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3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它將以每月400億美元的規模購入「不動產抵押擔保債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簡稱MBS)。QE3與前兩輪QE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既沒有操作時間限制,也沒有總額限制。預計在美國失業率出現明顯改善之前,QE3會一直持續下去。除推出QE3外,聯準會同時宣布,超低的聯邦基金利率水準將至少延續至2015年中期。
所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其本質就是一種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證券(國債或企業債券),以便向市場注入資金,相當於提高貨幣供給的數量,因此也被形容為「間接的增印鈔票」。
美國長期高失業率促使QE3出台
對於QE3,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查理‧伊文斯(Charles Evans)10月1日表示,目前美國失業率高達8.1%,顯示經濟仍無法回到穩定成長的狀況。因此,聯準會正在盡一切所能提振經濟,他認為寬鬆政策應繼續維持,直到失業率降至7%之下。此外,QE3鎖定買進不動產抵押擔保債券(MBS)直接對房市有利,對經濟的幫助也將優於QE2買進公債的作法。因為民眾房貸壓力減輕後,自然會有較大餘裕進行儲蓄或消費,開啟經濟的正向循環。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也在10月1日出席於印第安納州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Indiana)發表演說時,為其大膽的刺激美國經濟政策護航。他表示,QE3的出台,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成長速度仍不足以降低連續43個月高居8%的失業率。此外,在2015年中之前維持低利率不變的承諾,是為了傳達「只要物價穩定,聯準會便不會提前加息」的訊息。
值得指出的是,近期除美國聯準會的QE3外,歐洲央行也推出了新的量化寬鬆策略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直接貨幣交易計畫),承諾歐洲央行未來將「無限量購買」出問題之歐元國公債,與QE3類似,OMT也沒有對干預規模與干預時間的限制。
歐美央行都加大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確保歐美經濟不致持續惡化。對亞洲而言,人們最關心的是這些政策將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產生甚麼影響?
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升值中國外匯準備縮水
首先,QE3與OMT可能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重拾升勢。儘管美元兌歐元匯率走勢尚難確定,但由於外匯市場上QE3的實施,美元可能重新供過於求,從而推動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但由於目前人民幣兌美元日均匯率波幅已經達到1%,且中國央行仍對人民幣兌美元進行干預,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呈現小幅升值,且伴之以較大幅度的雙向波動。
此外,中國目前擁有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匯準備,而這些外匯準備中有相當一部分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因此,當美國市場如果因為QE3導致市場流動性增加而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美元相對貶值,也表示中國的外匯準備就貶值了。自從美國2008年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以來,中國外匯準備的實際價值就一直在縮水。
多年來人民幣一直和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直接導致積攢了天量的外匯準備,而貨幣供應量也大幅增加了。外匯準備和人民幣的貨幣供應量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度。2002年1月,中國外匯準備只有2,100億美元,然而到了今年6月分,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3.24萬億美元。10年之間增長了14倍。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貨幣供應量也在迅猛增長。2002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是15.7萬億人民幣,2012年7月是91.9萬億人民幣。多年以來,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不斷加印鈔票去收購企業出口創匯得到的美元。同時,中國出口企業將創匯後得到的美元從央行換回鉅額增量的人民幣後,用於國內流通。
美國QE3對中國而言可能利大於弊
《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QE3對中國而言可能利大於弊。文章寫到,夏季以來中國一直存在一大謎團,那就是中國央行為何還沒有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經濟成長。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和出口均已降至最低水平,然而當前的貨幣政策依然偏緊。
現在美國聯準會可算得上是幫了中國的決策者一個忙。如果過去的情況重演,那麼美國實施的量化寬鬆措施將引發資本流向新興市場。資本的流入應當能夠給中國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帶來提振,並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推動銀行增加貸款和投資。
《華爾街日報》認為,假設美國聯準會上述舉措能夠對美國經濟產生其所期望的影響,那麼中國以及整個亞洲地區的出口成長率也應當會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