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藝術家侯加福早期以黑心石雕刻了一個蹲姿的男孩。刀工刻意以鱗狀鋪滿男孩全身,手臂、小腿潛伏在石頭裡,只顯露臉部五官線條,表達了孩子內心的苦悶。石雕經過觀賞者長期觸摸,臉部逐漸露出黑心石的黑亮,更透出男孩幼小心靈的孤寂。仔細觀察會發現,石雕散發出一股堅毅的力量,那股力量使侯加福在石雕創作的路上走到了今天。
童年生活是創作的泉源
童年的侯加福時常跟同伴在朴子溪遊玩、撿石頭。弄濕了衣服回家就會遭父親一陣鞭打,那時只得找母親呵護。有時結伴玩耍,看著果園裡垂掛樹枝上的紅紅綠綠的番石榴,垂涎欲滴,就站到同伴肩上去偷摘。摘到了,人也跌了下來,趕緊抱著番石榴逃跑。逃跑中仍迫不及待地一面咬著,一面回頭望,擔心主人追來。侯加福回憶說:「孩子天真無邪,有得吃就高興。回想起番石榴的滋味,青的很澀,紅的很甜,就像我的創作,有時苦,有時甜。那些都是我創作的泉源。」
如今,侯加福以紅磚打造的工作室,矗立在台南縣後壁鄉阡陌田野間。工作室門前挖了一灘淺淺的小水塘,風從田野盡處的關仔嶺吹過來,漂浮在水塘裡的片片荷葉在陽光裡飄動著。侯加福仍然不能忘懷童年遊走朴子溪的情景,他指著水塘說:「小時候住在朴子溪邊,溪水枯乾時就像這樣,在溪邊看到的都是石頭,我的童年都是與石頭為伴。」
工作室裡擺了一座火山岩黑色石雕,黑鼻子的猴子左手臂悠閒地撐著下巴,左腳微微翹著,兩顆突出的眼睛望著遠方,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靜靜地思索著。侯加福指著作品說:「猴子的動作很優雅,淡泊地笑一下,眼光卻看得很遠。我雕這件作品時,也在靜靜審視我走過的人生,不管平順還是坎坷,都看成過眼雲煙。」
在大自然中發掘創作題材
直到現在,侯加福仍然常常凌晨就到赤蘭溪或沄水溪找石頭。稀疏的溪流,山谷跟山峰間落差很大,高大的樹木遮住了陽光,溪裡面都是落葉。早晨的溪谷露水很濃,把他的身體都滴濕了,他卻感覺很舒暢,「能夠找石頭,還可以找靈感,創作很辛苦,露水滴到我頭上,這是給我的養分。回去後我就把想到的畫在稿紙上,先打成一件小型的作品。」
溪邊是他構思的地方。一個天清氣朗的早晨,他到赤蘭溪去,石頭濕漉漉的,水聲聽起來很清脆。他坐在溪邊石頭上看著溪流,溪水將一堆大大小小的石頭沖下來,他感覺那種氣勢像狂風暴雨一樣,「我看到一個大石頭旁邊擠了許多小石頭,感覺大自然裡隱藏著親情,石頭順著水流滾動著,就像孩子一樣從小滾到大。大粒擠小粒,小粒擠大粒,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想到雕刻的主題是溪邊的一家人,我回去就完成了這件作品。」
大自然是他發掘創作題材的地方。一個下午,他到溪邊遊走,看到有一家人快樂地在玩溪水。這家人蓋了一間簡單的房子在溪邊生活,給他很多感受,後來他就雕了〈快樂小種子〉作品──一隻小猴子站在石頭前面,作出要跳出去的姿態──長大了的小猴子要離開母親自己去獨立了,母猴在背後表情不捨地拉著牠,「我坐在溪邊看水在流,大水沖下來很多樹枝、檳榔、椰子,還有山上的種子。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就像一粒種子跟著水流下來,是不是這粒種子流到沒有水的地方,會在那裡落地發芽。這些對我來講,就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是快樂的小種子。」
〈圓一個夢〉獲美猴王頭銜
