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剛在2014年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
這個國家,被預測未來五年內經濟成長率將超越目前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十年內將取代中國成為新世界工廠。
這個國家,人口紅利、高速發展節奏、藍圖越畫越大的建設計畫……各種誘因正吸引世界各地資本進入。
她,是目前亞洲市場的超新星──印度。
1分鐘認識印度
國名: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國家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包含爭議領土),為世界第七大國。
國家體制:聯邦共和國。印度政府承襲英國議會制,總理是印度下議院多數黨領袖,也是國家實質權力最高者,總統僅為象徵性國家元首。全國共劃分為29個邦、6個聯邦屬地,每邦設有總督治理。
地理位置:位於南亞印度半島,東臨緬甸、孟加拉,北與尼泊爾、中國相接,西與巴基斯坦為鄰。
時間:GMT+5(比台灣時間晚2.5小時)
人口:13.3億(截至2016年)
人均GDP:1,505美金(2015年資料)
語言:根據憲法,現行印度有22種官方語言,印地語為國語,但英語才是全國使用最廣泛的通用語。
宗教:印度教(80.5%)、伊斯蘭教(13.4%)、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與其他宗教。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小檔案
Getty Images
生日:1950年9月17日(現年66歲)
出生地:印度沃德訥格爾(Vadnagar)
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
宗教信仰:印度教
經歷:
2001年10月~2014年5月: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
1998年5月~2001年10月:印度人民黨總書記
1995年11月~1998年5月:印度人民黨祕書長
觀察1》
印度正夯 天時地利「人和」
寶萊塢、香料咖哩、混亂的街道、貧窮、落後、性侵。這些片面式的描述,是台灣人提到印度時,粗淺的主觀印象。2014年前,印度二字,對外界幾乎構不成吸引力。
2014年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推出「印度製造」計畫,目標帶動整體經濟發展。Getty Images
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田中光大使。駐印度代表處提供
沒想到才短短時間,印度忽地一個翻身,成為世人眼中的經濟新星。就土地面積而言,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就人口而言,印度13.3億多的人口,緊追在中國13.7億人口之後;就消費力而言,印度目前中產階級約有3億人,未來只會越來越多;就勞動力而言,印度有高達六成的青壯年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5歲,遠低於中國的33歲及美國的36歲。
昔日金磚四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的老三,如今脫團單飛,在國際市場舉足輕重。
台灣駐印度代表田中光十分看好印度:「印度是一個正在起飛的經濟體,不管從國力、人民素質和教育水準來看,印度未來在國際或區域中肯定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如此劇烈的轉變,很大原因來自2014年上任的新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莫迪在競選之初就不斷以發展經濟、鼓勵外資、革新舊政為號召,誓言要帶領印度改變。他大膽描繪施政願景,說要成為「印度的CEO」。挾著強大優勢,莫迪帶領的印度人民黨與聯盟2014年在印度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入主國會,成為第14任印度總理。
了解印度自身優勢,並抓準中國發展進入高原期的時機,莫迪大力對外招手。才上任兩年,莫迪已實際走訪近四十個國家,與世界各國領袖接觸,介紹印度投資環境,甚至大張旗鼓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畫。這一連串高調作為,很快地在國際間形成一股印度熱。
田中光如此形容:「莫迪的出現,代表著印度社會發展到現在,正展現新的思維。」他認為,莫迪的平民背景,讓他在從政路上必須不斷爭取資源,他知道如何獲取民意,了解百姓的渴望。相較於保守的執政黨,莫迪的巨型國家藍圖,面對全球經濟市場與外交戰略的積極和強硬,對印度百姓更具吸引力。
研究印度多年、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賜如此評價莫迪:「他是一個幹練的人、務實的生意人,很知道如何在經貿上對外爭取國家利益。」
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尤芷薇更直接這樣形容:「他就是會賣一個你現在還看不到的東西,但是全部人都相信。」
賣茶家庭出身,一路往上爬,樂於溝通、能言善道、主動出擊,莫迪的奮鬥過程與鮮明人格特質,無不讓人聯想到印度長年在國際間的另一特產──CEO。
這些國際級企業家來自印度
