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正式宣布,搜索外太空適宜人居星球任務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終於發現繞著類似太陽星體運轉的「另一個地球」,代號為「克卜勒452b」(Kepler 452b),或稱「地球2.0」。
NASA表示,克卜勒452b行星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公轉周期(也就是一年)為385天,重力是地球的兩倍。與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相比,這顆地球表親距離它的恆星稍微遠一點,但是它的太陽比較亮,所以得到與地球差不多的光和熱,陽光燦爛的程度與地球差不多。
這顆與地球近似度高達98%的行星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宜居帶」中,也就是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還能支持液態水分存在。「克卜勒452b」以相當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繞行一顆年老的恆星運轉。這也是科學家迄今發現的類地行星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但目前尚不清楚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美中不足的是,根據克卜勒452b距離恆星的距離和它的生命階段來看,很可能進入了「失控溫室效應」階段,就算表面擁有液態水,也可能因為逐漸升高的地表溫度而蒸發,最終消散到太空中。
NASA於2009年執行「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目的是利用NASA設計太空望遠鏡,以發現環繞其他恆星的類地行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以來,致力在「宜居帶」尋找類地行星,它觀測了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中約10萬個恆星系統,現已確認一千多個系外行星,並發現超過三千顆候選行星。科學家表示,加上克卜勒452b,目前共發現12顆小區域「適居帶」的系外行星。
NASA表示,21年前,類地球的系外行星只存在於科幻小說。1995年,人類首度發現系外行繞行類太陽。今天隨著成千上萬的新發現,天文學家正站在新發現的轉捩點上,找到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另一個地球。
不過,以現代人類科技來說,1,400光年卻是一個難以逾越的距離。如果依靠傳統火箭或飛行科技,不借助時空穿越,人類不可能到達這些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