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突尼西亞首次總統大選 傳出四大訊號

網路圖片
曹長青

在12月21日結束的首次突尼西亞總統大選中,反伊斯蘭主義、呼籲世俗化、主張政教分離的「突尼西亞呼聲黨」的88歲候選人艾塞布西擊敗了伊斯蘭勢力支持的前過渡政府總統馬佐基,成為突尼西亞首位民選總統。

2011年初在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因國花是茉莉花而得名),不僅趕走了在本國專權23年的阿里總統,導致四國專制政權被終結(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更促使了讓整個中東發生根本性變革的「阿拉伯之春」。

近四年後的今天,這場茉莉花革命始發地的首次總統大選結果,更清晰地預示出這場革命的方向和效果。它傳遞的是這樣幾個令人振奮的信息:

第一,即使是溫和的伊斯蘭政黨,也被人民淘汰。

突尼西亞革命後,接著就是埃及革命。西方左派常把這兩國加以比較,把突尼西亞譽為「溫和變革成就」樣板,把埃及貶為「暴力騷亂失敗」的象徵。

在美國,左翼媒體基本是這種觀點。例如《紐約時報》年初發表的該報記者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題為「憲政路上突尼西亞與埃及分道揚鑣」的報道評述中,就引用喬治.華盛頓大學中東問題專家內森•布朗(Nathan Brown)的話說,埃及現狀是「火車車禍」,而突尼西亞雖然「人人在懸崖邊跳舞,但從來沒人掉下去。」意思是埃及大混亂,突尼西亞則轉危為安。

但這次突尼西亞總統大選結果證實,被視為溫和的伊斯蘭政黨仍是從「懸崖邊」滑落,而且是被人民用選票推下去的。他們的所謂「溫和」並沒有成功,照樣被人民淘汰。

突尼西亞有1100萬人口,98%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奉者),但在這場首次總統大選中,多數人民卻把選票投給了主張世俗化的候選人。這種結果說明,只要有民主選舉,只要有自由表達,即使人口多數是穆斯林,也不等於他們一定支持「伊斯蘭主義」,更不表明他們接受政教合一。

第二,伊斯蘭黨可能短期得勢,但世俗力量壯大後將贏得民意。

突尼西亞革命之所以得到西方左派欣賞,是因為獨裁者阿里被趕走,首次議會選舉時,伊斯蘭復興黨拿到多數席位後,同意跟世俗派分享權力,被視為政局穩定。這點跟埃及的情況很相像,在首次埃及民選時,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當選總統(雖是微弱多數)。

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和世俗政黨比較,宗教背景的政黨更有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在民主力量還沒有成軍的政治真空(首次選舉)中,他們就贏了多數席位。

但穆爾西當選後推行伊斯蘭主義,引起民怨沸騰,結果在二次革命中,穆爾西政府就被人民推翻。再次民選中,世俗派的塞西將軍則高票當選埃及總統。

在突尼西亞也同樣,在兩月前舉行的該國第二次議會選舉時,剛成立只有兩年多的世俗派政黨「突尼西亞呼聲黨」一舉贏得國會217個席位中的86席,成為第一大黨,而原來占89席的伊斯蘭復興黨則減至69席(其他席位為小黨瓜分)。

這次總統大選,伊斯蘭復興黨知道自己缺乏民意支持,所以都沒有推出本黨的候選人,而是號召黨員支持他們的同盟、過渡政府時的總統。他們雖有宗教組織幫忙,但最後還是敗給了世俗派候選人。

按突尼西亞憲法,首輪總統選舉如無人票數過半,則第二輪再選。世俗派候選人艾塞布西在首輪贏近40%(對手33%),第二輪則贏到56%。他在今後五年總統任期內,會推行競選時承諾的世俗化、拒絕政教合一、促進突尼西亞現代化的政策。這不僅有利於該國的政經和社會穩定,也對周邊國家的變革,再次發出樣板性的信號。

第三,突尼西亞變革得到埃及革命的「暗助」 。

突尼西亞的伊斯蘭復興黨雖被視為「溫和」,但在堅持伊斯蘭主義上,仍屬基本教義派。例如在去年六月開始制定該國憲法草案時,伊斯蘭復興黨就堅持把伊斯蘭定為「國教」,穆斯林才可當選總統。