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
Google現任首席執行長兼董事長,目前被視為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的接班人。Getty Images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微軟(Microsoft)現任執行長。Getty Images
拉吉夫‧蘇里(Rajeev Suri)
現任諾基亞(NOKIA)公司執行長。Getty Images
山塔努‧纳拉延(Shantung Narayen)
2007年開始擔任Adobe執行長,距離他1998年加入Adobe只花了十年。(Getty Images)
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
2006年開始擔任飲料大廠百事可樂(Pepsi)執行長,為該公司首位女性執行長。Getty Images
尼廷‧羅利亞(Nitin Nohria)
現任哈佛商學院校長,是哈佛首位印度裔院長。Getty Images
桑傑‧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
知名快閃記憶體大廠SanDisk現任執行長兼總裁。Getty Images
觀察2》
CEO製造機 印度人才稱霸美國企業
2015年8月11日,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宣布成立新公司Alphabet,將Google納入旗下成為子公司,新任執行長由來自印度的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擔任。
事實上,桑德爾‧皮蔡並不是第一位出現在國際企業的印度裔領導者。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百事可樂執行長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都是印度土生土長。美國知名財經雜誌《Fortune》在2015年選出的美國五百大企業中,有75名外籍CEO,其中印度人就占了10名。
印度專業人才的普及率,在矽谷尤其明顯。據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統計,目前有8.9萬名印度人居住在矽谷地區,且大部分都從事科技產業;另外有8.6萬名印度人居住在矽谷北部的舊金山和奧克蘭地區。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工作簽證(H-1B,每年約有8萬5,000個名額)也有將近一半的名額發給印度人。不少學者預言,未來十年內,印度人將稱霸矽谷。
這些印度裔CEO和頂尖人才,大都出身貧寒,靠智慧和努力,突破重重競爭進入印度精英大學,然後藉由獎學金來美國深造,再在美國公司一步一腳印,嶄露頭角。他們是「美國夢」的標準示範。
方天賜教授說:「對印度人而言,出去和不出去差別很大。印度每年有50萬人出國唸書,出國動力強烈。」國內生活環境差,逼得印度人更願意離鄉背井追求優渥生活。
2014年,全球最大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公布一項統計數字,印度是全世界人才外流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移民去美國的比例將近四成。
印度專業人才移民熱門國家
1. 美國 38%
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4.1%
3. 英國 6.8%
4. 澳洲 4.7%
5. 加拿大 4.3%
6. 新加坡 4.1%
7. 沙烏地阿拉伯 3%
8. 卡達 2.6%
9. 德國 2.3%
10. 馬來西亞 1.3%
其他 20.7%
資料來源:LinkedIn
除了高階人才,培訓技職專業人才也列入印度重點發展政策。Getty Images
觀察3》
向印度學習 從人才訓練開始
印度培育不少高階經理人與頂尖科技人才,多年來強勢占領全球人才市場。現在,就連中階技術人才,國際間都搶著要。
Google從2016年開始,計畫透過大學、技職學校系統,在印度培訓200萬Android系統開發人員,推展手機應用程式的創新,並協助印度成為全球手機程式開發的領導國家之一。蘋果也積極與印度政府接觸,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就曾當面向總理莫迪表示,希望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海德拉巴(Hyderabad)建立研發中心。這些積極搶點的行動,無一不是看中印度有培育出高水準技術人才的能耐。
莫迪也沒放過這絕佳機會,在2015年7月推出「Skill India」,計畫每年輔導1,200萬人,目標到2022年止將訓練共4億名技職人才。田中光表示,技術人才的培訓是未來印度的重點政策,台灣政府也已組織攬才團,於今(2016)年10月中前往印度進行初步接觸,希望能在這塊領域搶得先機。
對於同樣被認為是國際優秀人才培育搖籃的台灣來說,田中光提出中肯建議:「印度能出來的學生,都是很優秀、經過激烈競爭出來的學生。我常跟台灣年輕人講,你們競爭的對手不只是隔壁(中國)的學生,在國際上,印度和美國也是你的競爭對象。」
不過,在談競爭之前,為了知己知彼,我們首先應了解的是:為何印度培育出來的人才,廣受國際喜愛,有何值得台灣學習、借鑑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