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福氣的鳥兒:燕子

第235期
文☉李士霆 圖☉Adobe Stock
台灣每年春天時節,成雙的訪客紛至沓來,直至秋天遷離,年年來去,牠們是「福氣」的象徵,既念舊又帶有靈性。一起來認識人們口中的「益鳥」──燕子。

台灣每年春天時節,總是會有成雙的訪客紛至沓來,黑色的身姿飛行於街頭巷尾,在簷梁間築巢育兒,直至秋天才遷離,年年來去,既念舊又帶有靈性,牠們是「福氣」的象徵——燕子。

 

自古燕子就是「福氣」的象徵,被其選中築巢有著吉祥的寓意。Adobe Stock

▲自古燕子就是「福氣」的象徵,被其選中築巢有著吉祥的寓意。Adobe Stock

 

認識家燕

這種會在民房築巢的燕子,名為「家燕」(Barn Swallow),為雀形目燕科燕屬的一種鳥類,身長約15至17公分,最明顯的外型特徵,就是那成V字型分叉的尾羽,優雅的線條更成為發想「燕尾服」的創意來源。

小小的頭顱從額頭至喉嚨呈現朱紅色,形狀短而闊的鳥喙,便於抓取飛行中的昆蟲。背部潤澤的黑色羽毛,帶有藍色的光澤感。上胸與前頸間有一條黑色紋路,胸下至腹部則呈白色。

家燕是一種善於飛翔的鳥類,身姿靈活自如、飛行速度快速。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燕子時常在高速飛行中急轉方向或巧妙地避開障礙物,也很擅長低空飛行。有一說法「燕子低飛」代表要下雨了,因為燕子能夠一邊飛翔、一邊補食昆蟲,當快下雨時,空氣中的水分增加,溼氣會造成蟲子不易飛行,只能在貼近地面的低處行動,而為了覓食的家燕,也就跟著有了低空飛行的舉動。

遷徙習性

台灣的地理位置,是許多鳥類遷徙的路線,夏天吹西南季風、冬天颳東北季風,候鳥利用變換的風向,發展出多元的遷留型態。而在台灣的家燕多為「夏候鳥」,每年2月到台灣繁殖,9月便起身往南方度冬;但也有部分家燕屬「冬候鳥」,會在非繁殖期的冬季留在台灣。

家燕南北遷移的足跡遍及全球,亦作為「過境鳥」只在台灣短暫地駐足停留,當作遷徙過程中的休憩點,為長時間的飛行補充能量。

在古時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對燕子的這種遷移習性的描寫:「年去年來來去忙,春寒煙暝渡瀟湘。低飛綠岸和梅雨,亂入紅樓揀杏梁。」此詩句節錄自唐朝詩人鄭谷的七言律詩〈燕〉,講述在寒冷的春天,燕子飛渡瀟湘,每年來去地忙碌生活。

唐代歐陽澥的七言絕句〈詠燕上主司鄭愚〉亦有對家燕的筆墨:「翩翩雙燕畫堂開,送古迎今幾萬回;長向春秋社前後,為誰歸去為誰來?」點出了燕子年復一年回到繁殖地的念舊特性。

 

家燕的巢外型呈向上開的碗狀,主要由泥土做成。Adobe Stock

▲家燕的巢外型呈向上開的碗狀,主要由泥土做成。Adobe Stock

 

築巢特色

家燕會在人類的屋簷下築巢育兒,這樣的街景台灣人早已習以為常。然而據說早期的燕子是在岩洞中築巢,隨著人類發展出農耕生活,也改變了自然環境的生態,農田成為蟲子較多的地方,為了捕獲昆蟲、獲取食糧,燕子才慢慢地習慣了與人類共處。除此之外,將巢設置在人類的建築,也有保護雛鳥不受其他生物襲擊的好處。

家燕的巢外型呈向上開的碗狀,主要由泥土做成,夾雜著枯草桿、雜草莖等材料,牠們會找尋潮溼的泥地,擷取泥巴並含於口中,以製成泥丸,家燕建築一個巢平均需要200至300個泥丸,巢的內部則墊有羽毛、花絮等比較柔軟的材料。這邊說個題外話,中國人的珍貴食材「燕窩」,主要指的是金絲燕的巢,與家燕的巢沒有關聯。

一夫一妻制的家燕,雌雄會共同協力築巢、孵蛋、育兒等繁殖責任,一窩巢中約產下4到5個蛋,一年可產2窩。待卵孵化後,每天都可以聽到雛鳥「唧唧」的乞食聲呢!

象徵寓意

自古燕子就是「福氣」的象徵,中國人相信燕子是具有靈性的動物,被其選中築巢的那戶人家,燕子會為他們捎來幸福與財富。對於農民而言,燕子能夠補食殘害農作物的害蟲,甚至是人們討厭的蚊蠅,這樣說來,燕子的確是對人們有幫助的益鳥。

另有一說法,燕子只會選擇在善良的人家裡築巢,這說法也是有幾分道理。因為燕巢之下總是會有許多鳥糞,必須時常清理打掃以維持衛生,若是沒有寬容慈愛的胸懷,可能無法容忍家燕每天帶來的髒亂,這樣看來燕子也是挺會看人的。

了解了與燕子有關的知識,下次散步於街坊時,不妨抬起頭來多看看天空,或許一隻燕子就佇立在電線上,正瞅著你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敗日劇《HERO》 13年後再續神話?
日劇史上有一個不敗的神話。身為一個日劇迷來說,這個不敗神話隔了13年後醒來了。觀眾期盼的不只是神話復活,而且寄望神話更神,創造更新的史頁。…
陳孟瑩 雍容慈愛的「大家長」法官
執法者必須具備公正的心胸,判斷才能促成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就是說,司法評斷的基礎是「理性」,因此,社會大眾看到的法官,往往像是「冷冰冰」…
美售台武器 中共反制露玄機
針對美國日前決定對台軍售,中共當局除立即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提出強烈抗議、暫停中美雙邊軍事互訪計畫,並聲稱要制裁參與出售武器的美國公司,…
螺鈿工藝飄洋過海生根台灣 陳甫強踽踽獨行承傳路
「這工很粗,不是台灣做的。」知名螺鈿司阜陳甫強,看著記者出示的螺鈿藝品照片,敏銳地指出做工、構圖都與台灣的不同。 「司阜」,…
絕祕!點穴功夫是否存在?
60歲的李有甫,12歲開始習武。1982年,33歲的李有甫在中國民族體育比賽上一舉成名。當年他憑著一支3尺多長、拇指粗的鞭桿,舞得滿堂喝采…
東勢林場──賞桐追螢一次滿足
位於台中的老牌休閒園區「東勢林場」,素有「中部陽明山」之稱,是一座綜合森林遊樂兼休閒農業的示範園區。全園面積約225公頃,…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李白千古名作〈將進酒〉 但願長醉不願醒
唐朝大詩人李白存世詩文共有千餘篇,其優美的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與〈月下獨酌〉等,…