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馬偕紀念館。
第218期
文⊙劉惠宜 攝影⊙朱孝權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佇立在淡江中學內靜謐的馬偕墓園前,想起方才在馬偕紀念館所見到的一切,這位百年前與我沒有任何交集的外籍人士,讓我升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追慕。

馬偕博士來自蘇格蘭高地,他的家族在12世紀蘇格蘭獨立戰爭中,是國王不可或缺的力量。曾祖父亦曾參與滑鐵盧之役。承繼著武士的血脈,馬偕博士走了與先祖不同但同樣勇敢的道路,他漂洋過海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小島──台灣,一如他的父親當年從蘇格蘭遠赴加拿大開墾,父子倆皆在異國異地開創另一段嶄新的人生。

 

馬偕行醫照。翻攝自馬偕紀念館

▲馬偕行醫照。翻攝自馬偕紀念館

 

1875年,馬偕博士站在真理街,遙望著淡水河的波光粼粼與觀音山的停僮蔥翠,構思著自己理想中的居所。這位實踐家劍及履及地畫出了設計圖,選定一塊地,著手建設並親自督工。巡察工地時,他走著走著,在一磚一瓦裡,彷彿看到了父親當年篳路藍縷的身影。敲敲打打聲中,碧綠的埔頂上一座乳白的西班牙式洋樓漸漸成形。

同年,英國領事館的一場婚禮,格外引人注目:馬偕博士娶了五股女子張聰明為妻,成為首位迎娶台灣人的外籍宣教士。在神的面前,張女士呈上以毛筆書寫的結婚誓約:

「……以我自信,毫無阻礙。我望眾位眼前共悉,我張聰明,現配與你。……照律例,永為我丈夫。」

現在提到馬偕,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馬偕醫院。馬偕博士應用在多倫多與紐約所學,以檸檬汁加上奎寧,調製成「馬偕的白藥水」,替人治療牙疾。前前後後,他與學生總共聯手拔了兩萬一千顆牙齒。想想當時這些牙齒堆成一座小山,眾人圍觀交頭接耳、嘖嘖稱奇的盛況!

 

馬偕紀念館廊道。

▲馬偕紀念館廊道。

 

1882年7月26日晚間,主持台北防務的孫開華提督盛裝出門,即將參加一場劃時代的教育盛事:牛津學堂在〈詩篇一百篇〉的歌聲中創立,在一千五百人的見證下,開啟了台灣的西式教育。兩年後,淡水女學堂設立,知識的光輝破天荒地照射著台灣女子純真的臉龐。教育的種子於焉發芽、茁壯,陸續設置的教育機構包括真理大學、台灣神學院與淡江中學。

除了醫療、教育領域的貢獻,另一項有趣的事是,蘿蔔、甘藍、花椰菜、胡蘿蔔、番茄、敏豆、甜菜、芹菜、蕪菁的種子,也是透過馬偕博士在台灣更為普及。農民們灑下這些花花綠綠的種子,一盤盤色澤鮮美的新奇菜餚端上了家人團坐的餐桌。

 

牧師樓庭園咖啡。

▲牧師樓庭園咖啡。

 

牧師樓前階梯。

▲牧師樓前階梯。

 

牧師樓前階梯。

▲牧師樓庭園咖啡一景。

 

「好豐富的人生啊!」我不禁讚嘆。要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人生飽滿度?在不同的領域、生活的不同層面造福社會,即便身死,芳澤長存──這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永生嗎?

馬偕博士在台將近三十年,1901年辭世,享年五十有八。臨終前撰歌: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我的生趣在於此。

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

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我好喜歡在此遠眺。

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沒有人不希望能毫無遺憾地離世以及生前幸福長伴。行走於世,如何不辜負生命、創造一個滿意的人生?愛因斯坦認為,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這個想法與當道的自我主義大相逕庭。然而要怎樣才能不犧牲自我,或者胸懷大一點,成就自我的同時利益眾人,亦或心存利益他人,反倒成就了自己呢?

一位長我十餘歲的朋友,在歷經坎坷後,看世界的方式別樹一幟: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道理,如果你早一天搞明白,就可以早一天幸福。其中最需要弄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這個道理絕對勝讀十年書。當你徹底明白它後,你會活得非常坦然淡定。

這個世界是經不起細究的。如果細究起來,處處都是荒唐。」

 

綠意中的馬偕紀念館。

▲綠意中的馬偕紀念館。

 

每個人所依循的真理、處事原則不同,遭逢各異,如何詮釋世事也就不一而足。然而識別真假、本末,不錯放心神精力,這可是最值得研習的功課、最究竟的修持。因此保有信仰,不致在人生的起伏與意外裡失去方向,是件幸福的事。

記得中學就讀教會學校,住校六年。每天晚自習結束,這群關了一個晚上的小麻雀劈劈啪啪出籠,驚醒了打盹的校園。回宿舍前會經過二樓的小聖堂。我看有些同學會進去雙手交握抵著額頭,閉眼跪著。有的靜默,有的不知喃喃自語些什麼。我探探頭,有時也好奇地進去坐坐。外邊走廊上青春期女生吱吱喳喳未經馴化的天然聒噪,相較於一牆之隔內的安靜無聲,猶如古井外的嘩然大雨。

雖然曾因學校彌撒時搗蛋被罰站,吟唱詩歌時整個大禮堂內的莊重和諧,和緩了焦躁、沉靜了心靈的美好,卻自此留在了心底。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淡水真理街。

▲淡水真理街。

 

離開馬偕紀念館,經過牧師樓庭園咖啡,再度步上真理街。這個區域彷彿被置入時空膠囊,保有了獨立於喧騰之外的純樸古意。腳步不由得放慢,聲音不自覺變輕,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與陽光灑落的飛簷紅磚瓦舍,展開對話。

一陣風吹來,秋葉紛紛飄落,窸窸窣窣,像午後陽光裡的一陣雨,閃亮柔和。離枝的落葉繼續滋養花木。生命,從不止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