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香港 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人們遭遇創傷事件,需要適當的陪伴與傾聽或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Adobe Stock
第206期
盧乙欣

聽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又被簡稱為「創傷後遺症」。

大家是否關注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有一陣子了?是否覺得情緒隨之起落,甚至有時還有難以遏止的憤怒、悲傷或恐懼?當我們時常收看各大媒體不斷發布示威活動的相關訊息時,會引發精神方面問題,尤其是已經來到容易讓人產生悲傷情緒的秋季。

無論是身處最前線的記者還是普通市民,都有可能因為看見可怕場面而出現創傷後遺症的徵兆。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就曾針對「占中」後的民眾情緒做了調查後發現,若與占領行動前的情緒相比,47.35%的受訪者被評為中度或嚴重焦慮;有14.4%人被評為中度或嚴重抑鬱。此外,遭遇地震、車禍等重大創傷事件的人,也可能出現精神病徵。

依據終生盛行率的研究,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並不少見。平均來說,遭遇創傷後,有9.2%民眾曾經發生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台灣在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不僅重創人民財產,甚至引發許多人的心理創傷和精神障礙。當然,香港「反送中」事件引發的精神問題也是備受醫界關切。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在社會運動過去後,創傷後遺症的個案將可能大幅增加。無論是曾經身處激昂現場的人,還是間接觀看激烈衝突畫面的人,都可能因為接收到衝突場景的恐怖情況而感到心神不寧或身體不舒服。凡是自覺短時間難以撫平動盪不安的情緒,或因為「回閃」(Flashback,恐怖畫面總是「不請自來」,常在腦中浮現)現象而時常處在緊張、恐懼狀態,或後續無法再調幅心緒起伏而出現不適、抑鬱,甚至影響到日常作息的人,都有可能罹患了「急性壓力症」或是「創傷後壓力症」。

如何釐清有沒有罹患創傷後壓力症?以下簡單介紹三種辨識方法,以及有效的預防方法。  

辨識創傷後壓力症三大方法

要確診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先看當事者是否具體發生過身體遭受到嚴重的傷害、曾面臨死亡的威脅、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或是失去重要的人、事、物等重大創傷事件,再從以下三大條件判斷:

1. 當事者受到創傷事件影響,例如:創傷事件的影像、相關思考或感受不斷重複出現在當事者的腦海或惡夢中。

2. 當事者產生強烈以及持續不合常理的情緒反應,例如:焦慮、抑鬱、過度警覺或容易發怒。症狀持續幾週或以月來計算,才屬持續性的情緒反應。

3. 當事者對於創傷事件懷有強烈的恐懼心理,可能持續出現避免接觸與創傷有關的人、事、物,甚至會出現無法回憶創傷事件的片段。

綜合上述三點,方能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

至於「急性壓力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如何區分?倘若症狀發生在創傷事件過後的1個月以內(不超過4週),即是屬於「急性壓力症」。也就是說症狀至少延續2天,並在創傷事件後4週內發生。倘若症狀在事件後的1個月以上發生,即屬於「創傷後壓力症」。

判斷是否出現急性壓力症,可以更細部地觀察。首先檢視情緒是否出現過度驚慌、過度警戒、過度擔憂、心情低落、麻木無感或容易變得憤怒等異常現象;第二是觀察是否出現了沒有胃口、失眠、心跳快速、頻尿、冒汗、坐立不安、精神恍惚、注意力下降與記憶力衰退(後二項屬於「認知功能損傷」)等;第三是行為是否出現變化,例如:當事者變得無心工作,對任何人、事、物都沒有興趣或提不起勁,過度沉迷或參與在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消息或事件上;第四是認知出現問題,例如:負面想法變多、記憶力或專注力下降等。

上述四方面都是急性壓力症的警號,但若在創傷事件被廣泛散播或當事者時常接收到該訊息下,出現這些症狀仍算正常。因此,可選擇暫時避免再度接收到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消息,以免發生二次傷害或持續性的傷害。當事者可以選擇聽音樂、繪畫、與人聊天、運動、吃紓壓食物等解壓方式來緩解心神、生理不適的狀況。  

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方法

一、與親朋好友多保持聯繫,以及良好的溝通;二、保持活躍性;三、盡量不受事件干擾,或是嘗試調整生活步調,讓自己重返事件發生前的生活作息與心態;四、積極治癒、調整因事件而產生的傷痛、負面思維或是忽然出現改變的行為。

每個人都會面臨突然發生的天災、人禍,因此,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創傷都不容忽視。只有正視、積極面對方能有效解決。若身旁親友遭遇創傷事件或經歷此症,切莫忘記適當的陪伴與傾聽,或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牛耳藝術渡假村──結合文藝與自然
1987年成立的牛耳藝術渡假村,前身為牛耳石雕公園,是專為收藏素人藝術家林淵作品而成立的藝術公園。創辦人黃炳松表示,因為台灣三位名雕刻家…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美國初秋的溪澗
炎熱的夏日悄悄隨著暑假結束,金風吹拂的初秋開始送爽。 身在美國紐澤西州的阿丹,在住家附近補捉到一幅靜謐悠遠的溪澗瀑布山林美景。阿丹說,…
法航失事 中媒為何遮掩第9名乘客?
法航AF447班機失事,機上9名中國乘客的名單,卻在有關單位的遮遮掩掩之下,只公布了部分名單。…
東海「博雅教育」 打造全人菁英
現任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談及最引以為傲的東海特色,會毫不猶豫地提及「博雅教育」。在東海大學的網站中,對於何謂「博雅教育」,有如下說明:…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
楊明超以「小池塘」創造益網科技「好的循環」
2016年1月16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周子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有位名叫「楊明超」的人在個人臉書表示,他是「益網科技」…
天地傳異響 古籍可解迷
2020年,歲次庚子,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災禍連連的同時,異象頻出。從多處天空不明原因的巨響到貴州山谷中的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