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薄熙來案終於在山東濟南開審,這一充滿了各種懸念與疑問的政治大案就此拉上帷幕。無論薄熙來以何種罪名獲刑,該案留下的重重疑雲卻難以散去。
一、海伍德之死疑雲重重
2012年9月,承審谷開來殺人案的安徽合肥中院判定,殺害海伍德的凶手是谷開來,法庭上的谷開來也甘願認罪。按理說,這一案已板上釘釘,再無疑問。但參與該案法醫工作的最高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雪梅卻在審判結束後發表博文,對海伍德死於氰化物中毒的說法公開質疑:「作為當今中國最高檢察機關的在任法醫,我對涉及尼爾•海伍德死亡事件的偵查、起訴、審判活動最終所認定的事實與結果深表遺憾」,認為海伍德死於氰化物中毒的結論嚴重缺乏事實與科學依據。依據是谷開來用來毒殺海伍德的「致命毒藥」是否真的致命。
王雪梅女士這一聲明令谷案蒙上了厚重的疑雲。時過將近一年,在薄案開審前三天(8月19日),大學生馬躍地鐵內觸電身亡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王雪梅發表聲明,稱該案此前的鑑定荒謬,因此將退出中國法醫學會。馬躍一案發生於2010年,王雪梅既然不同意該案的鑑定結論,何以早不發表這一看法,偏偏選在薄案開審前三天,她究竟想向外界傳遞甚麼信息?
二、薄王反目真相
薄倒台的關鍵原因是王立軍出逃美領館。王立軍為何要出逃?最戲劇化的版本是薄熙來因王立軍向其攤牌,陳明薄妻谷開來毒殺海伍德真相,終致翻臉,薄賞了王一個大耳光。媒體有報導曰:「薄熙來一個耳光把個王立軍搧進了美國領館」。
但是,真要排個日程表,其間疑雲頗多。以下是我的疑問:
2011年11月15日英商海伍德被發現死於重慶南山麗景渡假酒店;2012年1月28日王立軍以掌握谷開來殺害海伍德的證據和薄熙來談判,獲薄賞賜一耳光;2月2日王立軍被解職,轉任重慶市副市長;2月6日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告訴美國外交官有關海伍德的謀殺案。
從海伍德死亡到王立軍與薄攤牌,其間逾兩個半月之久。這段時期內發生了甚麼事情,使得王立軍突然要向自己的恩主薄熙來講真相?
絕大多數媒體忽視了一點:這段時期內,薄熙來的政治處境明顯惡化,「主動」終止問鼎之舉。2012年1月11日,薄熙來在香港對記者斷然宣稱「我們從沒提過甚麼重慶模式」。此前一個月,即201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一直被外界冠上左右路線之爭的薄熙來與粵督汪洋握手言歡,彼此祝賀對方主政區域所取得的成就,並表示「渝粵合作,十分愉悅」。我曾就此寫過一篇〈「重慶模式』的戲劇〉(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2/01/chongqing-model/),認為薄已經受到巨大壓力,因此主動降調收斂以求保全。
但這種收斂信號對其下屬來說意味著政治危機。王立軍本來就是個逐利的政治動物,肯定從中嗅出了強烈的危機信號,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此情此境之下,只要受到合理誘導,就會演變為對原主子的背叛。找薄攤牌使二人交惡,最後進入成都美領館要求避難,這一連串戲碼是出自王立軍的靈感還是別人提供的腳本,目前只能存疑。
目前薄受控的罪名,我相信並非編造(薄的實際貪污受賄數目只可能大於此數)。真正的問題是:前鐵道部長劉志軍的378套房子可以在審判中被法庭抹除,那些房子的案值絕對比薄受控的貪污受賄數量大得多,黨都能夠寬大為懷加以原諒,可見貪污受賄並非薄獲罪的真正緣由,真正的緣由在於薄藐視黨內遊戲規則公然犯上的問鼎之舉。
三、「唱紅打黑」是場政治豪賭還是出於政治信仰?
薄案訊息之多如水奔湧,以至於國際大媒體一致認為薄熙來是倒在通向最高權力之路的最後幾級階梯上。但據我對中國政治的瞭解、尤其是2007年習近平與薄熙來兩人分別獲得的職位安排,以及薄在省部級位置上蹉跎多年的經歷,認為他的「唱紅打黑」及「重慶模式」,均是他在入常無望後的一次政治豪賭。
我曾在〈中國權力傳承模式:血緣+黨內程序〉,以及〈中共太子黨離權力到底有多遠〉等文中專門分析過,習、薄兩人的「太子黨」身分,在中共政治文化中,確實是種優質非制度化資源,使他們享有與生俱來的政治特權。但鄧小平規定的幹部知識化與基層歷練,也成為太子黨們必須完成的升遷程式,這一點決定了優越感很強的太子們必須在歷練過程中處理好與基層官員的關係,薄在這一點上並不成功,在遼寧省省長任上未處理好與地方勢力的關係,只得轉任商務部長。
至2007年,薄、習二人角逐最高權位的政治長跑分出優劣:薄由商務部長調任重慶市委書記,列位中央政治局委員。習近平2007年由浙江省委書記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兼上海警備區第一書記,同年轉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轉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
對中國官場升遷規則有所瞭解,就會知道薄的新職務政治前途不明,習的職務是儲君之位,尤其是中央黨校校長一職,是為儲君養望之備。這一外部觀察者都瞭然於心的規則,薄熙來等人自然不會不知。
如果薄入常有望,也就不會在重慶發動後來那場極其犯忌的問鼎之舉。因為哪怕就算入常後只做個政法委書記,薄也可以徐圖大計。問題在於,胡溫習三人都對薄張揚跋扈不甘人後的個性深有瞭解。如果讓薄入常,他與習將如何相處?胡溫時期政治局常委當中並無薄這種跋扈之人,還弄成一個「九龍治水」的局面,有了薄熙來,新一屆常委必然形成派系,內鬥連連。出於各種考慮,阻止薄入常讓胡溫習三人達成共識。
至於推崇毛及紅色文化,於薄熙來純是政治需要。到重慶履任之前,薄從來沒表現出自己對毛及紅色文化的興趣,反而是努力展示自己的西方文化修養。不相信自己宣稱的崇高信仰是共產政治文化的特徵,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姪女柳芭在1990年移居美國後撰寫的回憶錄中提到,勃列日涅夫「不再相信社會主義的勝利、馬列主義原則或者共產主義的前途」,曾告訴其弟:「甚麼共產主義,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話。」
薄熙來為甚麼要選「唱紅打黑」作為其問鼎戲劇的序曲?這與支持他的勢力中有不少是「太子黨」及「紅二代」成員。所謂「紅二代」也是紅色家庭後代,其父輩與中共開國有關,但官階較太子黨父輩稍低。由於父輩跟著毛主席打天下,開創了中共的紅色江山,這些紅色家庭的後代希望繼承父輩權力,因此極力吹捧毛澤東,證明父輩打下的紅色江山,紅色後代理當是主人。歷經江、胡統治二十多年,這些紅二代大多在軍隊及政府部門任職,雖然未能進入中共政治權力的核心,但卻是中國政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薄熙來敢於在重慶問鼎大位,與這些人的支持分不開。
但利用不等於信仰,薄熙來及中共紅二代對毛澤東紅色文化的態度就如此。
做為權力鬥爭的失敗者,薄熙來的政治生命已經終結。但薄案上籠罩的重重疑雲再次證明,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極權政治下,獲得事件真相極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