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在台灣已是稀鬆平常的醫療行為了,病人幾乎不用擔心。但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對地,卻是一門大學問。而且隨著科技進步,新款式、新材質、新功能水晶體不斷問世,更令病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
我太太最近要做白內障手術,就遇到這個棘手的選擇問題。眼科診所設有一位專員,親切解釋各種人工水晶體的優缺點、適用狀況、不宜使用狀況和價錢等,並推薦某個款式。這個情境構成了一個後經濟時代的典型案例:資訊不對稱下的消費者選擇。人工水晶體並不是越貴的越好,而是要適合自己的需求,但我們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要如何知道診所推薦的款式合乎我們的需求、沒有過度推銷呢?於是,白內障手術不再只是單純的醫療問題,還牽涉到消費者選擇的問題。
不要問理髮師是否該理髮
傳統經濟學所討論的消費者選擇,基本前提是資訊公開透明而且消費者完全了解商品知識。但是在資訊爆炸、知識爆炸的後知識經濟時代,即使是手機這樣尋常的商品,其規格細節和背景知識也是要花一番功夫研究,先做足功課才知道要買哪一款。至於人工水晶體這種專業醫療產品,絕對超出一般人的知識範圍,就算事前努力上網搜尋研究,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在診所推薦款式要你同意的那個當下,患者明顯處於知識和資訊弱勢,而診所則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壟斷地位。加上我們通常都很尊敬醫師的專業,於是很容易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上言聽計從,放棄自己的判斷。
我太太把這狀況告訴我時,我腦中立即想到二件事。第一是巴菲特說:「不要問理髮師是不是該理髮了。」第二是當年從事衍生性商品工作時,部門理專向客戶解說推銷連動債的景象浮現眼前。當年那些有錢客戶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搞定,這些人溫文儒雅卻十分難纏。每到關鍵時刻,眼看就要談妥了,不是問東問西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再不然就是說商品這個不好,那個如果能改成怎樣就好了。反正就是不輕易下決定,還問題一堆。
進入批判性思考模式
顯然,處於相對資訊弱勢時,這些老手便進入質疑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質疑的方法很多,五花八門,基本上從人、事、時、地、物和五個W的問題開始,一項一項在心中提出質疑。例如:這商品的知識是誰提供給我的?提供商品知識的人是不是就是賣商品給我的人?他為甚麼要推薦這個商品?這商品真有他說的那麼適合我嗎?有沒有其他人的觀點?選擇這商品的人使用狀況如何?除了這個商品,還有哪些選擇嗎?它們不被推薦的理由是甚麼?……
請注意,這麼多的質疑並不表示我們認定對方有詐,更不是主張不要聽醫師的建議。而是說,在資訊和知識爆炸時代,知識與資訊的搜尋、篩選、連結、重組、消化、理解和應用都是有成本的,而且相當耗費精力。於是乎,免費送上門的資訊有可能是人家經過包裝,甚至夾帶其他目的,雖然這些資訊不是造假,卻也未必包含全部的事實。況且加上修辭渲染,更具有誘導效果。所謂免費的最貴就是這個道理。而你真正需要的資訊,是不會自己送上門的。可是我們自己又缺乏相關的專業,不知從何處入手。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基本的批判式思考開始,問自己幾個基本而關鍵的問題,尋找可能的答案,就容易抓到方向和重點了,而且很快就會有自己的抉擇。我認為批判式思考是後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也應該是大學教育的重點,因為獨立思考就從質疑和批判開始。
於是我們搜尋並詢問其他眼科醫師的看法、使用該款人工水晶體病友的經驗談、使用他款人工水晶體病友經驗談、其他醫療院所的報價資訊等。即使在網路時代,這也要花一番功夫。若國內資訊不足,就用英文搜尋全世界的資訊。經過一番奮鬥,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想法,也知道要選擇哪一款。而且我太太還決定乾脆換到一家大醫院做手術。
請注意,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我們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也不是我們不信任原先那家診所,更不能證明當初的推薦不合適,而是說,經過批判式思考,自己去搜尋、過濾並消化資料後,才做出自己的選擇。
題外話,換個方向看,對診所而言,這種情境式資訊壟斷其實是一種很堅實的獲利基礎,也是很重要的營運策略。我太太在電話中昭告諸親友要換到大醫院動手術時,每每開玩笑地說,如果這家診所有股票上市的話,一定值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