,使得政府將法律上的規定修改成「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從反面來講,如果這三個命題都不成立,那就暗示了CEO的薪酬基本上就是勞動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均衡結果,而高薪不過就是反映了這些CEO能夠為公司的利潤所帶來的貢獻。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外人沒有甚麼可以置喙的餘地。

三個命題都不成立

關於第一個命題,凱普蘭發現,CEO們的平均薪資雖然在1990年代大幅增加,但進入2000年代後則開始下降。而從1990年代到今天,CEO平均薪資相對於其他的高薪工作而言,並沒有享受到更高的增幅。事實上,大公司的CEO們的平均薪酬跟1930年代的CEO們的平均實質工資相當,而且現今CEO的平均工資占公司資產總值的比例,跟1960年代的水準相當。這暗示了,CEO的平均工資並不是因為甚麼特殊的非市場力量推高的,而是因為技術變革等原因,而這些因素也同時推高了其他高薪職位的薪酬。

凱普蘭也發現,自2000年以來,標準普爾(S&P)500家企業的CEO們的薪酬下降了46%,而且在2000年時,他們的平均薪酬是中位數家庭收入的350倍;但在2010年時,這個比率下降到200倍。

關於第二個命題中提到的薪酬和績效之間的關係,凱普蘭發現,CEO們所得到的薪酬與他們公司的股票表現息息相關。在收入最高的20%的CEO族群裡,其所在公司的股票報酬比其他公司多出60%,而在收入最低的20%CEO族群,這個數字是負的20%。

另外,跟過去比起來,如果表現不好的話,CEO們更可能會丟掉他們的工作。例如,在1970年代,每年大約只有10%的CEO會被炒魷魚,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六分之一。同時,CEO們的平均任期從1990年代的8年大幅下降到現今的6年。所以,CEO要保住工作比過去更難,這應該是董事會對CEO要求更加苛刻的結果。因此,關於CEO的第三個命題,凱普蘭也發現了否定的證據。

其他的憂慮

凱普蘭教授提出實證的資料雖然否定了上述三個命題,但並不代表關於CEO的薪酬給付制度沒有其他值得擔憂的地方。第一、CEO薪酬的許多批評者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薪酬的高低,而是薪酬制度所創造的誘因。很多CEO的薪酬中包括公司配發的股票或者其他選擇權,而除非該公司的股票達到一定的價格,這些配發的股票無法賣出。於是,這可能促使CEO們願意冒過大的風險,以便在短期內拉高股價,然後賣出股票套現。但是,這些風險對於其他股東可能是不必要的。比較好的設計應該是規定這些配發的股票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可變賣,而不是讓CEO們可以選擇甚麼時候賣出。

第二個批評則涉及到政治上的考量。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前提下,CEO每年賺入千萬美金,大概也沒有人會在意。但是當失業率高居不下,金融危機時政府又用大量資金挹注給出問題的金融機構時,一般民眾對於CEO持續領取高薪,自然會非常反感。另外,CEO的薪資高,會加大一個公司內部薪酬不平等的程度,這對公司的營運也有負面的影響。

用證據,而不是意識形態討論公共事務

CEO天文數字般的高薪,似乎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特徵之一,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中,更顯得格外礙眼,因此也成為西方左派攻擊的目標。日前由紐約開始而後風靡全球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就常常提出對CEO薪酬的批評。

然而,對於公共事務的討論,還是需要回歸到理性的實證科學分析上方為上策。凱普蘭教授的這篇論文,為大家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婚成時尚 中國單身男女近2 億
中國第四次單身潮自20世紀末來襲(前三次分別在20世紀50、70和90年代),單身男女人數如今已近2億;另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
媲美麥當勞的鬍鬚張
甚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傳統美食?一碗熱騰騰的香Q白米飯,淋上富含膠質的魯肉汁,滿滿的感動油然而生!是的,簡單卻讓人齒頰留香、…
堅持台灣手工組裝 劉志煌打造優質客製化筆電
筆電在現今資訊數位化的時代中,儼然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打造一台專屬自己的筆電,也成為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台灣唯一客製化筆電品牌「喜傑獅…
2015年10大國際新聞事件回顧
1.   法國巴黎連環恐怖攻擊事件2015年1月7日發生了法國巴黎《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
Burberry 用鳥兒和蜜蜂塗鴉2015 春夏女裝
 Burberry 2015春夏女裝的發表會以歌頌大自然裡的「鳥兒和蜜蜂」為主題。英國詞曲創作歌手James…
台灣人發深夜文想回台工作
隨著這幾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持續下跌、中美貿易戰不斷延燒、外資出走中國大陸,台商逐漸回流,不少到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紛紛回台工作。  …
人心往下疼 水往低處流
  鄰居的老婆婆獨自在田間種菜,年邁而佝僂的身形讓她的動作顯得有些吃力。這些菜她其實一個人也吃不完,…
為甚麼要課奢侈稅?
奢侈稅或特種銷售稅的方案引起很多批評,本專欄上期(83期)已指出它是名不正而言不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