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產業如何開創新局?

無論是哪種市場,即使環境再艱難,只要有所創新,一定能開出一條活路。
Thinkstock
第153期
劉佩絨
傳統產業不見得是夕陽產業。窮則變,變則通,只要能夠保持彈性,順應時代,在產業的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不斷與時俱進,也能擁有嶄新的未來……

1990年代,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居民僅五百多萬,竟有六十多份報紙、六百多種雜誌。競爭激烈可想而知。

當時,成衣大亨黎智英打算跨行自辦媒體,身邊無人贊成。唯有經濟學者張五常獨排眾議,認為市場沒有飽和問題,只要提高刊物品質、建立特色,便能創造需求。

黎智英決定大膽採納張五常的意見。於是,《壹週刊》1990年在香港創刊,1991年憑著75,000份的發行量成為香港讀者人數最多的雜誌,讀者高達315,000人。根據壹傳媒2014年報統計,《壹週刊》2013年繼續穩坐香港雜誌冠軍寶座,讀者多達593,000人,廣告收益達1.839億港元。

這個例子和台灣有何關係?

 

台灣傳統產業為何能締造經濟奇蹟?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成為「國際孤兒」。當時,不但面臨中國強權欺壓,國際上大小國家也紛紛與我斷交。在處境艱難的情況下,台灣的中小企業卻逆勢創造了亮眼的經濟奇蹟。其中,傳統產業胼手胝足的努力功不可沒。這同樣說明了:只要產品有競爭力,能打動人心,自然能吸引顧客。

可見,無論是哪種市場,即使環境再艱難,只要有所創新,一定能開出一條活路。

舉世皆有中小企業,台灣能創造「經濟奇蹟」的深層原因又是甚麼呢?中華經濟研究院吳惠林教授分析道,台灣中小企業成功的關鍵是「靈活與誠信」。1960、70年代,客戶交付的訂單一定如期完成,能滿足各種要求,故而得到了客戶的信任。然而,1980年代中期之後,政府宣布經濟自由化、國際化,一時之間「台灣錢淹腳目」,於是投機炒作出現,全民追求一夕致富,後果是台灣人勤勞與誠信的美德也從此被破壞。

近年來,台灣傳統產業對內面臨工資上漲、人力短缺、環保意識抬頭、生產成本日益升高等挑戰,對外則面對中國大陸與新興國家技術日漸成熟與低價競爭。

 

「北台塑、南奇美」值得學習

吳惠林建議台灣業者,與其組織團體向政府爭取資源,不如學習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靠自己、不靠政府」的精神,將心力投注在產品升級上才是根本。如果每個產業都找政府爭奪資源,運用關係、走後門的事勢必發生,小企業將很難搶贏大企業。而當官商勾結成為常態,那才是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早在1980年代,美國總統雷根就曾公開發言:「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這番話值得每個人深思。

除了產品的升級以外,吳惠林認為服務也是重要的一環。台灣石化業曾有「北台塑、南奇美」之稱。兩家企業的創辦人管理風格截然不同,但都擁有正直誠信的品格,以及為客戶著想的心,很值得現今的企業借鑑。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從餐廳點菜技巧得到靈感,要求業務人員拜訪客戶時,不需一味鼓勵客戶叫貨,而是幫助客戶盤點進貨數量,在貨物數量已經足夠時,就主動告知客戶停止進貨。如此貼心的服務,讓四處走訪的奇美業務代表受到客戶歡迎,拉開了與同業之間的差距。

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故事更是廣為人知。王永慶年輕時曾在嘉義經營米店,當時客戶都有固定買米的店家,於是他便主動上門拜訪客戶,並默默記錄客戶家中人口,估計吃完米的天數。在客戶食米用罄的前幾天,他就載著新米來拜訪,而且在替客戶裝米時,先將陳米倒出,將米缸擦拭乾淨後,再依次倒入新米與陳米,無微不至的服務讓米店生意蒸蒸日上。

這兩位殷實的台灣企業家,寫下了台灣經濟奇蹟的一頁,也是後輩晚生效法的典範。

 

傳統產業並不見得就是夕陽產業。不斷地創新、與時俱進,「傳產」也能擁有嶄新的未來。Thinkstock

 

傳統產業是否還有明天?

在此資訊科技當道的時代,台灣的傳統產業前景如何?還能締造新一頁的經濟奇蹟嗎?本期封面故事介紹了三個努力打拚的傳統產業經營者,從他們的故事中或可窺見台灣傳統產業未來的前景與發展脈絡。

台灣手工具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傳福在沒經驗的情況下,自行研究出活動扳手製作技術,創立伯鑫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他多次帶領設計團隊得到國內外設計大獎,如德國iF、Reddot大獎、日本G-Mark大獎、台灣精品金質獎等,目前伯鑫申請的專利已超過200件。

八歲赴美國求學的鍾淳仁,2005年因家庭變故,緊急返台接掌當時營業額九億但負債已達八億的台灣老字號金蘭醬油。他花了一年時間穩定了公司財務,並打入美式商場,還推出全球最貴的有機醬油,成功提升了「金蘭」的品牌價值。

擁有台大商學院MBA碩士學歷的朱發展,竟選擇了賣勞力的搬家公司作為職業。他以一人一車開始創業,不選擇輕鬆的路,而是肯吃苦踏實地把事做好。目前,他所創立的「華陽優質搬家」已是年營業額千萬、獲得「消費者金牌獎」的績優公司,也成為全台最大直營連鎖搬家公司。

由以上例證可知,傳統產業並不見得就是夕陽產業。《易經》提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要能夠保持彈性,順應時代,在產業的技術、服務、管理等方方面面,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與時俱進,這些所謂的「傳產」也能擁有嶄新的未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香港前途堪憂
過去的一年,中港之間進行激烈的拔河比賽,表面上雖然互有勝負,但是從「大勢所趨」來看,香港前途實在不容樂觀。 港民反「國民教育」有張有弛…
精準控制食材成本 「食食仔仔」半年獲利還能週休二日
會計系高材生梁智皓懷著發揚鹿港美食的夢想,與姊姊梁懷文共同創業,二人以外公家訓「做人要實實在在」為名,取名「食食仔仔」,…
達賴喇嘛為何無法「回家」
他來了,坐在高台上,下面是黑壓壓的人群,無數束虔誠、崇敬的目光,定格在這個身著紅色袈裟的喇嘛身上。達賴喇嘛專程趕來台灣,…
PoPo原創網迎接數位閱讀新時代
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表示,Bowker公司統計的美國新書出版量顯示:2007年比2006年成長了11萬1,000種,…
由衝撞到沉穩 林昶佐實踐人生中的大勇氣
該如何介紹林昶佐,是件頗令人煩惱的事情。「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名號,但他曾擔任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會長,…
胭脂紅、甜如蜜的山楂
山楂小傳 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妃子不知生了何病,面黃肌瘦,瘦骨如柴,飯不食,茶不飲。皇帝甚是著急,御醫用了許多高貴藥材,病情如故…
美國經濟摔跤 亞太市場跟著痛
  世界銀行4月2日發布報告指出,受美國金融動盪與世界經濟成長減緩影響,東亞開發中國家今年經濟成長預期將下降1到2個百分點。…
不忘偷渡苦 牢記血淚仇
正當中國政局明顯左轉,以恢復毛澤東時代作為時尚的時候,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大逃港》,記述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民大量逃亡香港的紀實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