1994年起,侯加福在嘉義、台南、台北等地舉辦個展及參加多項聯展,讓大家看到他的石雕作品。1998年獲邀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桃城石猴特展」展出後,當年就投入嘉義市第一屆石猴戶外創作展的準備工作。他說:「雕刻猴子圓藝術的夢是我一生的願望,我從白水溪挑選一顆圓滾滾的石頭放在屋裡,每天在腦海中構思,經過三個月雙手撫摸,感覺圓圓的空間,比較能夠載滿我未來的美夢。」那一年,他以〈圓一個夢〉為題創作的石雕獲得票選美猴王的頭銜。
「〈圓一個夢〉就是講我的家庭,圓我一家人的夢。」在圓圓的石頭上,母猴閉著眼睛,仰著頭貼在公猴臉頰上,一臉滿足的神情,公猴也瞇著雙眼,雙手擁著全家大小仔猴,微翹的嘴線讓旁人也感染了一身的幸福。這件作品現在已經被收藏在國外。
接著從1999年起連續兩年,侯加福又在嘉義市第二、第三屆「石猴戶外創作展」裡,蟬聯「票選美猴王」。得獎作品〈聽海的樂章〉及〈快樂桃仔城〉獲得嘉義市政府收藏,目前在市政府中廊公開展出。
〈聽海的樂章〉是以音樂為主題的創作:把石頭外形鑿成一顆大海螺,刻了十幾隻排列整齊的猴子,攀附在螺殼外面,靜靜聽著海螺的聲音。他比畫著說:「在大自然裡,在海洋中,有最好聽的音樂,每隻猴子都聽得醉薰薰的,跟著音樂跳起舞來。我要表達的是大自然擁有最美的聲音。」看著這個石雕,好像聽到了響亮的海螺的聲音。
創作被看上了 不割愛也不行
夏天的風從田野吹向小水塘,穿過窗戶吹進了侯加福擺滿了大大小小石雕作品的工作室。創作路程雖然艱辛,侯加福仍然覺得創作是快樂的。幾年前他雕了一隻小牛,牛角只有一小段,擺動的身體就像小孩愛玩的樣子。
談起這隻仔牛被買走的故事,他樸拙而堅毅的臉上滿是興奮:「我的作品會跟人對話,那隻牛擺在那裡,馮醫師站起來看很多次,又回來坐下,又站起來摸一摸,他說要帶一條繩子把牠牽回去。我就去做了一個綵球掛在牛角上,看到他抱起小牛時那麼高興,我叮嚀他,將來不要忘了給這隻牛娶親,就是希望他再回來買一隻母牛,其實母牛還不知道在哪裡。我雖然喜歡自己的作品,但是被看上了,不割愛也不行,那才是快樂。」
幾年前,有人收藏了他的作品〈心血〉,那是一塊像桃子形狀的岩石。他照著外形剝了一層皮下來,打造出一隻初生的幼猴吸吮著母猴的奶,他說:「幼猴吸得很用勁,兩顆眼睛都凸出來了,母猴看著孩子,嘴角有一絲滿足的微笑。母子對望著,就是把生命雕在眼睛和臉上,母親一輩子就是用心血在撫育孩子。」
母猴心甘情願對孩子付出自己生命的精髓,表現母愛的真摯。
顯露對生命的摯愛
最近侯加福完成了一件石雕,一隻小猴子無拘無束地倘佯在一隻大手掌裡,大腳掌囂張地攤向天空,兩顆眼珠圓滾滾的,向人炫耀著自己的幸福。侯加福對親情的深邃感受,在這個作品裡表現了出來。由於手掌張開,手背上突出的筋路在侯加福刀功雕琢下細膩而寫實,表現出大手掌對小猴子的疼愛,他說:「手掌伸開的弧度,不緊也不鬆,正好能讓小猴子痛快地在裡面翻滾。」
也有人指定雕刻「小沙彌」的題材,讓侯加福傷透腦筋,經過幾番苦思,雕出的小沙彌神氣十足:穿著長袖的右臂靠在大木魚上,袖口露出握著木槌的拳頭,肩膀將衣袍撐開,兩個大耳朵垂在袒露的肩膀上,嘟著嘴巴,鼓著兩顆眼珠,看來似乎把木魚敲得響徹寺院。
侯加福自己摸索出來的技巧,獨特的表達方式深受石雕愛好者讚賞。藝術界評論他的作品細而不纖、粗而不獷,氣在刀力、韻在雕痕,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作品洋溢濃郁的生活氣息,質樸的形象充分顯露出藝術家對生命的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