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一直很喜歡校園,除了綠地花樹,更因為那相對單純的氛圍。假日,偶然走進淡江中學,更覺校園之美。
相較於山下老街令人眼花瞭亂的商店與洶湧的人潮,校園,以自己獨特寧靜的風格存在,像一位安靜哺乳的母親。圍牆內的莘莘學子,終將離開青天白雲下的搖籃,步出柔軟的如茵綠草,踏上堅硬的柏油馬路,投入不再由得自己的複雜世界。
這日,校園裡只遇見一位拿著手機輕手輕腳拍照的遊客,其餘皆是到校自修的學生。她這裡看看,那裡拍拍,仰頭、俯身,凝望、掃視,整個人發散著無聲的驚喜。關於「美」這件事,大抵人同此心。
走進校門,左側的綠林祕境即吸引了我。映入眼簾的排灣族石板屋,訴說著學校與原住民族深厚的淵源。馬偕博士1872年在淡水登陸後,進入平埔族居住的大社、內社,其中巴宰族嘹亮高亢的歌聲,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路的記載,集結成《福爾摩沙紀事》一書,高山部落的語言與生活習慣涵蓋其中。淡江中學,即由馬偕博士的兒子偕叡廉創辦。
▲台灣農村文物館。
走過綠意盎然的小徑,一座雅致的四合院式紅磚洋樓亭亭玉立,這裡是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校」,前身為「淡水女學堂」,招收平埔族與漢人。這些由教會推薦而來的學生,身著二十世紀初的褲裝與細布條簡單鑲邊裝飾的長衫,打破拋頭露面的禁忌,帶著女兒、媳婦與舊時代黑鴉鴉的疑惑,翻開潔白的書頁,一個個的方塊字搭起通往新世界的階梯,朗朗的讀書聲與清亮的歌聲響徹雲霄。抬頭看看天,原來天空這麼廣闊,世界這麼大!下課時分,她們或促膝於走廊上的木椅絮絮私語,或以天足在草地上嬉戲奔跑。
▲八角塔。
跑著跑著,跑進了全新的人生篇章。她們的兒孫輩循著前人的步伐,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裡成長。約四十年後,校園裡多了一個美麗的去處──八角塔,這座三合院式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前方兩座八角型衛塔,中間是筆直的椰林道。
▲教室廊前。
漫步在這一區,陽光射入成排的拱門,廊內白牆下的柱影將走廊區分成塊,像一節節歷史的車廂。走過清代、日治時期與民國,不論經歷過多少振盪、衝擊,在如此靜謐的午後,耳畔,只是徐徐的清風。
暖和的草皮上幾棵椰子樹的細影搖曳,八角塔,在藍天之下顯得如此典雅,像凝凍無聲的音樂,織就著學府專屬的樂章。
「難怪電影會選擇在這裡取景。」我心裡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