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花時期田區一覽。杜碩庭提供
▲正在烈陽下採收胡麻的西港農民。杜碩庭提供
▲豆莢中的胡麻。李唐峰攝影
▲俯瞰西港胡麻田。杜碩庭提供
車子在小徑間停下,兩旁的紅磚圍牆只有及肩一般高,可以看進尋常人家的庭院,望不盡遠處一片片的芝麻田。陽光熾熱地灑落,日正當中的台南西港,日日都有萬里無雲的藍天。走進洗石子地板的柑仔店,好像時光曾經暫停,停留在30年前的昔時。
隔壁鄰居是種了一世人胡麻的阿伯,坐在路邊的塑膠椅上乘涼,他說「2018年西港胡麻節」剛剛結束,但屬於西港人最重要的民俗祭典,是超過230年的「西港刈香」,三年一科,從未間斷。村落的子民會自發組成宋江陣、金獅陣等,在台南聚集匯演,儀式完整,活絡而虔誠。「台灣第一香」西港的地方凝聚力因此傲視全台,讓這個太陽之城十分不同。
▲青果莢。杜碩庭提供
▲快成熟的果莢。李唐峰攝影
▲胡麻粒。fotolia
▲胡麻收割後會綁成一綑綑堆放在田中間曝晒。杜碩庭提供
西港:永遠保持陽光熱情
日常食用的胡麻(芝麻),體積雖小,營養卻十分驚人。然而台灣吃的胡麻卻有九成以上仰賴進口。
全台胡麻最大的產地在台南西港,原因無他,因為胡麻是旱作雜糧,陽光越好、日照越長的地方,品質越好。西港土壤多屬砂質,排水良好,老一輩都說西港種出的胡麻比其他地區更優質。西港同時也是台灣日照度最高的區域,年平均日照時數長達2,024個小時,遠高於全國平均的1,601個小時,是個總是天晴的太陽之城。
「只有陽光,可以逼出胡麻的濃郁香氣。」站在烈日底下,杜碩庭望著自己親手栽種的胡麻田說。胡麻是太陽之子,要營養充足,要香氣逼人,就要大量日晒。雖說一年有春、秋兩收,但春季成熟時容易遇上清明雨季而凋落,主要的產季集中在秋冬。也因此來自太陽之城的胡麻,品質最頂級、香氣最馥郁。
打胡麻要選擇最熱的正中午
你吃過胡麻,但是人工採收胡麻的古法,可能沒有看過。
春節前後是胡麻收割的季節,收割後會綁成一綑綑堆放在田中間曝晒。半個人高的胡麻,經過半個月至一個月充足的陽光照射,晒得乾透之後,就是把胡麻粒打出來的最佳時機。田裡一綑綑的胡麻,原來是被打出來的,而且是日正當中才能被打出來。
農人先在農田裡鋪上一層塑膠布,站在逆風位置,手拿棍子對胡麻欉輕輕拍打,黑色的胡麻粒就會如雨落下。多年種植胡麻的阿伯特別提到,早晚含有露水和下雨時不宜採收胡麻,不夠乾是打不出來的。接著經過焙炒、散熱、碾碎、蒸熟、成型、榨油、過濾等步驟,靜置後沉澱製成胡麻油。
▲晒港清麻油(左)與胡麻油,來自頂級胡麻的故鄉西港。杜碩庭提供
用金黃色的太陽和胡麻油暖胃暖心
憑著滿腔熱情,79年次的杜碩庭因為想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故鄉,也對太陽之城的胡麻品質深具信心,毅然決然離開了專業商業攝影師的工作。青農返鄉充滿對地方的認同,他四處尋訪專家,研究各種資料和胡麻種法,了解在地環境,和認識十餘年的同學曾偉宸2018年創立「晒港」,要把西港的頂級胡麻推廣出去,「晒港」是西港閩南語念法,更標示終年烈陽的特色,有濃厚的西港風情,也吸引越來越多青年回鄉一同努力。
▲杜碩庭創立「晒港」胡麻油。李唐峰攝影
「晒港」與其他胡麻品牌不同,堅持採用「友善耕作」而非慣行農法,平時則以非化學的有機肥料施肥,並用植物精油、蘇力菌等對抗病蟲害,達到友善土地的目的,「簡單來說蟲吃剩的才是我們的。」杜碩庭表示。雖然親自種植胡麻的時間不長,但是來自太陽之城的杜碩庭,卻有整個故鄉做後盾,沒有比西港更懂得胡麻的地方了。 產地自產自銷的「晒港」胡麻油,在太陽下透著淡紅褐色。在這個冷冽的寒冬,除了需要金黃色的太陽,還要炒得鹹香的胡麻油料理來暖心暖胃。
來台南相遇「西港」
◎歷史舊港:鄰近麻豆,17世紀的「西港」曾經是南部大潟湖「台江內海」的一座內港,台江內海逐漸淤塞之後,西港遂成為農產品交易中心。
◎陽光之城:西港位於台南,台南不只是古都,更是台灣日照度最高的區域,年平均日照時數長達2,024個小時,遠高於全國的1,601個小時。
◎胡麻故鄉:全台種植胡麻面積最大的地區,被稱為胡麻的故鄉。
==================
晒港胡麻油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6號B2F 官網: https://www.seeinherb.com/ 電話:06-795-5213/ 0988-297-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