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視野

生育數量的未解之謎

每個國家的生育數量都呈現明顯的季節變化,而且不同國家的季節大不相同。這個簡單而普遍的人類社會現象,科學家至今都還無法充分的解決其原因。
fotolia
第137期
樊家忠

從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注意到幾乎每個國家的生育數量都呈現了明顯的季節性。以美國為例,每年生育數量最少的季節是冬季,最少的月份是1月。跟1月相比,最高的9月其新生兒數量多出15%。此外,幾乎所有的國家的生育數量都呈現出某種季節性,但不同國家的生育數量高低的季節大不相同。例如許多歐洲的國家,如法國、盧森堡、德國、瑞士等國家,生育率最高的季節是春季,跟美國的夏季不同。以色列的季節性則跟歐洲大相逕庭,春季反而是最低的季節,而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這些截然不同季節變化,讓科學家們很困惑,並在過去幾十年來嘗試提出各種不同的解釋。可是,直至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任何理論可以得到實證資料的充分支持。這麼簡單而普遍的人類社會現象,竟在21世紀的今天形成一個未解之謎。

氣候變化

過去幾年來,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經濟學教授David Lam與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Jeffrey Miron對出生率的季節性進行了一項綜合性的研究。由於過去有許多研究者懷疑天氣的季節變化可能是導致生育率季節性變化的主要驅力,所以兩位教授首先探討了氣溫所扮演的角色。

過去的研究者發現,有些地區的居民會避免在嚴冬生育,可能是因為嚴寒對小孩的健康有負面影響的緣故。可是在許多沒有嚴冬的國家(例如台灣與印度)同樣呈現很明顯的生育率的季節性,可見冬天的低溫不是一個太關鍵的決定因素。同時,許多寒冷的國家(例如芬蘭)冬天並不是生育率最低的季節,反而是在比較溫暖的秋季出現低點。

另外,如果氣溫決定了生育數量的多寡,那麼四季循環跟北半球完全顛倒的南半球國家,例如澳洲與南非,應該呈現出跟北半球國家相反的季節性。可是資料完全不支持這一點,因為在紐西蘭與南非,生育率最高的月份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是當地的冬末與春初),這個高點和美國的9月相似。同時,南半球的澳、紐、南非等地的季節性,和北半球的日本與加拿大近似。這些證據都不支持氣候作為一個生育率季節性變化的重要解釋因素。

結婚時間

另外一個常常被提到的因素是結婚的時間。許多國家跟台灣一樣,每年有結婚的旺季與淡季,因此很多人懷疑生育的季節性是否是結婚的季節性造成的,畢竟很多人都會在新婚後開始生育的計畫。

結婚旺季各國大不相同。台灣的旺季是在傳統中國新年前,因為有「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的傳統。美國的旺季則是每年的6月。Lam與Miron兩位教授發現,美國結婚的旺季跟生育的旺季並不符合,因為生育的旺季是在9、10月,而不是結婚旺季9個月以後的3月或4月。

另外,結婚的旺季最多只能預期頭胎的季節性,第二胎以後的生育季節不應該跟結婚的季節有關。可是以台灣為例,我們發現(如圖一所示)台灣的頭胎跟非頭胎新生兒數目都呈現出很明顯的季節性。雖然兩者的季節性在每年冬天的幾個月份不盡相同,但10月都是生育數量的高點。因此,如果頭胎在10月的這個高點可以由農曆新年前的結婚潮來解釋,非頭胎在10月也呈現出來的高點要如何解釋呢?

除此之外,早年的一位人口學家Rosenberg發現,在美國婚生子女跟非婚生子女的季節性非常相似。這也說明了由結婚的季節性來解釋生育的季節性是解釋不通的。

圖一:台灣生育數的季節性

資料來源:1978-1984出生檔

工作週期與假期

另外一個曾被提出來的理由是工作週期與假期的季節性。由於有許多工作,尤其是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勞動需求,因此很多女性有可能會為了怕影響工作而避免在工作忙碌的季節懷孕生產,這在理論上會導致生育數量的季節性。然而,Lam與Miron研究了英國、加拿大、盧森堡、瑞士還有芬蘭等五個國家長期的生育率變化卻發現,這些國家從早年農業化社會過度到工業化社會之後,生育率的季節性並沒有顯著的變化。這暗示了工作的季節性不太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決定生育季節的因素。

最後,有許多人猜測每年的長期假期,例如美國的耶誕節與學校的春假(spring break)可能跟生育的季節性相關。因為人們放假的時候也是性行為頻繁的時候,尤其很多人臆測美國每年出生率最高的月份是9月,剛好跟耶誕節受孕的時間點上吻合。不過,這個理由無法解釋以色列與印度的現象,因為這兩個國家的生育數量高點跟美國一樣都出現在9月,但兩國都不過耶誕節。

台灣的現況

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台灣的新生兒數量也有很強的季節性,最高點通常在10月,最低點則在4月或者3月。跟美國比起來,台灣的季節性變動幅度較大,最高的10月其新生兒數量比最低的4月多出30~35%,幅度上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有趣的是,這樣的季節性非常穩定,資料上顯示從二次大戰之後就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例外的是1976年以後的幾個龍年,由於出生率大增,生育率的季節性因而改變。不過隨著龍年結束後,生育率的季節性就回到原來的趨勢了。至於這些季節性是甚麼原因造成的,目前台灣的研究者還沒有提出太多的研究證據。

圖二:日本時代台灣生育數的季節性

資料來源:總督府統計書

日本時代的台灣人與日本人

出於好奇,筆者用日本時代的統計資料來觀察早年台灣生育率的季節變化。圖二中的藍線顯示,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生育季節性跟戰後的情況類似:秋季是高點,春季是低點。同時,在台日本人(黑虛線)近似台灣的季節變化,比較明顯的差別是12月到1月的大幅跳躍,這是台灣人沒有的現象。非常有趣的是,這個跳躍跟當時在日本國內的生育季節性(橘線)非常吻合。這似乎暗示了當時在台日本人的生育行為主要還是跟著日本的傳統走,而不是隨著台灣新環境而改變。這個例子也許說明了,生育季節的決定因素中,文化與傳統的因素可能比氣候等生活環境因素還要重要。不過,由於筆者的資料有限,這一個結論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