眾所周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開宗明義,就是規定不可把任何宗教定為國教(雖然美國是基督教為主的國家)。伊斯蘭復興黨堅持把伊斯蘭定為「國教」,穆斯林才可當選總統,就證明了所謂「溫和」只是表象。當時還沒拿到國會多數席位的世俗派最後只好讓步,同意把這條寫入憲法。但伊斯蘭復興黨得寸進尺,還要求更多,由此形成政治僵局,導致憲法草案的制定被迫中斷了五個月。直到埃及人民革命推翻了穆爾西的伊斯蘭政府,突尼西亞的伊斯蘭復興黨看到極端伊斯蘭沒有出路,才同意讓步,放棄了有關伊斯蘭法的表述,而接受世俗派的條款:突尼西亞實行共和制,以公民權、人民意願、法律為基礎,保障人民自由和權利。實質就是「政教分離」。

推翻了(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總統的第二次埃及革命,雖然遭到短視的西方媒體的抨擊,但在客觀上卻對突尼西亞的變革起到了相當大的暗助作用——等於是警告伊斯蘭復興黨,如一意孤行,就是埃及穆兄會的下場。

其實西方有識之士早就指出,埃及人民推翻穆爾西的伊斯蘭政府,世俗派的塞西將軍高票當選總統,是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傳遞了明確的信號:伊斯蘭主義是走不通的,即使伊斯蘭政黨通過選票掌權,如朝向政教合一,仍會被人民推翻。所以這次,突尼西亞的伊斯蘭復興黨等於是吸取了教訓。作為政黨,連自己的總統候選人都不敢推出,幾乎是未戰先降,承認失敗。這當然是不得已之舉。

第四,突尼西亞選舉結果也向中國和台灣發出信號。

對於中國來說,這個信號是:無論專制政黨統治多久,領導人有多強勢,一旦有契機,人民起來反抗,獨裁者就會兵敗如山倒。在初始的民主選舉中,舊勢力的變種可能會贏得總統(或國會多數),但民主力量會突飛猛進地迅速壯大,隨後就會是贏家。埃及走了這個過程,突尼西亞也是如此。革命果實沒有被竊取,茉莉花香仍飄向四方。

對台灣的信號是,在突尼西亞根本不存在所謂「世代交替」的問題。這次突尼西亞總統選舉,是在兩位老人之間選擇。敗選的已69歲,而勝選者今年已88歲。按規定任期五年,到時他將是93歲。

突尼西亞人民看重的不是年齡,而是理念、經驗、資歷、領導國家的能力。但在台灣,所謂的「世代交替」其實更多是一種政治權爭的托辭,實質是要把堅持原則理念的元老統統趕走,由所謂新一代的策略靈活者(其實是妥協原則者)掌握權力。

在突尼西亞,88歲的前政府總理艾塞布西,得到了1100萬人民中的55.68%的選票(投票率60%),再次證明茉莉花革命發源地人民的智慧。對華人來說,8是幸運數字,讓我們預祝88歲的新總統帶領突尼西亞走向世俗化、民主化的雙重的成就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本文轉載自「曹長青網站」,2014年12月22日,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度公開 一窺故宮文物檢測與修復
2016年,中國導演蕭寒拍攝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片中中國北京故宮的九仞宮牆內,不再是梳著二把頭的妃子、穿著淡綠綢裝的宮女,…
台灣對川普的期望值不宜過高
12月2日,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這一舉動引發的大瀾至今仍餘波蕩漾,證明了美國《時代周刊》…
地球與人體的驚人巧合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認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生命體,包括地球。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宇宙中的生命雖然種類不同、形狀各異,…
中秋金風送爽 佳禮濃情傳香
中秋節,無疑是華人節慶中,最浪漫多姿、最引人發思古幽情的節日。而今年的中秋節,更是格外讓人「想念」。 今年中秋最「想念」所謂「…
法藍瓷創新工藝 珍琴千萬
聽說過這句話嗎?「你可以不會彈琴,但不能不知道史坦威鋼琴!」是的,當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史坦威(Steinway)鋼琴,…
至「食」不渝 永不變質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食品變質的情況,也帶來了很多煩惱。如果食品天生就不容易變質,吃得就更安心了。據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蜂蜜、白酒、醋、…
中共對香港民主派的秋後收網
秋高氣爽,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不太嚴重而準備吹起旅遊泡泡的香港,卻因為政治掛帥的防疫政策而出現第四波疫情來襲的徵兆。而更可怕的,…
沁涼的清甜 夏日水果西瓜
砂爽的果肉富含水分,清爽的甜分沁入心脾,在炎炎夏日裡吃上一片冰涼的西瓜,瞬間就緩解高溫帶來的暑氣。你知道夏季的代表性水果「西瓜」,該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