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心理傷害 等同於經歷戰爭

毆打、辱罵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
Thinkstock
第154期
夏曉言

每個人都反對「打罵」行為,但是,父母毆打和辱罵孩子卻是最常見的。許多試驗與研究已證明,毆打、辱罵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孩子長大後患癌症、心臟病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被天地遺棄的感覺

在《兒童虐待小論》一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被父親打罵的心理感受:「我永遠無法忘記,那是一種怎樣無助的感覺。當我被呼喚到父親身旁,準備被揍的那一刻,是我12歲之前生活中最大的恐懼與夢魘。不管我到底犯甚麼錯,我永遠感覺到我所受的痛苦比我犯的錯誤可怕十倍以上。……在被打的那一刻,我有股被天地遺棄的感覺,我會痛恨自己為甚麼要生下來,為甚麼要有感覺與生命……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可是,當時那種恐怖與絕望感,至今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家暴的心理傷害與戰爭相當

英國倫敦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2011年12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稱,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讓40多名兒童分別觀看悲傷、冷靜或生氣等不同表情的圖片,同時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瞄他們的大腦活動。這些孩子平均年齡12歲,約有一半人曾經遭受家庭暴力,還因此被送入社會救助機構。當他們看到生氣表情的圖片時,大腦中前腦島和杏仁核兩個區域的活動幅度明顯大於正常成長的孩子。

這兩個區域與緊張情緒有關,研究人員也曾在經歷過殘酷戰爭的士兵大腦中發現這種變化。可見,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可與戰爭對成人的影響相提並論。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心理學院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與健康人群相較,兒時遭毆打的人患癌症的風險增加70%以上,患心臟病風險增加30%,患哮喘風險增加60%,推測這是因為「打罵」教育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所致。

 

患病風險和性格缺陷

另有研究發現,遭受家暴的孩子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增。心理學上的研究證實,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範或成年後不願面對現實、缺少男子氣等情況;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性格多疑;母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嫉妒心強,沒有安全感。

還有研究顯示,從小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極有可能虐待配偶和兒女。有家暴經歷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校園霸凌中的施加者。

 

界定合理管教與過度體罰

不過,父母還是可以打孩子,關鍵是要理智地教育好孩子,要把握好「合理管教」與「過度體罰」的尺度。教育專家認為,在一些涉及道德、倫理的問題上,父母用體罰方法對待孩子有時是必要的。

其實,打或不打孩子只是教育手段不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孩子是對「心」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時,首先家長要清醒理智,不可動氣。動氣打孩子,很大程度是在發洩私憤,而不是教育。柔弱的孩子往往屈服於家長的威勢,而不是真正了解為甚麼錯。外部暴力的強制,只會讓孩子表面屈服,心裡不服氣,反而會產生怨恨。合理適度的管教會讓孩子從心靈上理解,從而主動改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擁有超級記憶的「天才」
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那些有超強記憶的人,認為他們是「天才」。以下為兩個案例。鮑勃.皮特拉(Bob Petrella)…
傾聽的藝術
在職場中,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雖然你數次的去拜訪客戶,但很遺憾的,對方似乎對你所提的企畫不感興趣。於是,雙方逐漸地疏遠,…
ChatGPT即將取代人類多數職業?
今年開年以來最受矚目的科技發展事件,當屬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ChatGPT上線兩個月用戶就破億,已經在全球掀起波瀾…
法語成為世界第九大常用語言
根據法語圈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簡稱OIF)的調查統計,…
專訪戴耀廷,「占領中環」爭普選,香港人民站出來全民公投勇破70萬
臉書使用者,6月19日下午4點左右,都有感於約莫30分鐘的大當機,影響遍及全球12.8億使用者。當機之後,香港電台「D100」…
告別蘿蔔腿 消除水腫有良方
女孩子們都希望有雙修長勻稱的美腿,但有些女性會發現,原本纖細的雙腿,一到下午或晚上就會腫脹成「蘿蔔腿」,令人懊惱。 水腫有兩種原因。…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月牙灣的心
月牙灣的心,如明月般皎潔,自清而自明,星星相映。 海浪滔滔,山勢嵯峨,靜下心來,聽聽海風在訴說甚麼。以手輕拂太平洋,冰冷又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